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3 August 2017

穩贏之選: 長江基建 (三)


大行對長江基建股價的預測

自從電能實業在2017年1月和6月派發特別股息每股$5和$7.5之後,長江基建的股價便開始慢慢蘇醒。雖然2017年上半年的業績沒有太大驚喜 (因為只是輕微增長了3%),各大行都紛紛重新給予最新的目標價和評語。見下圖。



各大證券行給予長江基建的評價和最新目標價表


睇得最好的是瑞信,目標價是$84元(這是我夢寐以求的目標價),睇得最淡的是德銀,目標較為$66.4元。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若真的跌到落此價位,不失為一個增持的良好機會。綜合這12間證券行的平均目標價為$75.575元。

以2017年8月17號的收市價$71.9元,市盈率為18.82倍,若以此基數來計算,股價應該可以再升多5%才到平均目標價 ($75.575元)。若果股價真的如瑞信所預測的$84元,那麼從現在起,其股價還可以升多16.8%。但若果股價真的如德銀所預測的那麼差,那麼從現在起長江基建的股價還可以再向下跌多7.65%。

用一個最簡單的角度來看,長江基建2017年下半年的額外收益可從最近收購回來的澳洲能源DUET,加拿大的RHC,和德國的Ista 中反映出來。相信全年盈利會錄得倒退的機會相當渺茫。若真如此,其股價會向下跌的理據並不充分,因此我預期長江基建的股價在2017年底應該會在$75元附近徘徊。直至到明年的2018年3月公布2017年全年業績後,如果全年盈利可以大幅向上升的話,那麼其股價便可以嘗試衝擊$80大關。

長江基建未來的股價能否達到大部份證券商所說的目標價,便要看其他因數能否配合。以下的因素將會利好長江基建的股價發展。


第一: 英鎊升值
上一篇文章已經敘述了長江基建的大半盈利都是來自英國區域。這七個項目是以水、電、煤為主。這些都是民生最重要的必需品。見下圖。

長江基建在英國的七個基建項目表


從這些項目所賺回來的英鎊再轉化為港幣,可以直接影響集團的整體盈利貢獻。自2000年起,長江基建便不斷向外收購項目。下圖顯示其收購行動的歷程表 (2000-2011)


當中最矚目的當然是在2010年收購了英國的UK Power Networks,作價為英鎊£57.75億元(或港幣大約$700億元,當時的匯價為港幣$12.12對£1英鎊)。此項目佔英國總溢利貢獻的五成。若果以現時的匯價(港幣$10.1對£1英鎊)來計算,似乎當年是買貴了些。但請不要忘記兩件事。第一,凡事向海外投資,面對匯價風險是必須的,無可避免的。第二,如果留到現在才收購這家公司,動用港幣$700億元能否成事,絕對是一個疑問。因為現在的基建項目都是有價有市的,而且競投的人也多了,要收購一個好的項目 (能即時提供盈利的),難度便更加高了。

其實這家UK Power Networks 並非由長建獨吞,它只是佔整間收購公司的40%,餘下的權益由當時的港燈 (006) 佔40%,和李嘉誠基金佔20%。根據當時長建收購這家公司的報告中顯示,UK Power Networks 於2009年已經可以錄得英鎊£5億元的溢利 (以當時匯價港幣$12.12來計算,折合港幣$60.6億元的溢利),市盈率只不過是11.55倍,貴嗎? 看來一點也不昂貴。


下圖展示收購這家公司的詳細資料。



根據UK Power Networks最近兩年的財務報告顯示,2016年度的稅後盈利為英鎊£5.646億元,而2017年度的稅後盈利為英鎊£4.47億元。驟眼看下去2017年的稅後盈利是倒退了。不過,根據其財務報表顯示2016年是改變了會計年結日期,才招致2017年有盈利大倒退的錯覺。

根據我過往的記憶,長和系在英國的電訊投資(即3UK) 好像有一些稅務退款優惠可以運用於其他英國的項目上。當這些優惠用完後,英國的所有業務都不會再有任何退稅福利,所以盈利上有一點倒退是可以理解的。



在2016年,英國國家統計局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顯示英國大概有1,890萬個家庭,而UK Power Networks在英國14個受規管的電網中占了其中三個。它們分別是在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提供配電服務。佔全國輸電量百分之30%以上,用戶數目超過800萬名。這家公司可謂控制了英國的主要命脈。

在2010年收購完UK Power Networks 後,於2011年8月,長江基建再下一城,聯同長江實業(001) 和李嘉誠基金提出收購英國的Northumbrian Water Group Limited,總收購價為英鎊£48 億元 (即大約港幣$618億元),當時的匯價是港幣$12.875對£1英鎊。股權分布為長江基建和長江實業各佔40%,而李嘉誠基金佔20%。此公司的業務主要是提供食水及污水處理服務於英格蘭東北部和英格蘭東南部,服務人口大約450萬人。

另一項收購項目早於2004年8月,長江基建收購了Northern Gas Networks Limited的69.8%,這個收購項目作價為英鎊£13.93 億元 (即大約港幣$200億元),當時的匯價是港幣$14.358對£1英鎊。



就以上這三項收購項目,李嘉誠家族借助長江基建投資於英國的金額已經達到港幣$1,518億元($700億+$618億+$200億)。所以長江基建來自英國地區的收益很取決於英鎊的匯價。在2017年上半年業績裡提及英國地區的溢利為英鎊£2.95億元 (或港幣$29.29億元),是次的匯價是港幣$9.929對£1英鎊。各位讀者請你緊記這一個匯價,只要英鎊的匯價不低於此價,2017年下半年來自英國的溢利將會有正面的增長。



第二: 地緣政治的不穩

長江基建的業務遍布中國內地、香港、英國、澳洲、新西蘭、加拿大、德國、葡萄牙、荷蘭等等。最近北韓在亞洲區不斷作出試射導彈的騷擾,加上美國總統TrumpTrump為此而作出口舌之戰,令到區內氣氛一度緊張起來。

另外,美國本土情況也不是好到那裏去,因為TrumpTrump的管治能力每況愈下,形成商界對美國前景表示暗淡。美元同其他硬貨幣包括人民幣、英鎊、澳元、紐西蘭元、加元、歐元都有對沖的作用。所以只要美元貶值,那其他硬貨幣相對來說便是升值了。若真如此,長江基建在各地區的盈利將會因為匯價的變動而有所提升,這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第三: 有可能出售中國資產套現再投資

李嘉誠時常被中國報章批評他撤資,其實我本人覺得想撤離中國的,可能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兒子李澤鉅。長江基建中的中國部份的收益只有港幣$1.57億元 (以2017年上半年計),只佔整個集團上半年盈利的2.78%。如無意外中國這部份的全年盈利大約有港幣$3.15億元。

如果李澤鉅真的有心想撤離中國,那這些資產總有一天會被出售。若果能夠以市盈率18倍左右出售,集團應該可以套現港幣$56億元。這套現回來的錢,可以為他減債又得,進行更多海外的收購又得。下圖是長江基建的中國資產表。


第四: 以前所有收購項目都未曾出現過大問題

長江基建第一次衝出中國和香港的投資是發生在1999年7月,它收購澳洲最大天然氣供應商Envestra Limited的19.97%股權,作價為港幣$5.2785億元。就由這一次開始,長江基建在往後的日子裡,陸陸續續的向世界各地收購基建、能源項目。從過去20年的盈利增長,我們大概可以推斷長江基建的所有收購項目都能夠為集團帶來盈利的增長,見下圖。


長江基建歷年來的盈利記錄圖。

第五: 李澤鉅可能好快可以做主席
長實副董事總經理葉德銓在長和系公佈中期業績中講了一句:「Chairman next year」,給予大家一個感覺李嘉誠將會很快退下來,而李澤鉅將會坐正做主席,正式成為長和系的最高領導人。雖然此事並未能夠證實,但大家必須要知道無論李嘉誠的身體是如何健康,腦袋是如何的敏捷,他畢竟也是一位年近90歲的老人家。其實長和系裏面,無論大小事情都已經是李澤鉅的掌握中。坐上主席的位置只是遲早的事。然而,如果李澤鉅真的能夠在2018年正式當上主席,那他將會對一手湊大的長江基建加倍照顧。在我早前的文章裏已經說過,李澤鉅是一個要求穩陣、又能夠賺錢的人,所以我相信在他成為長和系的主席後,他會給予更多機會給長江基建去發揮。
第六: 電能實業還會繼續派發特別股息

沒有善忘的你,也應該有閱讀過上一篇文章,其中提及過,電能現有的現金大約還有港幣四百多億元。既然李澤鉅已經叫了電能派發了兩次特別股息,所謂一不離二,二不離三,繼續迫電能派發特別股息應該是一種持續的行徑。保守估計,長江基建應該還可以從電能身上得到大約港幣150億元的現金,這可幫助長江基建繼續去進行海外收購合併,壯大公司的規模和盈利。
第七: 派息持續增長
一間公司能夠逐年遞增派息是非常難得的事。強如匯豐銀行 (005) 也不可能年年增派股息。派息持續增加給人一種穩健、進步的感覺。讀者們在此閱讀此文章,相信也是長江基建的擁躉,當然明白這種感覺。只要是好股,所有投資者都會愛不釋手。這樣的股票只會俾人不斷買入和持有,哪有出貨的道理?所以長建的股價能夠繼續向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能夠持續穩健地增加派息。看完以下長建曆年派息的圖,相信讀者們便又如打了一支強心針。
第八: 股權集中,好多基金公司喜愛長江基建
長和 (001) 今天的市值是港幣$3,889億元(2017年8月19日),長江基建的市值是港幣$1,869億元。長和持有長建的股權高達75.67%,總值為港幣$1,414億元,街貨量只有24.33%,即總值$455億元。長建佔長和市值大約百分之36.35%。亦即是說如果長和失去了長江基建,其巿值將會不見最少三分之一。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長江基建在長和裏的地位𥚃已經是舉足輕重了。
在$455億元街貨量𥚃,雖然不能夠證實,但本人相信有很多祈求穩當增長的基金們,都是長期持有長江基建的。也有一些讀者如你、我都是堅持只買入但不賣出的。所以街貨量的總值可能遠遠不到$455億元。
長江基建由2011年起,間竭性地配售股份於機構投資者,我相信這些得到配股的機構投資者都會長線持有這股票,不會輕易的放售。詳情如下:
2011年7月15日,由高盛處理,長江基建配售8,450萬股,每股作價港幣$40.41元,共集資港幣$34.146億元。
2012年3月15日,由匯豐和Citi處理,長江基建配售5,090.1萬股,每股作價港幣$45.75元,共集資港幣$23.287億元。
2012年7月25日,由匯豐和中銀處理,長江基建配售5,000萬股,每股作價港幣$46.15,共集資港幣$23.075億元。
2015年1月21日,由德意志、摩根大通、摩根史丹利處理,長江基建配售8,000萬股,每股作價港幣$58元,共集資港幣$46.4億元。
到目前為止,長江基建的股數總發行量是2,650,676,042股,長和持有1,906,681,945股(75.67%),加上配售於以上機構投資者的265,401,000股 (假設他們長期持有持此股),街貨量理論上只有478,593,097股,若果計及一些小股東長期持有的股票,那市面上可供買入的股票數量便更小了。
第九: 負債水平低
在2017年上半年的負債表裏可以看到長江基建的負債水平,見下圖
長江基建的固定資產達到$1,323.76億元
長江基建的流動資產達到$58.87億元
長江基建的總資產達到$1,382.63億元
長江基建的流動負債達到$114.54億元
長江基建的長期負債達到$181.86億元
長江基建的總負債達到$296.4億元
我們在這裏只計兩條簡單的會計帳。
第一,以總資產為基數 ($1,382.63億元),其負債水平是21.44%

第二,以淨資產為基數 ($1,086.23億元),其負債水平是27.29%
以一間以基建項目及有穩定收入和現金流的公司來說,這個負債水平並不高。若果計及電能實業將餘下的現金 (現有港幣$419億元) 作特別股息派發的話,長江基建應該可以在分到大約$163億元 (以持有38.87%計算),那麼它的負債水平可以低致10%以下。
第十: 極端天氣帶來的好處
其實不用我說,大家都感受到現在世界各地的氣候都不斷的變差。天氣變得異常極端,例如天氣變得非常寒冷或者非常酷熱。長江基建旗下的公司有發電廠,亦都有天然氣公司。所以天氣的異常將會帶來旗下公司的需求上升。天氣熱了,自然要用多一些冷氣。天氣凍了,自然要用多一些暖氣。所以這些公司都會帶來強勁的自然增長。
第十一: 管理水平高
長江基建的管理層可謂中西合璧。既有中國式的穩重、成熟,也有西方式的開放、進取。兩者合而為一的管理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一間跨國性的大型基建公司。私人公司有一個好處,便是其主要目的是「賺到最盡」(Profit Maximization),所以我們應該相信長江基建的管理層將會運用更多的高科技系統 (例如人工智能AI)去營運它的旗下業務。務求令到其資本密集的業務可以更有效率、更具生產力、更低的生產成本、和產生更高的利潤。
第十二: 整合各地有價有市的資產
直覺上告訴我們李嘉誠父子在海外收購資產,並不是胡亂收購的,不是有錢賺便算了。感覺上超人家族好似在做一盤大牌。他們是有策略性地收購某種行業。例如電力公司便是現代人類絕不可缺乏的重要資源。潔淨水源的不足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潔淨的水,便更加難以尋找。水和電都是缺乏的資源,能夠擁有它們,便是掌握了經濟的命脈。將來這些水廠、電廠會否重新整合,便是釋放長江基建真正價值的重要元素,大家讀者們要拭目以待啊!
另外早前由長地牽頭夥拍長建收購德國的Ista,總收購價為歐元45億元。Ista的大股東私募基金CVC是在2013年以歐元31億元收購回來,持有3年多,連同3年溢利,總回報率應可達到6成。再一次證明基建項目是一個有價有市的投資項目。

第十三: 每手股數變小

有很多讀者經常誤解長建股價太貴,其實我們應該說它的投資金額太高才對。現在,公司將每手買賣改變為500股一手。假設長建每股是$70元,以前一手為1,000股,所投資金額需要$7萬元。現在每手500股,總投資金額只有$3.5萬元。門檻低了,便會吸引更多的小投資者買入此股,有助股價向上。

預告: 一間跨國公司擁有很多好處,例如可以將公司的業務多元化,分散投資,減低風險。但是一間跨國公司亦都有可能產生弊端或有不足之處。在下一篇文章,將會探討長江基建的潛在的不利條件,希望讀者能夠注意得到,從而令到投資上更有把握。

後語: 2017年8月21日,長建透過其澳洲的子公司EDL剛完成收購美國Granger Energy Services的堆填區沼氣轉化能源設施。長江基建終於打入了美國市場。這次收購令到EDL成為北美洲三大堆填區能源轉化經營商之一。唯一可惜的是這次行動,不是長江基建直接收購。

原來真的有很多讀者都喜歡研究長江基建。我以前感覺到長江基建是一隻冷門嘅股票,升跌不多,很難吸引讀者注意。誰不知原來此股也有很多擁躉,他們期待得到更多有關長江基建的消息或新聞。本人盡力而為希望可以寫多一兩篇關於長江基建的文章。

對每一個留下姓名的讀者我都珍而重之,更加多謝你們留下每一句鼓勵的說話。現在我的blog又多了5位followers,在下在此再一次多謝大家的支持。因為我是不定期出文章,很怕失去一班好讀者朋友。感謝!感謝!

上一次讀者的總次數已經達到: 11,219, 今次讀者的總次數達到: 12,700。真的衷心地多謝各位讀者卑面。我再一次在這裏多謝大家的支持!

如有任何訊息/意見能夠提供給我的話請發電郵到以下地址: econearth@gmail.com

各位大哥大姐們,小弟有一個要求: 如果閣下不方便留下訊息的話,可否給予在下的文章一個「Like」,見下圖。

新功能: 我目前寫了四個系列的文章,但發覺要找出某個系列的所有文章比較不方便。所以本人做了一個功能條(在文章主頁的上方),方便各位讀者能夠一氣呵成把整個系列的文章全閱讀。

*** 本篇完 ***

Monday 14 August 2017

穩贏之選: 長江基建 (二)


上篇文章提到長江地產 (1113)、長江基建(1038) 和電能實業 (006) 三者的關係越來越錯綜複雜。所以在寫作長江基建的文章時,都會牽扯到這兩間公司上。直覺顯示以李嘉誠為核心集團的管理層已經慢慢轉移到以李澤鉅為核心集團的管理層手裏。

此話怎說?有沒有發覺最近長和系裏面動作多多,例如好似要慢慢地把集團的品牌統一化呢?「長江」這個品牌給予人們的感覺太中國化、也太老化了。最近,相信是李澤鉅的主意,銳意要把集團的品牌統一地應用「CK」這個嘜頭。睇落去「CK」個名稱比較現代化、簡單,也比較國際化,容易被人認識和接受。其心早己向著世界出發


所以在2017年7月14日,長實地產 (1113) 宣布將會把它的原有名稱「長江地產實業有限公司」改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名字的更改,也暗示了長地未來不會只是專注於地產項目的發展,並會開拓其他可提供即時盈利的項目。這與長建的發展方向似乎不謀而合。隱約地感覺到以後的長和系只會圍繞着以下的三間公司而走: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001)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1113) 我們暫時依然在這些文章裏稱它為「長地」

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 (1038)

電能實業 (006) 將會退為第二核心資產。此話怎說?由2016年12月至到2017年7月,在這短短的8個月裏,長地 (1113) 帶領下一共進行了四次收購海外資產。一次是獨食,一次夥拍長建和電能,其餘兩次都是只邀請長建合作,並沒有預電能的份兒。這四項收購的資料如下:



第一項收購於2016年12月,長地向姊妹公司長和 (001) 洽購飛機租賃公司,總代價為港幣$76.9億元。再與自己的飛機租賃公司進行重組合併。據說此行業的前景不錯,業務增長也不錯。此為長地走出地產業務以外的第一步。此步,它是獨食的。



第二項收購於2017年1月提出,及在5月完成整項收購項目。此項目是由長地牽頭夥拍長江基建和電能收購澳洲能源的DUET集團,作價為港幣$426.9億元,股權分布為長地 (40%),長建 (40%),電能 (20%)。長建需要出資大約港幣$170.76億元。理論上電能手上擁有大量現金,此項收購的業務也和電能扯得上關係,那為何在股權上只分得20%那麼少呢?



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親疏有別,長地和電能也擁有大量現金,需要找尋出路。李澤鉅在長地是揸fit人,所有長地的收益都會直接進入李澤鉅家族的口袋裏。在電能裏,他只是一個非執行董事,而且就算電能賺得更多的利潤,也只會間接地令到李澤鉅家族得益。兩者俾你揀,當然會益長地多於電能啦。再者,電能小股東在合併上已經得罪了小超人,懲罰式的報復是常識吧。

第二,財務上的安排,為何長地能佔大份,電能只佔小份呢?其實本人感覺電能只是一個櫈腳的角色。要是長地和長建各自擁有DUET集團的50%,那DUET的負債有可能要分別入賑到長地和長建的負債帳目𥚃。為了不想兩間公司的負債水平上升,所以要搵電能來「櫈」腳。隱藏了DUET負債狀況。



第三項收購行動於2017年7月發生的。亦是由長地牽頭夥拍長江基建收購了加拿大的Reliance Home Comfort (RHC)100%股權,作價港幣$171.6億元,其中25%的股權轉讓給長建,所以長建因此而要投資約港幣$42.9億元。這次並沒有預電能實業份。



第四項收購行動亦是於在2017年7月份進行的。繼續再由長實地產牽頭夥拍長建準備收購德國Ista Luxembourg GmbH 100%股權,作價$45億歐元或$414億港元。它是一家能源管理公司。其中35%權益將以大約港幣$145億元轉售於長江基建。若果成事,將會在2017年10月份完成整個收購項目。再次冇預電能實業份。



在長地的4項收購項目當中,長建參與了其中三項。在短短八個月裏面,長建的新投資項目總投資額高達港幣$358.66億元。既然不給予電能參與新項目,那它的角色便淪為提款機了,只可以充當派特別股息的閑角。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因為電能實業還有四百多億元現金在手,所以它這個閑角也可以繼續再充當一排的。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長江基建上半年的盈利高達港幣$56.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只3%,驟眼看下去,業績沒有太大驚喜,某些長期持有此股票的股東們可能會感覺到失望。


但若然再細心看看業績報告裏的解釋,長江基建上半只增長3%,其實是受到兩項因素影響的。第一,英鎊匯率在這段時間裏貶值了10%,而長建的主要收入,接近一半 (49%或港幣$29.29億元) 溢利來源來自英國。此為其中一項拖累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見下圖。



長江基建溢利分布表: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上年六月 (即2016年) 長江基建出售了澳洲一間公司 (Spark Infrastructure) 而錄得一次性港幣$7.81億元的收益。這樣就把上年的盈利基數扯高了。若撇除英鎊貶值和出售澳洲公司一次性的收益,其實長江基建在2017年上半年的經常性盈利增長是達到20%,這意味着公司旗下的所有業務都有良好的發展,並不是外界看得那麼差的。


其實長江基建的業務,可以話簡單又得,話係複雜又得。簡單的看,長江基建的收入來源是來自八大方面: (1) 電能實業,(2) 英國基建投資,(3) 澳洲基建投資,(4) 紐西蘭基建投資,(5) 歐洲大陸基建投資,(6) 加拿大基建投資,(7) 中國內地基建投資,(8) 其他建材業務。



複雜的看,長江基建是一間控股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下圖顯示長江基建在不同國家所擁有的基建項目。




長江基建所有區域的溢利分布的變化



其實,長江基建目前的盈利大部份來自三大板塊: 英國,電能,澳洲。這三大板塊已經貢獻了長江基建近89%的盈利貢獻。下圖是2017年盈利的分布表。



從上圖可見到英國區在2017年提供了總盈利的49%,電能實業提供了26%,澳洲區提供了14%。

下圖提供了2016和2017年長江基建盈利分布的變化。


這個布局隨着長江基建收購了歐洲(Ista)、加拿大(RHC)、和澳洲的(DUET)項目後,其盈利分布會有更大的變動。例如來自英國區的比例將會縮減,相反澳洲區和歐洲區的貢獻將會明顯增加。過往我們一直擔心的是長江基建投資太多於英國區,脫歐後的英國,使到英鎊貶值從而影響長江基建的股價一路向下尋底。


好了,現在長建在其他地方進行的收購項目,能夠令到其收入和溢利更加平均分佈,不會再單一地倚賴英國一方的盈利貢獻,對其發展方向和股價都有正面的幫助。



一間公司要茁莊成長,都是靠兩種增長模式。第一: 自然增長。一間公司的發展有賴內部的協調和推動力,從而令到公司的營業額和盈利都可以隨着時間而增長。當然,某些行業可以有很強勁的自然增長。例如騰訊這隻股王,它的每年自然增長速度是以百分之50%的幅度增加。正因如此,所以它的股價便可以節節上升。


很可惜,長江基建的業務並非是潮流行業,所以我們不可以希望/期望它有極速的自然增長能力。如果長江基建的內部監控和創新改革做得好的話,旗下的子公司每年的自然增長也必可達到10%的水平。


但是若要令到一間公司在平穩中,又要有高速的增長,那便只可透過第二種方式: 收購合併來帶動公司的增長。長江基建能夠在21年的時間𥚃,從一隻只是中國的基建股,搖身一變,變成環球性的大型基建公司。這都是倚賴它所用的收購合併策略去壯大自己公司的規模。但收購合併的策略也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投資風險。



若然資源錯誤地投放在收購回來的項目上,這可是一個惡夢。比較經典的例子便是利豐 (494)。利豐一道成為股民心目中的愛股。它的策略是透過收購合併去壯大自己公司的規模。很可惜,可能是收購合併的步伐過於急促,又或者是它收購回來的項目根本就不能夠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價值。所以在最好時,利豐的市值高達港幣$2,000億元。現在,它只餘市值$200多億元,兼且被剔除於藍籌股的行列。


長和系另一位副主席霍建寧 (即是李嘉誠的契仔) 曾經說過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合併不成功是一種遺憾。因為如果能夠成功合併的話,他們就更有把握能夠做一些更龐大的收購 (mega deal)。換句話來說現在的幾百億收購項目,在他們的眼中也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事。從這方面去推敲,長江基建手頭上應該有一些更大型、更值得收購的項目。只是奈何銀彈不足,只可以「睇餸食飯」地收購。


霍建寧的圖



最後,從管理層的小小行為或舉動上,已經可以帶給投資者一些訊息。所謂見微知著,能夠從管理層口中略知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已經可以推斷將來公司的前途。所以我很注重管理層去見各界的分析員,從中透露一些未來動向給分析員知道,這樣也令到我們這些小投資者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訊息。

預吿: 作為一個跨國性的國際基建集團,把業務放眼於世界每一個角落,從而尋找更多收購項目的機會。我們相信長江基建擁有很多國際性的收購項目經驗。所以我們要相信它的每一個新收購回來的項目都能夠帶給集團長遠的利益。下一篇文章我們嘗試一下去研究它的現有業務發展和它到底擁有什麼不同的優勢,去驅使它繼續創造高峰。


後語:

對上一次讀者的總次數已經達到: 9005, 今次讀者的總次數達到: 11,219。原本只希望平平安安地超過10,000人次已經很滿足了。但今次的總人數遠遠超出我的預期,真的衷心地多謝各位讀者卑面。我再一次在這裏多謝大家的支持!

SK兄、Paul Wong兄和一些匿名讀者們(可否留下名字嗎?),多謝你們的意見和長期閱讀這裏的文章。謹在此祝福各位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還有本人新增加了一個功能叫做「Followers」,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功能!應該是每一次有新文章出,這裏的人都會被通知。很高興已經有一位仁兄加入了。我希望可以見到更多人加入,多謝!


如有任何訊息/意見能夠提供給我的話,請發電郵到以下地址: econearth@gmail.com

各位大哥大姐們,小弟有一個要求: 如果閣下不方便留下訊息的話,可否給予在下的文章一個「Like」,見下圖。


***本文完***

Saturday 5 August 2017

穩贏之選: 長江基建 (一)


各位讀者,長江基建 (1038) 這間公司我曾經在「長和系列」𥚃的第六篇文章裏已經約略介紹過其背景。如果你還是不太熟悉此股,請你回去重溫它一下(https://econearth.blogspot.hk/2016/10/0011038.html),這樣對你閱讀此篇章有頗大的幫助。

兩年多前 (即2015年1月份) 的李超人將長實(001) 同和黃 (0013) 合併成為一間超級大型企業。然後再將它分拆出長和 (001) 和長地(1113)。長和 (001) 變成一間綜合企業,也即是地產業務以外的所有資產都屬於這間公司的。

另外,長地 (1113) 便接管所有地產上的業務。重組後的架構給人的感覺更加清晰李嘉誠旗下企業的業務管轄同發展領域。這齣合併的戲在掌聲下完成了,李嘉誠的面子並沒有因此而丟掉。可惜的是13號這個沿用多年的股票號碼亦已經不會再用了。換來的是一個新的股票號碼1113,似乎有一種去舊迎新的感覺。

反觀李嘉誠的大仔,李澤鉅在同一年的年底 (2015年9月) 布由佢管轄的長江基建(1038)和電能實業 (006) 也來一個的大合併。當時的長江基建市值$1,600億元,而電能實業的市值也達$1,400億元。兩間公司合併起來總是值也可以高達$3,000億元。老豆李超人做得到的,冇理由個仔小超人做唔到㗎?


話說,在合併前,長江基建 (1038) 擁有的現金大約是港幣$80億元,另外,電能實業 (006) 因為早前 (即2014年1月) 已經分拆了香港電燈 (2638) 出去,套現大量現金回來 。報紙上的數據顯示,當時的電能實業擁有現金接近港幣$700億。這是一個相當驚嚇的數字。所以,最初的合併方案是一股電能實業可以換到1.04股長江基建的股份。

如果合併成功的話,長江基建的發行股數將會大增。原有的長江基建發行了2,519,610,945股,再加上電能實業的股份轉化為新的長江基建股份為1,356,848,523股。在合併後的長江基建總股份將會是: 3,876,459,468股。再以此股數,發放港幣$5的特別股息給所有合併後所持有長江基建股份的所有股東。請看以下的計算方法:



長江基建的現金: $80億元
電能實業的現金: $700億元
合併後的總現金: $780億元

合併後派發特別股息: $5 X 3,876,459,468股 =$194億元

派發特別股息之後的現金為: $780億元 - $194億元 = $586億元。

換句話來說,李澤鉅的如意算盤是在合併後,扣除特別股息後,還有五百多億的現金在手,可供其繼續在環球市場裏尋找適合的基建項目。

好可惜,這一場被認為是李澤鉅的代表作,最後以失敗告終。失敗的最終原因是因為電能股東覺得李澤鉅太過孤寒,換股方案並不吸引。而且在合併後將會吞掉電能實業所持有的六百多億現金,又要和長江基建的原有股東分享每股$5的特別股息,這分明是搵電能股東笨。最後,電能股東當然舉腳反對啦!

雖然李澤鉅一方有提出另一個新方案,去提高換股比率 (一股電能實業最終可以換到1.06股長江基建的股份,另加上提高特別股息至每股$7.5)。可惜因為新的方案也並不吸引,最終合併計劃胎死腹中。

當日,電能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否決了和長建的合併,面如死灰的李澤鉅仍然死撐話最新的收購價是合理的,因為他也不可能令到長建的原有股東 (即是自己) 太過蝕底。原本可以做一齣好戲俾老爸睇睇,誰不知最後竟然失敗收場。市場上有人用有家底的美女來形容電能實業,而用寒酸的爛鬼窮書生來形容長江基建。窮書生想娶富有美女做老婆,但有出不起禮金,所以這場婚禮搞不成是正常的。


其實,李澤鉅為了今次的合併,已經令到長江基建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根據長江基建的網站裏所提供的資料顯示,自從在2015年10月合併失敗後,長江基建在2016年裏只是做了一項投資,便是其下的UK Rails Group斥資港幣$55億元購買281輛新車卡。原則上都不可以算是長江基建的收購項目。

直至到2017年1月尾,長江基建才有比較似樣的收購項目。但卻是由長地 (1113) 牽頭去收購澳洲能源集團DUET,總收購價為港幣$424億元,而長建佔整個項目的40% (即斥資港幣若$170億元),另外長地佔40%,電能實業佔20%。

長江基建整整一年多沒有任何新的收購項目,所以其股價亦都比較呆呆滯滯。長期徘徊在$65的水平上下,見下圖。

長江基建股價的波動圖 (2016-01-01至2017-08-01)















你可以看到,自從合併失敗後,其股價由高峰
的 $80一股,慢慢向下滑落。最低潮的時候,是在2017年初,股價接近$60邊緣。

好彩的是長江基建的派息紀錄依然保持增長,下圖是過往10年的派息紀錄:


現有的長江基建集團的架構圖如下。


既然合併失敗了,那放在電能裏的$600多億也不可能長期放着不用的。既然電能小股東令到李澤鉅咁吾開心,李澤鉅也不可能令他們好過的。我的陰謀論是小超人最後決定以派息來慢慢折磨班電能的小股東。此話怎說呢?當初電能能夠吊起來買,全因為它擁有$600多億現金在手,但如果這六百億沒有了,那電能還有沒有那麼風光呢?以下是電能實業最近派息的紀錄。


電能實業派發特別股息和年度股息的紀錄:


電能實業一共發行了2,134,000,000股,按長建擁有38.87%,即擁有829,485,800股。派發了兩次特別股息 (分別是$5 +$7.5) 加上一次末期息($2.02) 和一次中期息 ($0.77),長建一共可以從電能身上收到每股$15.29元。

總現金可到長建手是: $15.29 x 829,485,800 = $12,682,837,880 (即是港幣$126.8億)。但是亦都有港幣$199.46億元流向電能的小股東。這亦都是李澤鉅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因為這$199億元如果能放在長江基建的手裏,那可收購的項目將會更多, 同時亦可為長江基建的股價增值。

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顯示電能實業手頭現金仍高達$419億元,即每股持有$19.6元現金。見下圖


這四百多億的現金,再加上電能未來的盈利,手頭上的現金只會越來越多。撇除一部份要作出聯合收購項目外,很多證券商都估計電能實業仍然有能力再派多$7的股息。這意味着長江基建還可以透過電能實業派發的特別股息來增加現金流,也幫助到長江基建在未來作出其他的收購項目。


以前的文章裡曾提及長江基建需要令到自己的股價壯健,才能有辦法再一次和電能實業提出合併。但現在想起來,這並非必然的事,因為李澤鉅已經使橫手將電能的現金都瓜分了。沒有大量現金在手的電能,的股價只能夠由它的經營溢利去支撐了。


電能實業2017年上半年溢利為港幣$40億元,以此推論,全年大概可賺$80億元或每股盈利$3.8元。以2017年8月1日的收市價$78,和上年每股盈利$3.01計算,它現在的市盈率達到大約26倍。已經不算便宜,相信其股價只會大約在$70-$75元之間徘徊,甚至更低,有被邊緣化的感覺最近發覺長江基建 (1038) 和長實地產 (1113) 走得很近,因為擁有大量現金的,不只是電能實業 (006),長實地產也擁有好幾百億的現金在手,等待投資。所以李澤鉅現在大多數會夥拍長實地產去競投更多基建項目,這也可以暗示會慢慢地冷落了電能實業。

相反,長江基建在2017年裏,將會大顯神威,海外收購將會是一個連着一個。例如收購了澳洲能源DUET要在2017年5月才完成收購,其盈利只有一小部份被入賬,其大部份的盈利將會在2017年的下半年全面反映和入帳。所以長江基建的全年盈利便更加有保障了,我估計長江基建的全年盈利應該可以上升20%。

以2017年8月4日的收市價來計算,長建現價是$72.1,原有的市盈率為18倍。如果2017年的全年總業績能夠增長20%來計算,長江基建的市盈率將會降低致15倍左右,這個市盈率相對已經較低,所以其股價在未來的一年日子𥚃,都可以有力向上升。

總結,長江基建已經是李澤鉅的心頭好。它在長和系𥚃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往後的收購項目長江基建應該會佔大份。相反,電能實業被掏空了現金後,其利用價值將會相對降低。如果當初電能實業的股東能夠接受合併建議,將其股份轉化成長江基建的股份,算起來,可能初頭比較蝕底 (因為要和長江基建股東一起分享特別股息),但後頭可以賺得更多(因為長江基建能夠利用其資金去進行更多收購合併去壯大其市值和股價)。

預吿: 在這篇文章裏,大部份時間都在描述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合併的恩怨情仇。但在,最近的一連串長和係公司內部改革,長江基建、長實地產、電能實業是越來越分不開了,也越來越分不清楚了。下一篇文章將會集中研究長江基建在世界各國的所投資的項目,從而再去分析到底有幾多利好因素,可令到它的股價能夠在將來有一個強的上升動力。



後語:

對上一次讀者的總次數已經達到: 7881, 今次讀者的總次數達到: 9,005。希望很快讀者次數將會突破10,000。我再一次在這裏多謝大家的支持!


各位大哥大姐們,小弟有一個要求: 如果閣下不方便留下訊息的話,可否給予在下的文章一個「Like」,見下圖。

如有任何訊息/意見能夠提供給我的話,請發電郵到以下地址: econearth@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