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3 February 2020

李嘉誠的運數 2


中國領導人,通常都會做10年,然後便會退下來。鄧小平算是開明的,但是亦沒有一做夠10年便退下來。他老人家最終做了10年零322天的中國領導人,才肯退下來。鄧小平和李嘉誠到底是否有深交,外人未必看得出。但是李嘉誠肯定有幫助鄧小平的後人,令到他的後人以後衣食無憂。鄧小平的後人也很識趣,知道等爺爺一旦離開了政治舞台,勢力自然不大如前。所謂「人走茶涼」,所以他們乾脆的慢慢脫離這個政治漩渦,拿着豐厚的財富,去到別的地方,好好享受人生,快樂逍遙,總好過參加權鬥。
當時的鄧小平和其家族有權勢,說什麼都可以,但卻沒有銀両。另一邊,李嘉誠有的是錢財,但在國內沒有「關係」。正因為兩人互欠了對方所擁有的資源,所以一拍即合,合作起來。
李嘉誠貢獻祖國之餘,也為自己在內地鋪下天地線。鄧小平走下政治舞台之後,他的心腹江光澤民上埸。這位新的領導人來自上海。不知是否上海在中國來說還是比較開放的,對來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誠並沒有抗拒感,反而大家惺惺相惜,最後兩位更成為好朋友。鄧小平是1904年出生,而李嘉誠是1928年出世,兩人之間即使互相尊重,年紀上還是差了一大截,可能有着代溝,太好的感情不易培養。但是江澤民年紀與李嘉誠相近,大家只是相差了兩歲而已,所以相信在溝通上會容易得多。


李嘉誠不單止在鄧小平在位的時候用集團名義去投資國內,而且還引入外資。例如在1988年,由當時的和黃 (0013) 和美國的寶潔 (P&G) 合組公司,正式在內地製造及推銷其產品。也不知是否巧合還是李嘉誠有心這樣做,在1989年,旗下的和記通訊決定進軍英國和澳洲流動電訊市場,再次衝出香港。這次的衝出是否衝着8964事件而來,真的不得而知。 
踏入90年代,正是香港經濟黃金起飛的時間。旗下的每一個業務範疇都能夠大放異彩。尤其在地產方面,在1991年黃埔花園陸續的完成,一共提供了超過10,000個單位,能夠有如此規模的屋苑,在香港不是很多個。以前的黃埔花園位置比較偏僻,但是現在已經有港鐵可以到達,雖然住宅單位已經售罄,但旗下的商場和附近一帶的物業依然能夠享受着港鐵帶來的升值潛力。而事實上,在黃埔花園附近一帶,絕大部份都是李嘉誠的物業,數目之多實在誇張,你必須要親身去看看,才能領匯得到。
每次江澤民來到香港,一定住進李嘉誠在紅磡的海逸君綽酒店。一個領導人住在什麼酒店是絕對講究的,除了保安問題上要顧及之外,最重要還是「關係」。下榻在李嘉誠旗下的酒店,便代表他們的關係並非一般。香港好酒店多的是,為何要選擇轉入李嘉誠的酒店呢?原因是大家是「老朋友」,不是嗎?
李嘉誠在1992年透過其附屬公司,送了一份小小的禮物給予江澤民,便是購入上海集裝箱港50%權益。而且還動用$50億元人民幣,經營中國深圳鹽田港。李嘉誠的業務大計,便是從這段時間慢慢在中國發展起來。江澤民由上海打入中南海,對上海總是有一份情懷,李嘉誠那麼識做,江澤民也絕對懂得如何回報的。除了紫禁城不可以給李嘉誠之外,北京任何一片土地也有得商量。最後在董建華的東方海外 (316) 公司穿針引線之下,李嘉誠要了紫禁城旁的王府井地皮。


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最喜愛就是去這個地方,因為地方比較乾淨,近似香港的商場,而且地段個名夠架勢,叫做王府井,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最後李嘉誠據說投資了$20億美元在此項目身上。不過據說起這幢巨型項目當中也有一些爭論的地方,據稱中方某一些人士認為批了這塊地王給李嘉誠實在是太便宜了,心有不甘,這種不滿傳至李嘉誠耳中,李嘉誠為了息事寧人,識趣地讓出一部份股份來,務求令到大家都開開心心。懂得這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經商智慧,實在難得。或者這樣說吧,在中國做生意,要運用本土智慧,老是拿香港那一套經商哲學去中國經常的話,肯定是撞板多過食飯。
叫得做超人,能夠兼顧的事情一定多。在這邊廂和中國打得火熱,在另一邊亦繼續發展他的海外事業,當然,不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在外國做生意也有挫敗的時候。李嘉誠最早在英國投資電訊行業,就是以品牌Rabbit作為主打,可惜業務運作不好,也是虧損年年,對這門生意,相信李嘉誠也是很頭痛的,但也沒辦法,既然洗濕左個頭,唯有頂硬上。所以在英國的電訊行業也是不斷重組,務求殺出一條血路。最後在1994年,將Rabbit這個品牌變成Orange「橙」,這隻橙亦改變了李嘉誠的命運,由酸變甜。
雖然李嘉誠和江澤民關係非常要好,但自從王府井地皮這一役,李嘉誠也明白,官場之道,也不是江澤民說了的算,還有更多複雜的官場關係。李嘉誠在中國的官場也算是吃得開,但他不得不為下一代着想。例如,他的兩個兒子,有他的魄力嗎?有他的面面俱圓的交際手段嗎?還有最重要的一項,若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推進中國這個錯綜複雜的市場裏面,若然做得不好,或者壓錯注在某人身上,會否為兩個兒子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呢?這一層的風險管理,他不可不防,也不可不做。若然不做的話,將來有起事上來,抄家滅族也有這個可能的。


正因如此,李嘉誠唯有左右開弓,不單止投資在英國的碼頭業上,而且還投資在巴哈馬的深水港。不單如此,更在人口同樣稠密的印度,進行了流動電話業務的發展。李嘉誠向世界出發的目標,繼續放大。下圖是巴拿馬深水港

李嘉誠業務繁多,旗下其中一個業務叫做衛星電視。原來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雖然入了名牌大學,卻沒有完成學業,但卻醉心於電腦科技,可能希望學習微軟公司的老闆Bill Gates,年紀輕輕,便能成為一間企業的主持人。李澤楷即使沒有完成大學課程,但自小便在父親的薰陶下,對生意上的運作相信比一般人更為了解,而且有一個這樣富有的父親作為後盾,還有什麼好怕呢?在李嘉誠的繁多業務當中,隨便小小超選擇,這個小夥子選擇了衛星電視作為他的事業起點。不過最後也證明了,搞衛星生意是假的,做大買賣才是真的。
在麻雀枱上,大家也聽過「盲拳打死老師傅」,剛剛學打牌的人,通常運氣都不差,可以贏到錢。李澤楷也是一樣,但他更加懂得包裝,令到衛星電視看起來更加「靚仔」,咁先至可以吸引到大水魚游過來的。不出所料,這個包裝得好的衛星電視業務,果然吸引了新聞集團的老闆梅鐸的垂青,最後一老一嫩,達成了交易協議。這一場收購戰,李澤楷輕易地技術性地擊倒新聞集團老闆梅鐸。贏了,當然有獎金,而且獎金更是不少,你們猜猜是多少?
話說當年的衛星電視,投資額大約是少於$2億美元,李嘉誠和和黃各佔一半股份,最後比李澤楷高價賣出,據說總代價接近$10億美元,李嘉誠和和黃各賺了$4億美元。這段新聞,在當時非常轟動。財經界中人,形容這兩父子「虎父無犬子」,哈哈,那麼幼小的小虎,也會懂得咬人的。不單止懂得咬人,而且還咬得很痛。作為一個父親的,當聽到別人讚美自己的兒子,能不開心嗎?這當然開心,所以把自己那$4億美元,全數贈送於小小超,成為他的創業基金。其後小小超便創立了盈科。這個小小超,也非常惹火,在2000年初,便在香港製造出了一個「完美風暴」,便是科網股爆破當然令到很多人損失慘重。所以人們一提起小小超,現在還是咬牙切齒的。我們有機會的話,將來再為這場完美風暴加多一點敘述。


賣了衛星電視,李嘉誠也賺了大錢,但卻帶來後遺症。是什麼後遺症呢?原來這個衛星電視的覆蓋面,包含了大部份的中國地方。如果衛星電視仍然由李嘉誠控制,中國方面可以控制李嘉誠什麼新聞可以報道,什麼新聞不可以報道。換句話說,可以控制新聞自由。但是現在這個衛星電視落入了澳洲幫的梅鐸手中,他會遵從中國領導人的意向嗎?相信是不會的!那麼將來新聞集團用這個衛星電視作為宣傳反共的媒體,那豈不是會引起大風波?



江澤民知道了衛星電視出售了,感覺上被李嘉誠欺騙了、出賣了。在這位最高的中國領導人眼中,商人還是不可靠的。也覺得李嘉誠不夠朋友,說賣便賣,沒有考慮到政治因素,因此而非常生氣。另一邊的李嘉誠,真的是啞仔食黃連,有苦自己知。他怎會想得到,賣出衛星電視會帶來這樣的效果!他害怕起來,當然馬上上京面聖,希望可以解決問題。



在模糊記憶中,當時李嘉誠上了北京之後,江澤民拒絕見面。有消息說,李嘉誠當時很害怕,又不敢離開,最後只能夠在深圳呆等。當然,事情最後是怎樣解決,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李嘉誠和江澤民的關係肯定是蒙上一層陰影。江澤民怨李嘉誠不夠朋友,李嘉誠也可能覺得中國領導人說反面便反面,難以捉摸,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的。
我們暫且放下這兩位王者的恩怨,回說李嘉誠威水史。上一集講到李嘉誠鯨吞了和記黃埔 (0013)。當中肯定有好多精彩的細節。其中一個細節,肯定是李嘉誠賣了一個大人情給當時的匯豐銀行 (005) 大班沈弼,令到匯豐銀行能夠幫助包玉剛奪取怡和手中的九龍倉 (004) 回來。所以當李嘉誠看見了另一項資產「和記黃埔」,匯豐銀行二話不說的用優惠價賣給了李嘉誠作為報酬。
70、80年代,能夠得到財務協助的渠道不多,和銀行打交道,肯定是最主要的渠道。李嘉誠不單止能夠和銀行保持友好關係,而且還可以打進入匯豐最高領導層。所以當時的匯豐大班沈弼才會對李嘉誠另眼相看。不單只為他建立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而且更邀請李嘉誠進入匯豐銀行的董事局。要知道匯豐銀行都是英國人的天下,能夠進入匯豐銀行的權力核心地帶,在華人的層面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在當時來說,能打入匯豐銀行董事局的華人,除了李嘉誠之外,還有一個世界船王包玉剛爵士。這是何等的榮耀,但這也是表面的風光。


更加深層的意義,當進入匯豐銀行的董事局後,你能聽到最密絕的消息。這些消息肯定是無價之寶,怪不得李嘉誠往往能夠走在別人的前面。現在的匯豐銀行,在香港的勢力當然不能和往日相比。但在那時候,匯豐銀行在香港的地位,尤如香港的中央銀行,每一個決定都能夠影響香港的經濟活動。李嘉誠不但只進入匯豐銀行最高領導層行列,而且他的名銜更是副董事級數,和他同一個級別的就只有浦偉士爵士,亦即是後來成為匯豐銀行大班的人。浦偉士和李嘉誠的關係亦都相當要好。相信在某程度上,也幫助過李嘉誠開拓英國這個市場。

從以上的資料證明了,李嘉誠吃盡了中、英兩邊的茶禮。所以加大力度投資在中國和英國絕對是無可厚非的。至於李嘉誠和江澤民的友情,是否就這樣冷卻下來呢?非也,因為雙方都認為對方還有利用價值,這場友誼最後亦能夠鞏固起來。
~~ 待續 ~~ 

不倒翁YouTube頻道:

各位讀者,最近匯豐公布了業績。相信在這裏的讀者,也有一部份是匯豐的擁躉。我一共製作了3集匯豐銀行,第4集也即將會完成。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在以下的連結去欣賞一下。同時也希望各位能夠幫忙一下,在觀看影片當中,也為我按一下廣告,多謝各位的幫忙。🙏🙏🙏
後記:
原來再講李嘉誠的故事,依然有咁多捧場客,實在令我驚嘆。寫李嘉誠的事蹟也好,起碼我唔需要再諗有什麼題材需要寫。相信這個系列,起碼可以再寫多兩篇文章,希望各位唔好厭煩,繼續支持!對上一篇文章,只係出版了一星期,竟然可以吸納7400人次來閱讀,比正常反應都要好,看來我還是繼續是李嘉誠的好,哈哈,多謝各位的支持!



Saturday 15 February 2020

李嘉誠的運數 1

人類同其他動物一樣,需要搵食,才能生存。所以那裏有食物,動物便跑到哪裏去。作為一個商人,也是一樣的,那裏可以賺到錢,就往那裏跑。前人的警惕,例如「富不過三代」,便是要提醒那些富二代,如果不好好珍惜上一代留下來的資源,胡亂揮霍,到了他們這一代或是下一代,便可能一無所有了。




觀看李嘉誠對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管教,富不過三代的定律未必能夠在其家族中發生。看看李澤鉅的為人作風,低調到基本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可能就是因為他的老爸告訴李澤鉅、李澤楷兩兄弟,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所帶來的麻煩。所以你看看這兩兄弟行事都比較低調。
李澤鉅雖然操控着一整個長和系王國,但除了必須要的股東大會或者是業績報告會會出現之外,相信很難在報章雜誌或者在多媒體看見他的新聞和消息,為人低調至如此,就是不希望麻煩再次找上門。至於他的弟弟李澤楷,在香港所管理的三間上市公司,包括了電訊盈科 (008),香港電訊 (6823) 和盈大地產(432),基本上已經沒有怎樣親自管理業務,只派一班得力助手繼續為他經營。所以偶然亦會在雜誌中看到他的花邊新聞,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位鑽石王老五,還是未婚,自然成為八卦雜誌的追蹤目標。

做事要成功,除了個人的天賦和努力之外,其實也需要外來力量的幫助,這便是「天時、地利、人和」。李嘉誠自己說,在自己未結婚之前,已經擁有一定的財富,不必要再為未來日子而操心。既然沒有後顧之憂,做起事上來都會比較得心應手。「天時、地利、人和」運用在香港這個地方,恰到好處。所以李嘉誠的事業也是一帆風順,終於成為了香港的首富。只是最近不好彩,給他的老朋友李兆基過了頭,暫且屈身於第二名。

李嘉誠的投資方法當然比較獨特,而他的資產轉移計劃亦計算得非常準確。長實集團 (之前的企業名稱),在1972年上市之後,默默地在香港這個有制度、有法治、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才聚在一起,才放心的去投資。很多商人都是默默地靠着實力壯大自己的企業。在70年代,李嘉誠的想法已經比較新穎,喜歡透過收購合併,快速地壯大自己公司的經營範圍。其實這樣做也很冒險,突然間要收購一間和自己沒有太大關係的公司回來,又要把這間公司的文化、人才、資源融入到自己的公司,談何容易!但他一次又一次做到了。1979年收購了和記黃埔 (0013),他的目光已經不再是專注在香港這個細小的範圍了。
香港真是一塊福地,地產市道一直很好,貨如輪轉是他的經營地產的哲學,令到手上現金流保持強勢,才能夠不斷作出收購合併。在1981年,亦都將屈臣氏撥歸和黃 (0013)旗下,又發展到去另一個商業層面裏面。擁有極強的好奇心,可能是李嘉誠的特性,他什麼也想試、對什麼行業都有興趣。終於在1983年,再一次涉足另一個商業範疇 ~ 流動電話業務。

李嘉誠所涉足的不同業務,除了收購回來,也讓它們繼續自然增長發展,慢慢地,便開始有了衝出香港的念頭。李嘉誠在中國潮州逃難至香港,也在香港發跡,亦都成為風頭人物。說真的,他對自己家鄉到底有沒有一種思鄉的情懷,我抱着懷疑態度。在中國未曾開放之前,那裏真的是窮到不能再窮。要不是鄧小平在1978年上場之後,大膽改革,那有今天中國的強大?

以上這張圖片是我精心製作的(雖然不是太精美),但它橫跨了中國四大領導人在位時期,同時亦能反映李嘉誠受到不同的待遇。到底李嘉誠第一次投資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呢?相信已經無法得知了。但有一樣東西能夠肯定的便是,鄧小平曾經隆重其事的接待李嘉誠。目的只有一個,因為中國窮,需要外來投資的幫助,中國的經濟才能起飛。當然,鄧小平肯定會給予優厚的條件於李嘉誠的有了這種「關係」網絡,才能讓他安心的在中國投資。同時,李嘉誠亦看到一個機遇。當時中國人口有十億人,如果能夠將中國的經濟激活了,這便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根據長和系公司所提供的資料,在1984年,李嘉誠在中國內地開設第一間百佳超級市場。當然,開一間超級市場在內地,只係一種象徵意義,以當時嘅中國人平均收入,消費力絕對不會高。

李嘉誠在香港的收購合併進行得如火如荼,1985年用了$29億元奪得了香港電燈 (006) 的控制權,成為港島區的壟斷者。這些就叫做策略性的投資,不是嗎? 香港嘅經濟中心點,就是在中環所有大型公司總部都設在那裏如果中環得不到電力供應,香港嘅經濟活動和商業決定將會全面停止下來。所以擁有供應電力的權力,便是握著香港經濟的命脈

港燈不單止為李嘉誠帶來巨大的財富,而且可以為他增添財務子彈繼續進軍其他市場。鄧小平在位時間接近11年,由1978年尾至1989年尾。可能當時李嘉誠看在眼裏,覺得中國市場如果要大力發展,以他一己之力,根本沒有能力可以貢獻太多給中國,所以在1987年,正式向海外進軍,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他以私人公司和和記黃埔合力買下。不單只可以用石油幫到中國發展,而且又是一個商業戰略陣地。即使在現今的世界,石油依然係主要的能源。能夠擁有這些具有戰略價值的資產,在世界的影響力便能夠加大了。

可惜在鄧小平在位的最後一年,出現了8964事件。據說當時李嘉誠是表態支持學生的。這事件之後,令李嘉誠不得不重新考慮投資在中國的投資策略。在當時的英國檔案中,也曾提及,已經成為香港商界領袖的李嘉誠是「相當反共的」。從這時開始,相信「分散投資」已經成為李嘉誠的座右銘。
香港的法律和制度都是由英國引入的。既然中共不能夠太過親近,還是要想想其他出路,既然香港和英國的制度如此相近,投資英國便變成了不二之選。同時我也覺得,李嘉誠很想學包玉剛爵士,和各國的領導人建立起交情。正所謂識人好過識字尤其在英國,和當時的女首相戴卓爾夫人相當熟絡。

8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起飛,航運業又再一次活躍起來,李嘉誠看準時機,大舉投資在每一個國家的碼頭業。直到目前為止,在全球一共經營288個泊位,每年處理全球貨櫃量的15%,成為這個行業的世界一哥。當然,這個也是戰略重鎮,每一個國家沒有了碼頭,便不能夠出口 (Exports) 和入口 (Imports)貨品,你說是不是戰略重地?

在英國,李嘉誠一開始便投資在英國主要貨櫃港菲力斯杜港,持有股權75%,先控制英國這一部份。同時在1993年,進軍英國的電訊行業。當然,一開始,業務不太順利,虧損年年,但這樣並沒有打掉他進軍海外的心,可謂毅力驚人。可能李嘉誠覺得電訊這個行業,便是將來的主要產業。所以在能力可以做到之下,不斷進軍其他地方的電訊行業,現在他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擁有這種不可一缺的生意,在下圖中,可以見到電訊王國主要集中在歐洲的先進國家。

在90年代,李嘉誠的王國已經做得相當龐大,業務亦漸漸變得相當複雜。來一個重組,簡化公司的架構,絕對是有必要的。集團架構簡化了之後,分工亦變得細緻了。在當時來說,用一個垂直式的方法去管理旗下公司,而李嘉誠自己的長實 (001),變成了控股公司,原因很簡單,將自己放在一個最安全的位置,由子公司去開拓內地和外國市場,萬一有起事想來,最多失去子公司,仍然能夠保住自己母公司。

而且在踏入90年代,鄧小平已經退下火線,他的繼任人正是李嘉誠最好的朋友江澤民。李嘉誠和鄧小平的關係,可能比較含蓄,大家都是為着中國未來前途的前提下去合作,講的可能是比較高層次的民族主義,而並非真的是為了錢財。

但是到了江澤民領導的年代,中國的經濟規模逐漸變大,搵錢的時候到了,李嘉誠又怎會放過呢?在下一集,我們會繼續講述李嘉誠建立一個商業王朝及和其他領導人的撲朔迷離關係。但是有一樣東西我們需要記着,李嘉誠在商業上每走一步,都是個人深思熟慮和其他高人給予意見才付諸行動。到目前來說,他所做的一切,在現在來看,也沒有出現過大錯,不是嗎!起碼現在他還是香港數一數二的首富。



~待續~

後語
最近看着香港的不斷變化,也不知為何,突然有想起李嘉誠。希望在寫一寫他的商業策略運用。這篇文章有可能和之前所寫的文章有重複之處 (我沒有重閲之前所寫的文章,但感覺上可能有重複之處)可能因為現在香港死氣沉沉所以想寫一些可以鼓舞人心的文章想來想去都係李嘉誠的題材最好寫不過我這篇文章還未寫完,希望可以從其他新角度切入,去分析李嘉誠和他的企業如何能夠克服困難,繼續發展。希望各位繼續多多支持!🙏🙏🙏



2020年不倒翁投資比賽第三站賽果
眨眼之間,我們這個投資比賽已經進入二月份裏,這是我們的第三站賽果。恒生指數的奇怪表現,令人摸不着頭腦。武漢的疫情,一天比一天嚴重,雖然中國政府希望工業能夠盡快重新投產,但是因為封城問題,供應鏈 (Supply Chain) 似乎已經出現問題,即使工廠能夠開始生產,有工人出來嗎?有物料嗎?有運輸嗎?如果這些都沒有,如何開始生產呢?雖然我們香港人都在怪超市裏面的東西俾人搶得一乾二淨,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只要供應鍊斷了,往後的日子,所有產品都會短缺,正因為這個原因,能買返家裏作為儲備的,都會買入,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偏偏香港的股市,反而逆向而行,帶頭倒升,現在恒生指數收市在27,815點。絕對是一個V型反彈。
到底是真的中國內地疫情受控,還是中央怕失去了香港這個融資渠道?所以不得不托住嗰市呢?雖然恒生指數升回來,但對傳統的香港股票似乎幫助不大。我們香港依然一片愁雲慘霧。零售業方面,中小企業已經頂不順了,至於上市的大企業,包括了莎莎 (178)、周大福 (1929)、周生生 (116),都要把個別的店舖關上,裁員自然少不免,減薪亦都陸續有來。市民在收入減少之下,但必需品的價格卻是越來越貴,人們的消費意欲只會越來越低,怎麼辦?誰也不知道,現在只能寄望香港政府能夠出少少力,但會嗎?

我們這場比賽,31間公司裏面,真正的香港公司數來數去,也只有7間。但表現好的,都沒有香港公司的份兒,全是來自中國的企業。有一個有趣的統計,恒生指數由年初到現在,回報率是 -1.33%,雖然是負回報率,但已經收回不少失地。至於我們的投資組合,就更加強勁,整個組合大起來的是正回報 +4.71%,我們這一班比賽者所組成的不倒翁指數,到目前為止 (這三年來),也是跑贏恒生指數的,利害嗎?我覺得很利害了!

至於我們這一站的頭三甲,又有新成員加入了,我喜歡見到這種事情發生,最起碼沒有那麼奄悶。季軍位置由康龍化成 (3759) 以正回報率+25.52%奪得。它是一間藥業公司,聽說最近的業績表現很不錯,加上在這個環境之下,能夠跑出來,一點也不覺得出奇,恭喜晒!
至於亞軍位置,由新上榜的雅生活 (3319)坐上。它是一間內地的物業管理公司。說真的,無論疫情幾咁嚴重,住户每月的管理費還是要交的,除非突然俾政府叫停,否則這間公司的管理費肯定可以袋袋平安。甚至可以用疫情所帶來的額外支出 (例如增加消毒和清潔),要求將管理費再提高些,也絕對不出奇。所以這間公司的股價,回報率高達 +33.27%。夠在年初買中了它,現在肯定是不亦樂乎,恭喜晒。

至於冠軍級人馬,又再一次由中芯國際 (981) 蟬聯,雖然和晶片有關,但也不明白為何股價可以升得如此利害,它簡直就是逆市奇葩。它的股價由年初的$11.94元,升至現在的$16.26元,回報率高達36.18%,利害得很。暫時來看,除了排在亞軍的雅生活有機會超越佢之外,其他股票都被它遠遠的拋離。如沒有任何意外,它極有可能亦是三甲之內。

我們這一場長途賽,只是跑了近六分之一路程左右,還有大把路程要跑,大家密切留意這一批股票的股價變動。我的愛股新意網 (1686),原本都是死吓死吓咁,突然之間又好似鹹魚翻生,可能是因為上半年的業績公布期即將來臨,加上大市向好,令到它的股價能夠向上推。不過始終還是要看事實,要是業績太過差勁,恐怕它會跌穿$5元,希望我這是胡思亂想而已,大家繼續觀望吧。我沒有繼續觀察它的業務表現,因為相信它的業務是平穩的。但願今次上半年業績如果有10%的增長,我已經會收貨了,但願如此吧!



Saturday 8 February 2020

香港2019/20年經濟結果與展望


終於等到香港政府公布2019年第四季GDP的資料。市場預期跌幅將會高達3.90%,但最後的跌幅竟然只是跌了2.90%。是否值得慶祝呢?因為實際數字比預期的好。

那麼到底2019年第四季GDP總值應該是多少呢?根據報章所提及的資料,2019年全年GDP增長為 -1.2% (真好,比我之前恐怖的估計-2.8%,少了很多)。根據我在YouTube拍片 (第44集) 時所提供的資料,2019年第三季的GDP是$7,228億元,以此推論,第四季的GDP數字應該是$6,753億元 (未經證實,只是根據所提供的數據推斷出來)。

到底$6,753億元的第四季GDP是否可以接受呢?我們可以用2018年第四季的數值來比較。2018年第四季的GDP數值是$,7549億元,少了$796億元。平均每天大概少了$8.85億元。所以照正常推論,2019年的GDP總值應該是$28,087億元 (2018年全年GDP是$28,428億元),少了$341億元說真的,或者經濟增長少了 -1.2%,已經可以宣佈香港進入衰退。 老實說真的不是太差,哈哈,還得神落!

我哋香港真係多災多難。早前的一段抗爭運動,稍為平息了一些,忽然又來了一個武漢肺炎疫情。據說這個疫情在2019年12月已經開始發生了,可能當時武漢當地政府覺得這個病情威力不大,又或者不敢將事情鬧大,更加不希望報上中央。在內地的地方官員,政績好,自然能夠步步高升。在這種情況之下,地方官員只會將不太好的東西隱藏起來,這種做法可以理解。直至到隱瞞不了,才會硬着頭皮向中央匯報和求救,可是這樣的做法,可能已經太遲了,因為疫情也到達了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武漢疫情正是這個情況。大家有興趣追蹤疫情的最新情況,可以到以下地址馬上看到。現在的最新疫情如下:

我一向喜歡用宏觀經濟的角度去揣摩股票市場的變動。我更加喜愛聽別人所說的觀點,集合所有數據,便能大致上看出未來的前景。說到這裏,大家認為2020年,中國的經濟表現會是怎樣呢?其實,我最關心的問題,便是到底中國在這一年裏面會否有經濟增長?再看細一點範圍,我們的香港,2020年的經濟,會否比2019年更加差呢?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吧。

中國中央政府原則上希望在2020年可以保持6%的經濟增長,大概需要增加多$5.9萬億元人民幣。但看看現在這個情況,似乎達標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有很多經濟學家都估計,這個武漢疫情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只有4.7%而已。我不知道他們到底用什麼數據去支持中國在2020年還會有4.7%的經濟增長。但是如果用一些「街坊經濟學」去目測一下這個疫情所帶來的實質經濟蕭條狀況,中國的2020年經濟能否保持在2019年的水平,還是一個疑問,還怎樣能夠預計全年還有4.7%的經濟增長呢?

從多媒體的不同渠道上,看到現在中國對抗疫情所做出的措施,不只是武漢一個城市被封城,而是大範圍的鄰近城市都被封城。不只是湖北省抗疫情況嚴重,亦都是在不同的省份也有不同程度的殺停經濟活動。這個影響可不是說笑的。2020年的一月份,中國的經濟活動可能還有一半能夠完成,而下一半的經濟活動已經蒸發了。踏入現在的二月份,因為疫情越來越嚴重,加上農曆新年停止生產所帶來的效應,到現在為止,相信經濟活動也是停得七七八八。

有一些時事評論員說到,如果一家人都不能夠外出活動,只能夠留在家中打遊戲機、看劇集、看電影。這個我是認同的,所以騰訊 (700) 的股價才會在嚴峻的疫情當中,其股價依然能夠堅挺起來。他們說這種叫做經濟轉移,由Offline (實體店) 轉移到Online (虛擬店)。看來騰訊股價上升,最開心的就是女股神劉央,她原本虧損了好幾億元,現在都快不用蝕本了,還得神落。

但這些打遊戲機、看劇集都是比較日常生活的活動。花費並不會太多。但有一些比較奢侈的活動,例如到高級餐館吃飯、或到其他地方旅遊活動等等,不見了便是不見了,想追也追不回來的。用傳統的街頭智慧,2020年的一、二月份,經濟活動明顯地比2019年的一、二月份少了許多、許多。一年只有12個月份,在頭的一、兩個月已經成績不好,如果這個疫情和2003年沙士差不多情況,最快也要等到五月份才能夠令到整件疫情平息下來。若真是如此,還會有經濟增長嗎?看來不經濟衰退,已經難能可貴了。

另外亦有人提及到,不可以在下半年把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追回來嗎?正如我所說,有一些需求,沒有了便是沒有了,不能追回來的。至於生產方面 (Supply side),所有公司在這一年裏面都沒有加大投資,生產的力度能夠提高嗎?你可能又會問,你看不見近排日日清食品 (1475)的股價升得很利害嗎?是的,它的股價在這段時間的確表現得很好,但這樣並不代表它的實際生產量能提高了很多。正如我之前所說,一間公司的生產力是固定的,是有限的。如果要勉強加大生產能力,生產成本自然也會上升 (例如要求工人加班去增加產量,人工方面自然就要用加班形式去計算,工人成本便會提高)。但生產量 (Output)也未必能夠大幅度上升。所以,如果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還能夠有5%的增長,我會覺得很奇怪。哈哈,這是一個未知數,就讓每一天的新聞報道所累積下來的經濟活動,去告知我們,中國的GDP是怎樣算出來的。所以我現在天天都盯着經濟數據,每1分每1秒都看着新聞報道。現在極之期望2020年第一季經濟數據能夠快些出來,是龍是蟲,很快便有知曉!

至於我們香港的經濟,2020年的開頭已經這樣不堪,全年來看,經濟繼續負增長,我一點也不覺得出奇。在農曆新年前的年宵攤檔,人流極度稀少。不只這樣,即使連街道上,人流也極之稀少。然後我們再看看這個農曆新年,有氣氛嗎?完全沒有!這樣新年便匆匆過去了。武漢疫情,在農曆新年前爆發,香港人怕怕,零售商店自然受到很大的影響。最近一則新聞,太古地產 (1972),指出去年商場零售銷售額下跌,尤其是它旗下的太古廣場,跌了接近17%,所以太古地產都要有限度的減租給予商戶。這樣便會對太古地產的盈利構成壓力。至於這股壓力,根本還未消退,而且已經延續至2020年,恐怕太古地產再減租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不只是太古地產要面對這個困境,其他商場經營者也會有這種問題出現。以前我們經常聽到這些上市公司都會有一項物業升值所帶來的無形利潤,看來在2020年裏,物業的貶值,將會對所有這些經營商場的公司帶來巨大的物業貶值壓力,所以會造成錯覺,它們的業績倒退得很厲害。這些問題,全部都會在2020年中期業績反映出來。

做收租佬,起碼還比較穩當一些,不管那些小店舖有沒有生意,租金仍然都是要交的。所以那些零售商,在內地遊客急劇減少的情況下,生意額大跌七成,隨處可見。新鮮滾熱辣的有莎莎 (178),新春期間,港澳商店銷售額大跌75.5%,簡直情何以堪。既然在收入方面倒退得那麼利害,也只能夠在營運成本方面再加緊控制。第一波的節約行動,便是要求全體董事率先減薪75%,為期三個月。雖然未必能夠幫到很多忙,最起碼也沒有向最基層的員工開刀,為香港的失業率增添壓力,這一點我是欣賞的。但是董事減人工,並不能為公司止血,相信很快莎莎便會傳出裁員的消息來,這也是真的沒法避免。公司蝕錢,員工自然遭殃。

踏入二月份,便是上市公司開始公布全年業績的序幕。在2月11日,朗廷酒店 (1270)可以代表香港的酒店界,看看它的業績到底會是如何的。朗廷酒店的三間酒店分別在尖沙咀、旺角和佐敦,都是遊行示威必經之地。所以對朗廷酒店所造成的打擊,也特別厲害。我們即管看看它的業績會是如何。

2月12號,香港電訊 (6823) 也會公布全年業績,阿里巴巴 (9988)也會公布季度業績。在2月18日,恒生銀行 (11) 和數碼通 (315) 也會公布業績。緊隨其後的還有東亞銀行 (23) 和希慎興業 (14) 和平安保險 (2318)。至於我隻愛股新意網 (1686) 也會在2月21日公布中期業績,希望它生生性性,交出一份漂亮的業績來,振興長期積弱的股價。

還有以下的大公司公布業績
2月26日,港交所 (388) 公布全年業績。
2月27日,新鴻基地產(16) 公布中期業績。
3月11日,國泰 (293) 公布全年業績。
3月12日,太古 (19) 公布全年業績。

中國差,香港更差,不是嗎?我們香港的零售業、旅遊業、地產業、金融業,都非常倚賴中國同胞,他們不來,香港便會受到很多的衝擊。所以只要2020年第一季業績一出來,我擔保數據將會嚇怕所有香港人。我們這一年的開頭已經不順利了,失業率亦都會不斷提高,要那些企業繼續在香港投資,最緊要便是要將他們的投資信心拿回來。企業肯投資,就業數據才會有轉機。另外還需要將香港本土的消費者信心也一併賺回來,這樣我們的下半年才不會太過悲哀。

其實我們香港也衰唔晒,香港金融管理局,為我們的外匯基金賺取了超過$2400億元,有史以來第二高。整個香港的財富有增加了。在經濟走入衰退的情況下,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要成為經濟的火車頭,推動香港經濟,推動需求 (但不要再投資在那些大白象工程),這樣就能夠保就業、推動經濟增長,對大家都有好處。另外,我也相信政府將會很快陸陸續續繼續推出紓困措施,當然在這裏希望每一個香港人都能夠受惠到這些紓困措施。

剛好今天是元宵佳節,理論上大家都要開開心心的在家裏吃湯圓,亦都祈求香港遠離災害。偏偏在這一、兩天,從新聞得知,由深圳灣口岸入香港的人士,超過10萬人。但願他們全都健健康康的,否則在社區爆發傳染病,便是不可避免了,大家要有這個心理準備。而這一批人當中,一部份人會選擇住在香港的酒店,而香港酒店大部份都是用中央冷氣系統,亦即是話,只要有一個帶菌者入住某一間酒店的某一間房間,病菌便能夠透過中央冷氣系統傳播到整間酒店,這可不是說笑,一個超級帶菌者,真的足以摧毁整個香港,作為香港人,我們只能夠自求多福。大家保重身體,祈求夏天快些來臨,瘟疫快些遠離香港。祝大家元宵佳節快快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