Wednesday, 24 September 2025

2030年的台積電

 



在我的Blog裏面,有一個環節叫做「美股投資」,在這裏面,我大大話話寫了30多篇文章有關於美股動態的。起碼有四篇文章,都在講台積電(TSM)的,最近的一篇,是在2024年12月刊出的。最近,台積電生意好到不得了,原因是大部份科技企業,都瞓身落去AI業務身上。投資金額說的是幾百億美元,至到幾千億美元都有。它們投資得多,自然就要多啲AI晶片。能夠製造先進製程的AI晶片,全宇宙只得一家,就是台積電。所以今篇文章,除了回顧以往寫它的營運演變,還要預測未來它的盈利能力,真係發達都靠晒佢啦!


回顧台積電的往績

最早寫的台積電文章,要倒數返去2021年,那篇文章叫做「股價低沉的台積電TSM」。在這篇文章裏面,一開頭我便說,對台積電極度有信心。可惜其股價一直向下跌。我由$120一直追到$110,但它的股價,還是向下跌?當時看得出,台積電的生意已經很好,但無奈的是,其股價一蹶不振,有點無奈。但我在總結這篇文章時,還是拋下一句「我們未來的世界一定是數碼世界,一定是科技上的世界」來支持台積電的未來。我想說給大家知,現在是2025年9月,台積電的股價已經超過$280元一股!請按以下連結看舊文章!

股價低沉的台積電TSM


2022年6月3日,我又寫了另一篇台積電的文章,叫做「台積電冇得輸!」,這篇文章裏主要是褒獎台積電業務蒸蒸日上,賺錢能力越來越強。可惜當時台積電的股價仍然不升反跌,在這篇文章的記錄中,台積電的股價跌至$88.72美元一股,亦即是代表,我的投資當時正是損手當中!當時台積電的市值,大約是$4,600億美元。我想說給大家知,現在是2025年9月,台積電的市值已經超過$14,600億美元,市值升了超過三倍!請按以下連結看舊文章!

台積電冇得輸!


2022年11月6日,我又寫多一篇文章,叫做「值得持有的美股1」,裏面介紹了兩間美國企業,其中一間便是台積電。當時文章裏提及的是台積電的生產能力,已經遠超三星電子,成為晶片界的龍頭大佬。翻查資料,當時台積電的股價仍然在$80美元或以下,毫無氣息!市值跌至$3,240億美元,我相信當時我虧損,起碼超過三成,有點茫然!點解業績好,股價反映不了呢?簡單,政治問題,當時很多傳言,都說中國會將台灣拿回來,所以台積電的股價一蹶不振,可以理解!我想說給大家知,現在是2025年9月,全世界科技公司,都要靠台積電的晶片,才能能夠繼續營運下去。請按以下連結看舊文章!

值得持有的美股 1


2024年12月3日,我再寫多一篇文章,叫做「台積電是實力股,不怕買!」。這篇文章裏,有很多股價的數據,由2020年至2024年都有。股價波動範圍,都說得清清楚楚。而且在2024年開始,可能局勢終於穩定下來,台積電的股價開始爬升,加上nVidia彈出來,成為台積電的大客戶。再加上AI已經風靡全球,所有科技企業,大舉投資AI產業,台積電接訂單接到手軟,所以我講佢冇得輸。現在是2025年9月,我想話給大家知,台積電不斷建立新工廠,就是要配合大量的晶片需求,生意好到不得了!請按以下連結看舊文章!

台積電是實力股,不怕買!


台積電的未來

如果大家有睇我YouTube片的話,應該有聽我曾經說過。期望台積電的股價會在2026年年底,去到大約$250美元一股。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位比較保守的人,對台積電的業務增長,從來都不會飛擒大咬。如果我沒記錯,在2024年,相信當時台積電的股價大約在$175美元一股左右。我以每年股價20%的複式增長來計算台積電的股價進展如下:

2025年底,台積電的股價應該可以去到$210

2026年底,台積電的股價應該可以去到$252


相對起其他投資公司,我的股價預計,非常保守。台積電業績,也真的沒有令人失望,經常帶出漂亮的盈利。所以在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它的股價已經高達$282美元一股。比原先的計劃,提早了五季達成!看下圖。



美國的科技公司,從人工智能AI產業中,產生了一個生態圈。呢個生態圈變成了企業必爭之地,所以它們大量投資在AI運算身上。需要運算,便需要有晶片,台積電現在便是唯一能夠提供先進制程的晶片。我舉個例子吧,如果AI產業是一個金礦,這些企業都需要去掘金,台積電的角色,便是去生產掘金的工具 (即是晶片),把工具交給了這些科技巨企去掘金,它 們掘唔掘到金,對台積電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它 們已經幫襯了台積電買下大量工具。


股神巴菲特曾經講過,投資並不不需要太複雜。簡單的去投資,省時有效,便是最好的。我都好希望學到股神巴菲特一招半式,例如如何能夠買下一隻股票,幾十年都不用擔心的。股神持有可口可樂的股票,就是這樣。我也曾經在香港擁有兩間公司的股票,它 們對我來說,都是穩健的,但可惜不能夠好像巴菲特這樣,長線持有!第一間便是長江基建 (1038),看好它的持續增長,看好它的收購合併活動,可惜,還是政治原因,股價停止了增長,唯有放棄 (現在只持有少量股份)。第二間便是新意網(1686),覺得它做數據中心,有穩定的收入,業務亦會不斷擴張,屬於穩陣之選。它 也幫我賺過錢,股價不斷上升,曾經令我好開心。可惜同樣地,因為香港政治氣候改變,它的數據中心,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馨香,最後還是要放棄,換入了Microsoft的股票,反而仲好!


我真的好希望,能夠投資一間公司,業務可以持續增長,股價不需要爆炸式的增長,慢慢增長已經可以了!台積電可以給我長線投資嗎?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它賺錢能力極強,透過盈利,繼續進行投資,其他競爭對手,例如三星電子,Intel等企業,根本連追它的機會也沒有,理論上它可以雄霸芯片界。太長遠的不敢說,希望台積電再給予我五年時間,以它的賺錢能力,相信到2030年,股價可能升超過$1,000美元一股,你相信嗎?


各位讀者,希望你們看完這篇文章後,在這website裏裏面,見到那些廣告,可以幫我按一按,這樣我便能夠賺取微博的報酬,希望大家成全,多謝!🙏🙏 


這篇文章放在「美股投資 」裏面


[~~完~~]

Tuesday, 16 September 2025

香港需要「真恆指」!


 

今天是2025年9月14日,星期日。點解我要咁強調呢個日子呢?除了是我執筆開始再寫文章之外,還想大家做一個見證!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恒生指數,並不能反映香港的真實經濟狀況。點解?因為它的成份股大部份都是來自內地的。所以這些內地企業股價變動,和它們的盈利能力好與壞,基本上和香港的實際經濟活動沒有太大直接關係。但就會影響恒生指數的波動。從2025年初,恆指由不到20,000點,推進到現在的26,000多點,升幅大大超出我們的想像。雖然恆指升得好,但我們香港的市況仍然疲弱,每天打開報紙,不是這間公司執笠,便是那間公司倒閉,經濟毫無氣息!


恒生指數成份股,有88隻!以今天 (9月14日)來說,大家估吓,這88隻成份股,加起來總值多少錢?或者我給予大家一個選擇吧!在美國上市的nVidia (NVDA)以美元計,市值是$43,210.3億元。以標準牌價換作港元,其市值大約是$337,040億港元。現在,再問多一次,大家估一估,這88隻恒生指數成份股總值加起來,會否大過nVidia的市值呢?


答案現在揭曉,恒生指數成份股總市值加起來,大約是港幣$326,767億港元,俾nVidia還少了港幣$10,273億港元。這到底是一個什麼的概念? 即是說,一間美國企業nVidia市值,已經超過了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的總市值。這樣誇張嗎?


在這88隻成份估當中,我數得出屬於本地公司的,極其量只有19間。它們加起來的總市值,只有$51,561.29億港元,只佔整個恒生指數的15.78%。既然香港本地的公司,佔恒生指數成份股那麼小的比例,怎能夠反映出香港的現實狀況呢?所以有一些高官說,我們香港的經濟不是很好嗎? 現在每日的股市的成交金額那麼高,又有那麼多間企業排着隊來香港上市,香港經濟那裏有問題?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如果要切切實實的去反映香港的真實指數,應該要重新建立一個「真恆指」 (Real HSI)才能切實的反映香港的狀況。我將這19間本地企業資料放在這裏給大家參考。我的做法很簡單,以$10億元為一點。這19間本地企業加起來的市值是$51,561.29億元,所以「真恆指」的始創數字是5,156.13點。


現在香港股市一片大好,我們就看看,到了今年年底,恒生指數到底會去到什麼水平?以與此同時,我們再比較一下,「真恆指」又會去到什麼水平?如果「真恆指」的升幅不及恆指,這足以證明,本地的企業被邊緣化,根本不足以左右恒生指數。要是這樣,恒生指數的升和跌,其實根本和香港經濟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大家是否難以接受恒生指數不代表香港的經濟嗎?請不要難過,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動,很多東西,都不會和以前一樣。要學懂接受。其實我仍然相信香港的企業,擁有超凡的能力,他們見慣風雨,懂得風險管理,所以在很多的金融風暴當中,最終都能夠大步檻過!


以後我會不定時的報告一下「真恆指」的最新狀況。等大家可以知道我們香港的經濟真正的走勢。例如最近,美國減息周期即將展開,香港現在的環境,減息自然最好。香港與地產起家,息口太高,地產發展商好難出貨。藉着今次的減息,希望可以推動「真恆指」向上,讓我們這些老香港人,得到一些安慰。


很多投資者,以前在恆指30,000點以上買入港股,最終輸得很慘。他們懷着一個期望,就是如果恒生指數再次衝破30,000點,他們的股票理論上就可以「返家鄉」。但事實如此嗎?根據我的觀看,即使今次恒生指數再升破30,000點,以前買落的港股,也未必能夠返回家鄉,因為現在的恒生指數成份股,成份已經不太一樣,所以大家要有一個心理準備,某些股票,即使恒生指數再升得高,也很難回到當年的價位。


我們投資的道路上,與時並進,環境變了,投資策略也要跟着改變!至於怎樣改變才能夠不落後於人呢?咁就要看看你自己有多少能力了!我五六年前,開始進軍美股,所以避過香港這一劫!保得住自己的財富!但是現在,美國股票高得有點脫離現實,我又要開始與時並進,重新計劃一下自己的投資組合,找一個安全點!今天 (9月16日),Google的總市值衝破了三萬億美元大關,成為繼Nvidia, Microsoft, Apple之後,第四間成為市值超過三萬億美元的超級大企業。不恐怖嗎?


各位讀者,希望你們看完這篇文章後,在這website裏裏面,見到那些廣告,可以幫我按一按,這樣我便能夠賺取微博的報酬,希望大家成全,多謝!🙏🙏


這篇文章放在「不倒翁經濟資訊」裏面


[~~完~~]



Sunday, 17 August 2025

李嘉誠李澤鉅父子沒有回頭路可走!


 


2025年上半年完結後,各大企業陸陸續續公布業績!打響頭炮的,是恆隆地產 (101),業績穩步倒退。其管理曾說,借貸高峰奇已過,未來的債務比率會慢慢減少,這是一個好消息,但現有業務,即時旗下的中國商場,未來日子能夠做得好業務嗎?我真的在懷疑。然後還有九龍倉置業 (1997),公布業績,同樣地中港兩邊,都因為經濟低迷,倒退了!這些結果,都在預料當中,只是問題有多嚴重而已!


李嘉誠退休多年,退休前送了一份小禮物給李澤鉅,就是出售了中環中心,比多幾百億李澤鉅砸袋。小超人以為有好日子過,但其實有苦自己知,李嘉誠和中央關係緊張,現在要由李澤鉅去周旋,他有這個能力嗎?管理一間公司,我相信李澤鉅勝任有餘,但講到政治問題,很難說了!以前李澤鉅還當選了什麼政協,現在呢?被炒魷魚了。跟住降級去做李家超的經濟顧問,最後呢?又係俾人炒魷魚。掌舵了長和 (001)及長實 (1113)系的李澤鉅,竟然去到如斯田地,和中、港政府關係好嗎?大家也可以想像得到。


由年初開始講起的出售碼頭業務,一直拉鋸。但商人始終不敵政治壓力。中央政府說得很清楚,沒有他們首肯,李澤鉅唔使旨意出售價值$1,500億港元的碼頭資產!李嘉誠年事已高,最樂觀的去想,最多亦能夠陪伴李澤鉅多幾年。萬一超人走了,李澤鉅再沒有靠山了。想到這一點,就諗起李澤鉅幾年前所講的「輕資產」,目的是為了盡快脫離和中國政府的瓜葛,能跑的,盡量向外跑。因為現在看起來,李澤鉅想回頭去親中國,已經不成了!只能夠買一張「單程票」,繼續向海外衝衝衝!


剛剛結束了的長和、長實業績公布會。市場上很多人都表示對業績失望。但對我來說,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不過有一段小插曲,通常在業績公布後,李澤鉅通常都會出席「分析員會議」,詳盡的和大行分析員分享更多數據、和未來發展方向。希望大行聽完之後,對整間企業更有信心,有助推高股價。不過今年小超人突然間缺席,外間覺得好詫異,亦覺得很詭異,到底小超人發生了什麼事呢?為什麼不出來和大行分析員會談呢?



我個人認為,如果李澤鉅出席分析員會議,在所難免會被問及敏感議題。在費事講多錯多的情況下,索性不出席會議,盡量低調。其實出席這些會議,都係希望用宏觀角度,為香港、為中國、為環球作出合理推斷。但既然中央和港府都不信任他,咁李澤鉅倒不如慳返啖氣,講少句!反正蝕底嘅唔會係佢!還記得以前,李澤鉅講過兩句說話。第一句「香港千祈千祈千祈唔好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第二句「我不感到香港市場太差」。





李澤鉅講呢兩句說話,是衷心的?是敷衍的?還是講相反方向呢?大家要好好去領會一下了。

碼頭業務出售的進展

現在的碼頭業務出售,仍然有進展,因為已經邀請了中方 (中遠航運)加入收購行列。其實對李澤鉅來說,賣給什麼人都是一樣,反正一手交貨,一手交錢,就是這樣了!不過今次這一單買賣,如果沒有中方加入,就肯定賣不成,$1,500的巨額資金,便會化為烏有,也會影響他的輕資產策略!



其他資產的分拆進展

3UK和Vodafone 合併已經完成了,長和佔了新公司的49%,如果價錢靚,可以在三年之後出售其股份給予Vodafone 或其他潛在買家。正因為這次的合併,令到長和上半年業績,倒退了近92%,只是賺了$8.52億元。業務咁醜怪,其實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反正從這一次的合併中,其實長和是拿回了近$140億港元!幫助到現金流!而且業績醜怪,費事咁突出,也有好處,免得樹大招風!


但如果將來這49%可以出售,肯定又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對長和未來盈利,肯定有一次性的幫助。還有沒有其他分拆目標?有的是。例如,長和還可以分拆歐洲電訊業務上市,據說價值也可達$1,500億港元。另外還有零售業務的屈臣氏,也可以在未來準備分拆,價值同樣$1,500億港元左右。只要歐洲電訊業務和零售業務都能成為「輕資產」,長和便能夠輕輕鬆鬆的離開香港,和香港說一句「後會無期」。問題是,出售資產,有那麼容易嗎?中國方面,會不會繼續阻止李澤鉅撤資呢?零售業務的屈臣氏,應該唔會影響到中國的利益吧!但是歐洲的電訊業務呢? 會不會好像碼頭業務一樣,同樣有戰略價值,需要國家首肯,才能出售呢? 諗起都頭痛!



長江基建成為長和最值錢的資產

雖然長和理論上可以分拆歐洲電訊業務和零售業務!但若果講資產豐富,長江基建肯定是首選!長建 業務,大部份資產都在海外,其中最值錢的資產應該是在英國。記得幾年前,長江基建原本可以以$1,500億港元出售英國電網UKPN,但到交易前最後一刻,據說李澤鉅竟然反口,要高啲價錢,否則不會出售。最後呢?出售拉到了,有點見財化水的感覺。


但因為UKPN業務做得不錯,說不定未來有更加多的潛在買家,肯以更高的價錢,爭奪這項資產!到時長江基建便發達了,想起來很理想吧!實在些,長江基建最近出售了UK Rails, 現在真正價值幾多,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早排傳說中估值近$400億港元,最近又話值$285億港元,到底邊句真? 要等到收到錢之後,才能確定。不過2025年,如果有呢一筆出售資產入帳,長江基建,業績一定不會差,希望可以派下特別股息比股東,大家一齊開心呀嘛!



總結

「創業難,守業更難」,現在才明白這句說話的真正道理。因為創業是在一個時代,守業是在另一個時代。時代不同,遊戲規則也不同,人情世故也不同,即使你不是一個敗家仔,但面對一些從未面對過的困難,能夠守到業,基本上已經很不錯了!所以現在李澤鉅所面對的問題,可以大到令他患上抑鬱病!你可能會問,李澤鉅咁有錢,會唔會因為咁樣而患上 抑鬱病呢?我的回答是,唔通李澤鉅患上抑鬱病話你知咩!所有的事情,只有李澤鉅最清楚,只有李嘉誠最清楚,他們「可以」說給別人知嗎?看來是不可以的。


回想起以前,三父子可以和江澤民在香港吃早餐,搭通天地線,財源滾滾來!當江主席卸任,胡主席上台,李氏家族的天空,已經變了!有兩個說法。第一,可能大、小超人低估了變化的程度,所以撤退當中,步伐比較緩慢。第二,江主席和胡主席都勸喻李超人,即使他們卸任,李超人也不得全面撤資!無論如何,現在的長和、長實依然存在,總算李澤鉅「暫時」守到業。所以他現在只能夠盡量買一張單程票,繼續向海外進軍,保衛家業。


這篇文章放在「長和系列」裏面!


各位讀者,希望你們看完這篇文章後,在這website裏裏面,見到那些廣告,可以幫我按一按,這樣我便能夠賺取微博的報酬,希望大家成全,多謝!🙏🙏 [~~~~]

Sunday, 22 June 2025

八年之後的長江基建

 


長江基建這個系列,我用了「穩贏之選:長江基建」作為它的系列。從2017年8月,寫了第一篇,到2017年12月,寫到第六篇。之後便沒有繼續寫這間公司這八年來的點點滴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以下的連結點,重溫過往的六篇文章,然後再和今天的長江基建文章作出對比,可能會發現很有趣的事情。

 

穩贏之選: 長江基建


在第一篇「穩贏之選:長江基建」的內容中,談及李嘉誠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便是將「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作出合併,然後再按業務分類,分拆成「長和集團」和「長實集團」。超人的威力和魅力,令到小股東們支持他的方案,令到這個世紀大重組得以圓滿完成。


李澤鉅看了老爸重組成功,他控制的「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也來一個合併方案。可惜最終得不到小股東的祝福,合併方案失敗!當時長江基建 (1038)市值$1,600百多億元,電能實業 (006),也有$1,400百多億元的市值。若果兩間公司加起來,市值也有$3,000多億元,絕對是一個龐大的企業。可惜臨門一腳,李澤鉅射失了。今天再回望當年合併失敗,到底是「可惜」還是「慶幸」呢?我在這裏問這個問題時,其實我也問過自己,但我竟然想不出到底是可惜還是慶幸,哈哈哈,真係有趣!


不管怎樣,今天已經是2025年,長和系的這四間公司,仍然在恒生指數成份股裏面,亦即是我們所說的藍籌股系列裏面。超人家族的這四大公司能夠繼續躋身藍籌股行列,絕不容易。這叫做慶幸!


近年,超人家族得不到阿爺的祝福,即使生意遍佈全球,業務尚算穩定,但股價始終向下發展,要回復到當年的巔峰時期,很難了!這叫做可惜!


雖然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合併失敗,但它 們的業務重疊得厲害,把它們看成一間企業來看,看上去是沒問題的。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算是走過了最黑暗的時代。看看下圖,它們的股價從高位跌至低谷,令人害怕,令人着急!



以前的長江基建,股價能能夠快速增長,其中一個原因是透過收購合併其他企業,來壯大自己的盈利基礎,這一招做得好,令到公司年年業績有增長,所以股價都向上升,情理之中!


但近年來,長建變得非常保守,收購活動少之又少。加上超人家族得不到阿爺的祝福,以前那種呼風喚雨的境界,蕩然無存!現在只能夠「小心行事」和不要「 打草驚蛇」,才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疫情過去之後 (2023年之後),長建的收購活動慢慢慢熱起來!在2024年的年報中,提及到,長建剛完成幾項收購活動,包括了北愛爾蘭配氣網絡 Phoenix Energy、英國陸上風電場組合 UK Renewable Energy、和透過英國子公司收購英國再生能源組合 Powerlink Renewable Asset。據說這些組合在完成交易之後,隨即可以為集團帶來收入,不是很好嗎? 可惜這些收購活動的金額,沒有想像般大! 記得以前李澤鉅和霍建寧不約而同的說,將來希望可以做大買賣 (Mega Deal),想收購的項目,希望可以以千億作為單位計算。看來這個夢想,在現在的環境下,比較難以實現,等等吧!


長江基建在倫敦第二上市

還有另一單消息,在2024年8月,長江基建宣布在倫敦交易所作為第二上市。表面上是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作為全球最大型環球基建集團地位,希望可以吸引多一些基金注意長建的發展!亦希望在未來重大收購上可以增加融資的渠道!即是未來如果有收購項目,需要融資,也並不需要透過香港,直接在倫敦進行便可以了。而事實上呢?可能你我都懂,減低未來政治風險,慢慢將重心從香港的總部,移到其他地方去,方便日後管理!


長建一向都是打開世界波,在各地都有業務,若果困在香港,以香港作為重心,反而並不是一件好事。近年美元轉強,令到長建的盈利受到匯率的影響,例如它的主要業務在英國,近年英鎊貶值得多,結算回來的美元或港元,變成少了,影響盈利的增長!下圖可見,2021年,長建賺了$75.15億元。到了2024年,也只賺了$81.15億元。這四年裏面,只有單位數的低增長,所以也會影響長江基建的派息政策!



長建的派息政策令人自豪

近年經濟環境差,很多企業的盈利不斷下降,在無奈之下,只能夠減少派息。唯獨是長江基建,從1996年上市以來,每年的股息都有增長,在所有的藍籌股中,只有它能夠做得到。還記得滙豐 (005)嗎?某一年除淨之後,竟然沒有派息,強如滙豐,也有這種情況出現。所以長江基建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長派息,變得更加難能可貴!看看下圖吧,看看它的股息增長吧!李澤鉅給予人的印象可能不太好,而他處理的長江基建,能夠年年增長派息,變成了小超人的信譽標誌!為了要維護這個聲譽,相信無論怎樣,「增長派息」這個政策,相信還是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長江基建能夠看到曙光嗎?

2025年,可能是長江基建的轉折點,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場,看他的計劃,是希望美國變得再次強大。可惜他的行為和他的理想,似乎有一點距離!美國現在的狀況可以用一個字「亂」來形容,所以美元也貶值了!美元的貶值,代表其他貨幣相對增值了,也就間接令到長江基建未來的盈利,可以增長得更多、更快。所以今年 (2025年),如果因為匯率因素,能夠令長江基建的盈利增長一成或以上,是可以期望的。加上基本業務的增長,長江基建2025年,希望可以錄得$90億元的盈利,增長一成吧,可以嗎?希望在明天。


總結

超人已經退下來了,所有業務都交給小超人去打理。現在的政治環境,小超人是被邊緣化的!例如近日夏寶龍主任來香港玩五日,四大家族中,除了小超人沒被邀請外,其他的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家族、恆基地產的李氏家族、新世界發展的鄭氏家族,都有代表出席!孤軍作戰,很辛苦的,如果代入小超人的角色裏面,未來的日子不容易捱下去。有冇辦法呢?不知道!但人們成日說了一句說話,解決方法總比問題多。打不過你,難道不可以躲開嗎?不知小超人是否這樣想呢?


各位讀者,希望你們看完這篇文章後,在這website裏面,見到那些廣告,可以幫我按一按,這樣我便能夠賺取微博的報酬,希望大家成全,多謝!🙏🙏 

Sunday, 15 June 2025

太古系: 七年之變

 


2018年2月11日,我寫了第一篇關於太古系的文章 (大家可以在我的blog裏面找到的,或者在這個連結中找到:https://econearth.blogspot.com/2018/02/ab.html)  。 當時將太古系中各公司都介紹了一遍,包括它的子公司國泰航空(293)和太古地產 (1972)及傳說中太古這名字的由來是從「大吉」演變出來的。大吉有兩個意思,正面睇,真的是大吉,吉祥之兆。從負面去睇,大吉可以係「大檸樂」,即係大件事,即係不好之事。


2025年2月9日,一日之內拍了兩條片,都是講太古地產 (1972)。這才發現,原來我最近的一篇有關於太古文章,已經要追溯到2021年6月5日,已經是四年多前的事,所以今天,希望再寫一篇文章,看看太古系,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到底產生了什麼變化?

第1502集 太古地產帶你睇真實世界

第1502B集 太古地產帶你睇真實世界2

2018年太古系的市值

當時的太古A,市值$710億元。太古B市值是$400億元。加起來大約是$1,110億元。到了今天(202年6月5日),太古A的市值只有$535億元,和七年前比較,倒退了24.65%。至於太古B,現在的市值也只有$312億元,倒退了22%。七年之後的今天,兩間公司都是得個「吉」。大家都失望了。


子公司接連出現問題

2020年的COVID-19,全世界的航空股都死清光!國泰 (293) 當然不能夠倖免!在公司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只能求救於香港政府。慶幸的是,港府真的伸出友誼之手,最後救了國泰。COVID-19之後,航空界陸續恢復運載力,同樣地,國泰都能夠把握時機,再次振翅高飛!



2018年那篇文章裏,當時國泰的市值為$490億元,到了今天 (2025年6月15日),它的市值超越當年,達$663億港元,增長了35.3%,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表。內地的航空公司,到目前為止,仍然是虧損年年。相比之下,國泰已經做得不錯了。


雖然COVID-19已經過去,國泰亦都恢復過來,已經不是太古公司的負累。但好景不常,香港陷入地產危機。無論是商廈、商舖、還是住宅,價值都大幅下跌。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提及,住宅的價值從高峰期下跌了接近三成。要記着,這三成的跌幅,只是一個大約數,很多住宅單位的跌幅,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不幸地,太古地產 (1972),有商廈、有店舖、也有住宅項目。全部成為重災區。在大量外資撤走的情況下,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現在都創出了新高!在大量顧客網上購物的情況下,很多店舖都變成「吉舖」,太古旗下的商場,也要減租,才能勉強令到出租率高企,但收入始終都是少了。


七年前的太古地產 (1972),市值為$1,597億元,到了今天 (2025年6月15日),其布值只剩下$1,063億元,減值了33.44%,恐怖嗎? 還未算,因為地產危機在香港仍然在發酵,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市道才會好起來。或者這樣說吧,香港已經不能回到舊日的香港。想回到往日的好日子,恐怕只能回味!


總結

太古A B股,近年不斷回購股份,所以股價才能夠保持現在的水平,否則可能跌得更慘!2024年,太古公司一共回購大約3,068萬股太古A,回購價範圍$60-$70左右。2025年的頭五個月,已經回購了2,511萬股太古A,似乎有加速回購的意圖。所以回想起來,只要回購行動繼續進行,日子有功,太古A的股價應該會堅挺,甚至可能市場股數供應過少,股價還可以升多一點!當然亦都可以帶挈太古B的股價向上升。


至於太古地產,七年前,太古公司持有82%,七年之後的今天,持股量增加到83.31%。顯著地顯示,近年太古地產不斷回購其股份。例如2024年,太古地產一共回購了4,838萬股。2025年頭五個月,一共回購了4,472萬股,同樣有加速的意味!


其實太古地產股票在市場的流通量,不到17%,已經失去了上市公司的意義。所以我有理由懷疑,母公司希望在市場上慢慢回購太古地產的股票,當達到某一個水平,再提出私有化,到時便更容易、更慳儉的方法去私有化。


太古地產的最大危機,便是在港的物業有機會不斷貶值,但同時管理層亦都作出承諾,往後的日子,無論什麼情況下,還是會增加派息,這似乎很吸引,但也很害怕。害怕賺了股息,卻失去了股價,得不償失。還是那一句,我也很喜歡太古地產,但要投資在它身上,其股價必須要很低很低,才能吸引到我去投資。例如,如果其股價從現在的$18.48元下跌至$15元左右,我可能會考慮一下。有冇可能呢?那就要看天意了,我從不勉強,但會等待機會的來臨!


各位讀者,希望你們看完這篇文章後,在這website裏面,見到那些廣告,可以幫我按一按,這樣我便能夠賺取微博的報酬,希望大家成全,多謝!🙏🙏

Saturday, 1 February 2025

四大家族的命途

 



我原本一直都喺度寫緊關於美股嘅文章,可惜寫下停下寫下停下,最終還是沒有完成。在這農曆新年期間,突然又想起我們香港的四大家族,覺得他們的故事,可能比較容易寫。稱得上大家族,身家起碼都要有兩、三千億元,才稱得上頂級富豪。

我們今天要講的四大家族,包括了: 李嘉誠家族、李兆基家族,新地郭氏家族、和新世界鄭氏家族。這些大家族,憑着香港過往的運程,撈得風生水起,個個腰纏萬貫,然後繼續發展他們各自的生意。

九七回歸之後,換了另一位主人。記得喺皇后大道中這首歌,其中有一段歌詞是這樣寫的「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每次買賣隨我到處去奔走,面上沒有表情卻匯聚成就」。

尤其是歌詞的最後四個字「匯聚成就」,再回望回歸之後我們所過的日子,真是帶點唏噓!其實只要將皇后大道中這首歌的歌詞,融入去四大家族裏面,你便發覺貼切到不得了,例如又有一段歌詞這樣寫的「到了那日同慶個個要鼓掌,硬幣上那尊容變烈士銅像」。好話唔好聽,四大家族裏面,其中一族,可能真係變成烈士,即係死得好慘,未必有翻身餘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命途」。

新世界鄭家純家族
自從新世界發展出現財務問題之後,隱約感覺到,鄭氏家族已經將重心轉移到上市的周大福珠寶 (1929)身上。又例如將新創建 (659)改名為周大福創建,就知道新世界呢一個品牌,可能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有機會係九死一生,所以如果鄭氏家族跳船,邏輯上可以理解!

市場已經傳出,新世界的債務高達千億元,今明兩年,要還款金額接近$600億元,現在需要攞一批核心物業出來作抵押,才可以融資,但是融資嘅利息是多少呢? 沒有人知道。其實新世界裏面還有很多值錢資產,如果母企 (周大福企業)有錢財、有興趣,應該都可以出手買多一兩件,但都目前為止,仍然未出手。可能早前已經幫咗太多,幫到極限,已經無能為力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讓新世界聽天由命吧。

不過如果真的是倒閉了,新世界而起的漣漪,不會少。市場上知道的,大部份香港的地道銀行,都借了不少錢給新世界,有機會禍及銀行界,不是講笑的。新任的CEO和中國行得很近,市場反映,又是武統新世界。此話怎說呢? 市場有人說,是新任CEO拉攏華潤系提出收購尖沙咀K11商場,一來可以幫新世界解除困,二來可以執平貨,一舉兩得。

經過三代相傳,新世界仍然主業在地產,變化不大,但野心卻很大,最後因為借錢太多,走入窮途末路,可不可以絕處逢生,就要看它自己的造化了!鄭氏家族的上市公司如下,總市值已經不大如前,但加起來還是超過千億元,可惜嗎?

恆基的李兆基家族
四叔李兆基,原本喜歡地產,後來發覺炒股更加好搵,據說曾經炒股,由$500億資本炒到近$2,000億元,全部都係自己家族嘅錢,某個時段,曾經超越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甚至是亞洲首富。所以有一段時間,人們都稱他為「亞洲股神」。

自從內地企業不好之下,香港股市亦都從33,000點的高位,一直向下跌。李兆基所持有的股票,最終都輸到一仆一碌。他還打趣的說,不要再叫他做亞洲股神了,他是冒牌的,不值得一提!既然炒股不成,唯有回歸老行業~地產!

我們香港的地產,曾經有一段瘋狂的日子,近至中環,遠至上水,地價都飛升,成為全世界最值錢的地方。銅鑼灣一個靚位置的舖位,月租$4百萬元,真係嚇死人。聽講呢啲舖位,大部份都係李兆基個阿嫂 (既係三嫂)擁有的!可能三哥一家沒有四叔咁有錢,但高峰期,擁有兩、三百億身家,並不出奇。

可惜一場社會運動,再加上一場長達三年的疫情,整個世界變了,值錢的舖位,已經沒有人要了。舖位的跌幅,超越了大家的想像力,好恐怖。不過令到恆基地產踏入危機的,反而是商廈。大家都知道,恆基地產在中環投了兩幅地,起甲級商廈和甲級商場,但香港環境轉差得太快,這些創歷史高位的地皮,通通蝕本。恆基地產好彩有四叔私底下攞幾百億出嚟幫手擺平基本財務問題,否則,恆基地產現在都非常麻煩。

恆基地產現在是唯一一間還未削減股息的,2024年全年成績表還未出出來,所以也不知道末期息會否削減。如果削減的話,不要驚奇。如果沒有削減的話,反映恆基的財務狀況還是可以的。自從四叔退休之後,公司有兩個仔協助打理,可能同樣地有富二代的心態,想表現自己,最終都帶點麻煩給恆基地產。暫時來看,公司還是錄得盈利,但可能要倒退。最近在尖沙咀香檳大廈的項目,也要子公司美麗華酒店 (71)出來幫手頂一頂,情況上已經不太尋常。希望香港遲些經濟會好轉起來,這樣恒基地產便能夠避過一劫,否則,唔死都手尾長。下面是恆基地產所有有關聯的上市公司,加起來總值也超過$2,300億元,比新世界的鄭氏家族好好多。

新鴻基郭氏家族
和新世界、恆基地產差不多,當上一代主持人離世之後,都是由兒子繼承。原本郭氏家族三兄弟,各司其職,將新鴻基地產搞到有聲有色。係人都知道新鴻基起樓,質素最高,所以佢賣貴啲,都有人肯要。可惜兄弟內亂,大哥被綁架,回來之後,性情大變,和兩位弟弟相處並不融洽。最後為咗家族最終利益,郭老太將大仔踢出局。二仔又惹官非,出獄後,已經不問世事。最終估唔到,竟然大權落在三仔郭炳聯手中。

新鴻基地產是最早有共產黨員加入其董事局。雖然現在來看,此人已經不在其位,但相信亦都將新鴻基地產內部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方便日後如有需要,統戰起上來也比較容易些。

近這10年,新鴻基在地產上也很勇猛。左右開弓,例如在上海投資不少。疫情過後,上海變得虛空,據說大部份外資都已經撤離了,外國人也少了,對專門做甲級商廈和商場的新鴻基來說,便是一個打擊。新鴻基在上海擁有上海市徐家匯IT C和上海市陸家嘴上海國金中心這兩大項目。223/24年度,新鴻基地產的租金總收入約為$250億港元,其中來自內地的租金收益大約有超過58億元人民幣。

如果未來中國的經濟沒有太大問題,內地的租金收入會不斷上漲,對新鴻基是一件好事。但若果相反的話,租金收入就會節節敗退,影響可以好大。要記着,香港的樓宇銷售收入,已經是一年少過一年。例如2021年,是新鴻基的黃金年代,合營加聯營公司的物業銷售收入高達$670億港元,到了2024年,這筆款項已經跌至$353億港元,跌幅接近一半,這些數據顯示了,賣樓的好日子一去不復來了。

最新的數據顯示,新鴻基地產擁有總資產超過$8,181億港元,但亦有超過$2,070億港元的債務,利息貸款的總支出近$62億港元,財務壓力也不輕。正因如此,2024年度的中期息和末期息,都已經減少派發了,減幅大約25%。有在建築界工作的朋友告知,最近很多大型地產發展商,紛紛放慢建築的速度,盡量保持現金在手。加上對未來的投地興趣不大,主要是手上的存貨還未去到貨,不能夠做到貨如輪轉,所以唯有盡量暫停投地。這樣的做法,直接地影響了香港政府的賣地收入,正宗一環扣一環,累鬥累!

新鴻基地產旗下也有一大堆上市公司,但主要業務還是集中在地產項目上,其他的上市只公司,沒有什麼了不起,平平凡凡而已,以下是新鴻基地產所控制或有關連的上市公司。總資產加起來也有$2,220億元,俾恆基系少了一些。

長和系的李嘉誠家族
長和系一直都希望成為國際化的大企業。我相信這一直都是李嘉誠的意向。有一些人說,近年李嘉誠不斷向外投資,有走資的傾向。我認為不太成立。因為在我還是小朋友的年代,已經聽過李嘉誠這個名字。他不斷向外收購資產,完全是因為他有國際視野,懂得把握機會。例如在1986年12月,李嘉誠透過當時的和記黃埔,共用了$32億港元,收購了加拿大赫斯基能源52%的股權,當時國際油價每桶只是$11美元一桶。

要收購一間外國公司,大家不要低估其難度。李嘉誠有這種毅力,衝出香港,真係抵佢發達。由以上的例子可以說明,李嘉誠只是一個機會把握者,而且目標並不是放在香港,而是投放到全世界去。所以走資的說法並不成立。

反而這樣說,因為本港和內地的環境產生了變化,加速了長和集團向其他穩定的地方作出投資,這個說法,容易理解,也合情合理!大環境氣候不好,長和的業務有所倒退,也是正常。不過和它的股價相比,股價的跌幅,遠超於其業務的跌幅。為什麼呢?極有可能就是政治原因。大家都知道數年前,內地已經有公開的文章說「不要給李嘉誠跑了」,這種說法,某程度上已經傷害了李嘉誠整個長和系的發展佈局。

李嘉誠同樣老了,也要退休了。兩個兒子,大仔李澤鉅接收其下所有王國。次子李澤楷,獲得一筆家族資金,自己繼續向外闖。老實說,綜合這四個家族的後人,看起來,還是李嘉誠這兩個兒子,最有實力。不過李澤鉅亦都有睇錯市嘅時候,此話怎說呢? 可以從長實集團 (1113)說起。大家都知道,整個長江集團和和黃集團旗下的地產資產,都注入了長實集團 (1113)。或者這樣說吧,幾年前的香港,地產市道還是蓬勃,李澤鉅亦都相信是這樣看法,所以才會不斷增持長集團的股份。可惜越增持,股價越跌越厲害!2018年1月,長實集團的股價最高$75港元,現在只有$32.45港元一股,跌幅超過五成。它的股價不是急跌,而是慢慢跌,慢慢被陰乾,好慘情!重組後的長和集團 (001)也是慘情。2015年5月,長和的高峰股價在$125港元一股,現在呢?只有$39.2港元一股,跌幅比長實集團更加慘,我也是其中一個受害者,哈哈哈!

李澤鉅比李嘉誠更加保守,所以在四大家族裏面,可能這個家族受到的傷害是最小的。現在整間集團裏面,基本上只有長和集團負債最高。長和最新擁有總資產超過$11,384億港元,但總負債也不輕,有超過$4,815億港元。應該是四大家族裏面,欠債額最高的。正因如此,幾年前李澤鉅已經採取「輕資產策略」,歐洲和英國業務,賣得嘅都賣,而且還有豐厚的利潤。可以合併的業務,便和其他大型公司合併,加強競爭力,也是一步好棋。例如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融入了Cenovus Energy Inc(CVE),使長和成為其中一位大股東,同時壯大了石油企業的競爭實力,不是很好嗎?又例如,旗下的英國電訊3UK也和英國電訊一哥Vodafone合併,成為英國最大的流動電訊公司,產生協同效應,又可以收回一筆可觀的金錢回來,不是很好嗎?

雖然長和系「勢力」已經不大如前,但其「實力」仍然存在,如果能夠將債務減至一個更低的水平,在這四大家族裏面,李嘉誠家族肯定是最後勝利者。以下是長和係在香港上市主要公司的資料。它的總市值,仍然是四大家族之中最高的,擁有價值接近$5,700億港元。這還未計算李澤楷旗下所控制的電訊盈科(008)和香港電訊 (6823)這兩間公司過千億元的市值。

後語
一間企業如果要繼續經營下去,真的是需要創新思維。李嘉誠家族的業務範疇多元化,為他減少不必要的風險。相反其餘三大家族,其後人仍然以地產為主,問題是,香港的地產是否還是那麼吃香呢?暫時來看,應該不是!李嘉誠一早已經私底下投資不少在美國股票身上,最近的新玩具,便是投資在肝癌的儀器上面,遲啲一上市,又能夠製造很多私人財富了,但有冇辦法益到長和系的股東呢?我希望有!

希望今次的題材,大家會喜歡!在這裏再恭祝大家農曆新年快樂,平安是福!

這文章將會放入「傳奇人物」系列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