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剛剛過了幾天,香港股市即刻送一份「驚」喜給投資者,連續兩天加起上來跌了八百多點,大家都出一身冷汗,難道2019年真的那麼艱難?話口未完,恒生指數又再大幅升回上去,無論怎樣說都好,始終能夠保住25,000點這個關口。市場的趨勢,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看淡,市場上很多專家都覺得2019年並非好市。沈大師呢期最為醒神,他一路睇淡股市那麼多年,終於比他講中了。現在的恒生指數傾向22,000點進發,更差的甚至可能跌穿20,000點,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可以怎麼辦呢?有一些人建議盡快將手頭上的貨賣出,變成現金才是上策。如果真的看得那麼淡,沽貨離場絕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下圖是恒生指數年頭至今的表現。
不過我比較頑固,所以決定不走,繼續持有我應該持有的股票。在李嘉誠退休的那一場告別大會上,他曾經講過,他只會增持股票,不會減持,長遠來看一定有賺。超人有超過半世紀的營商經驗,見慣大大小小金融風暴,又真係沒有賣出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喎,所以我選擇信佢。而且我不懂得做生意,也知道做小生意風險很高,辛苦儲蓄回來的血汗錢,可能就在一瞬間便化為烏有。所以將自己的財富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令到財富能夠慢慢增長,這便是我的目標。
就是因為這個信念,所以我信李嘉誠,並且一路支持李嘉誠的所有公司。電能實業,長江基建,長實集團,和長和集團的股票,在不同時段都持有過。李嘉誠曾經講過,在長江實業一開始上市的時候,投資者便投資的話,時至今日(他退休那年,2018年) 也升值了1,500倍。若然把股息再投資落去他的股票身上,那回報率更高達5,000倍,是不是很羨慕這些數字?但又有什麼投資者能夠持有一隻股票46年來都不賣呢?相信為數不多。但若能夠持有李嘉誠的股票超過46年的,相信現在已經是生活無憂的億萬富豪了。見下圖 (來自經濟日報)。
在1972年投資一蚊落長江實業的股票上,46年後的今天,變成了$1,500元,大家有沒有計過,每年的平均增長率是多少呢?答案是17.23%。哇,每年平均的回報率是那麼高的,而且是連續46年的增長,真的令人羨慕。若然將拿回來的股息再投資下去,一蚊變成$5,000元,那每年的平均回報率又會是多少呢?答案係20.34%,這是一個驚人的回報。很多人會說,17.23% 和 20.34%的回報率,兩者之間只差了3.11%,但回報卻有那麼大的分別?這些便是複利率在這46年裏面所發揮的威力,真的不可以看小。如果將李嘉誠和國際化的兩位投資巨人巴菲特和索羅斯作一個比較又如何呢?下面有一幅圖展示了索羅斯的投資回報率高達26.3%,而巴菲特的投資回報率是21.4%。兩個人的投資回報率都比李嘉誠高,但一個比李嘉誠有錢,一個冇李嘉誠咁多錢。所以李嘉誠都可以稱得上為投資界的殿堂級人物,為香港人爭光。見下圖。
不管2019年的投資環境有多惡劣,既然選擇不走,那便繼續小心研究自己的股票,從中發掘一些能夠令自己持有股票的亮點和理由。同時也要察覺公司會帶來的風險和危機。這樣才能平穩地渡過2019年。
電能實業(006)是李澤鉅王國中我最早放棄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李澤鉅所提出的合併條件被電能實業的股東們拒絕了。一出手就失敗,真係大吉利是。老爸看在眼裏,雖然沒有說什麼,始終和自己父親作一個比較,已經被比下來。和他的細佬比較,亦都輸咗一大截,起碼小小超曾經做過一單世紀大買賣,風頭一時無兩。比較起來,雖然自己都在外國做過很多大買賣,但又怎及得在自己的地頭上 (香港) 做一單令人震撼的合併那麼矚目呢?所以還是差了些少,你叫他的面子往那裡放?以李澤鉅那麼心高氣傲的人 (千萬不要高估他的氣量) 相信這啖氣,他是很難咽得下去的。
當然,他不會在其面上流露出來。正如他所說:「比好嘢你吃,你不吃,我自己吃」,這句說話帶有怨恨和威脅的含意,敬酒唔飲飲罰酒。所以他總有辦法能夠令到電能的股東們神傷的。電能實業現在的股價徘徊在$55元左右,其實也不算是太差,因為早前已經派發了多次特別股息,其實這些錢也已經落入股東們的口袋裏,所以說電能實業的股價低沉,這個理由不算太充分。既然錢也分了,這便是除淨的效果。並沒有見到小股東們有多大的損失!只能說,表面看上去,股價從$70多元跌至現在的$50多元,帳面值似乎好似不見了很多。但你要記住,這不是真實故事的全部。
既然電能實業派發特別股息,李澤鉅亦都因為透過長江基建拿到了一部份的金額 (應該超過$200億元) 可以繼續支持其海外收購去壯大其公司的規模。但可以看得出來的是,李澤鉅的確是「冷落」了電能實業。冷落是否代表放棄呢?咁又未必,不管怎樣說,電能實業依然能夠躋身現在的藍籌股行列中,市值也是過千億的,所以就這樣的冷落下去,似乎有點可惜,也不太合乎情理。
之前的文章也曾表述過,電能實業持有的資產和長江基建所持有的資產極度重複。而且這些資產也不是一文不值的,依然能夠每年產生數以十億元計的利潤。例如2017年全年的盈利有$83.19億元,每股盈利$3.9元,不錯吧?再看近一點,2018年上半年的盈利也有$41.2億元,挺不錯吧?如果2018年下半年沒有重大營運上的問題出現,2018年全年的盈利應該會有輕微增長。就算真的不增長,能夠持平或者有輕微倒退,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因為它已經被李澤鉅冷落了,仍然能夠保持業績,算是很不錯了)。2018年上半年顯示,電能實業手上持有的現金大約$39億元,能夠再次派發特別股息的機會相對減少了。不過我對它還存有一絲希望,所以只要它的股價去到一個合乎我投資的價格,再次買入股票是絕對有可能的事。
李澤鉅和他的管理團體鍾意玩財技就係人都知,最近電能實業和長江基建成立了一間新公司,叫做 Sino Task,兩間公司各佔新公司50%股權。根據投資金額是以英鎊為結算單位,有理由相信是在英國進行的。再早前一排,據說管理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將英國的資產分拆上市,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間新公司Sino Task是為了分拆英國資產而衍生出來的。所以第一個亮點便是分拆業務。分拆業務當然能夠提升每股資產的價值,亦應該能夠創造特殊的盈利。如果電能實業真的能夠在2019年裏成功分拆到業務出來,相信業績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再看遠一些,分拆業務所帶來的現金流,又有機會令到電能實業繼續派發特別股息給予各股東,長江基建將會是一個重大的得益者。話說回來,如果李澤鉅真的希望放棄電能實業,一定會將電能實業的資產「揸乾揸淨」才放棄的。以現時來看,電能實業的資產還是很豐富的。李澤鉅用財技來玩這間公司,應該還會有一段長時間,所以股東也不用太害怕。所以不論電能實業是分拆業務也好,是拆售業務也好,只要能夠公平的回贈於股東,股東是沒有什麼可害怕的。下圖是電能實業資產的分布。
你可能會問,幾時才是持有電能實業的好時機呢?李澤鉅的四間藍籌公司,論機會,最有可能被剔除於藍籌行列的是電能實業和長江基建。所以如果有一日,你聽到消息說電能實業將會被踢出藍籌行列,請你不要驚訝!到時候它的股價便會跌穿$50元,這便是一個好時機。
李澤鉅仲未正式成為集團的主席之前,他的勢力範圍集中在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身上。但係現在他已經是整個集團的主席,兼顧的事項越來越多。從最近整個集團的發展方向來看,李澤鉅似乎更着緊長實集團 (1113) 的發展,或多或少也會忽略了長江基建,電能實業的輩分那麼低,更加難以加以照顧。如何令到電能實業更加親近李澤鉅呢?
我有一個奇想,不過可能要犧牲一下長江基建。我的奇想就是私有化長江基建,反正街貨不多,收購程度理論上不會太難。當長江基建被私有化之後,自然便會融入了長和集團 (001) 裏面。然後電能實業便能夠跳升一級,直接地在李澤鉅的眼簾之下運作,那便方便照顧得多了。私有化的長江基建,然後又可以將資產注入電能實業體系內,一方面能夠將集團的業務整頓得更好,二來可以間接合併這兩間公司,三來將長江基建注入電能實業,也應該能夠產生賬面值的盈利,這亦都可以幫助到長和集團!一舉三得,多好呀!
最近的長江基建,感覺上,在整個集團的角色變得沒有那麼着重了。反而是長實集團變得越嚟越矚目。每次在海外收購的行動,都會以長實集團為首,長江基建為輔。而且近來的收購行動,都並不是那麼順利,困難重重。雖然如此,長江基建假假地每年也賺大錢的。好像在2017年全年便賺取接近$103億元,2018年的上半年也繼續增長,賺了接近$60億元。都係果句,如果集團沒有重大的負面營運上的問題,今年也會有全年盈利增長。我們亦都可以期望它的股息派發亦都會持續增加 (但不要寄望它會增加太多股息給股東們)。英國的脫歐狀況,令到長江基建的盈利受到困擾,因為長江基建有一半的資產都在英國國土之上。正因為脫歐狀況不夠明朗,令到英鎊疲弱,所以以港元結算盈利的長江基建,業務的增長便給英鎊的疲弱所拖累,做成盈利低增長。很快英國脫歐便會有結果,到底是硬着陸定是軟着陸呢?據說如果是硬着陸 (即是在沒有任何條款之下脫歐),將會令到英鎊大跌,但係會跌到什麼水平呢?這個才是我擔心的問題!不管怎樣,這都是屬於2019年的問題。
至於2018年,已經安然渡過了,作為長江基建的小股東現在應該是期望着二月中的全年業績公布。因為早前長江基建收購了母公司的若干資產,所以期望2018年全年業績將會有5%-8%的盈利增長,雖然增長比較低迷,但總好過沒有。加上所有業務理論上都應該有自然增長,所以整體來說應該是樂觀的。唯一的絆腳石便是匯率方面。除了英鎊疲弱之外,其他貨幣包括澳幣、加拿大幣、紐西蘭幣等都不見得特別強勁。心知有可能蠶食部份盈利 (以港元計)。現在只是希望李澤鉅不要太過孤寒,派息增長可以慷慨一些,我也不貪心了,全年的股息率能夠增加半成,我已經會收貨了。如果今次的股息仍然有增長,將會打破22年連續有股息增長的紀錄,在股票市場上不是很多這一類型的公司,理論上值得慶賀的。
長江基建近日的市盈率徘徊在14 - 15倍之間,以基建股來說,尚算合理。等待2018年業績公布之後,期望市盈率能夠跌至大概13倍左右。早前一排,我在大約$62元左右沽出一部份長江基建的股票,然後買入長實集團作為短炒。到目前為止我仍然覺得這個策略是走對的。因為長江基建雖然面對經濟下行風險不大,但面對政治風險卻很大,一旦英國那邊有任何壞消息傳出來,都會令到它的股價向下調整,不過這樣也好,若果能夠股價回落到$57左右,我亦期望慢慢買回之前所沽出的股票。一來可以令到我的投資組合再次以長江基建為主體,二來亦都可以令到平均的買入價再拉低一點,若然好彩,將來股價再升回上去,到時候再找好機會出售。下一次的好機會相信便是長江基建確實分拆英國業務上市,我也不求太過奢望,能升至$66元,我已經很滿足了。
至於長實集團 (1113),自從李澤鉅接手之後,動作的確多多,真的沒有一刻停下來。最新的活動便是在天水圍的兩座酒店將會改成住宅項目出售。這個項目據說希望能夠見成超過5000個單位,數目的確龐大,但根據資料所說,每個單位面積都是300平方呎左右,屬於納米單位。長實集團的這個變動,可能是想迎合現在樓房短缺的問題,如果政府都覺得這些納米樓可以舒緩房地產市場的緊張情況,的確有可能會放行這個計劃。這個計劃起碼要在2022年才能完成,如果每個單位能夠以$500萬元出售,整個項目的價值將會是接近$250億元。見下圖 (來自香港01)
天水圍這個地區對長實集團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核心業務區,所以將酒店改建成為住宅項目一點也不出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長實集團也算是走資,不是嗎?這兩間酒店大大話話也應該請了好幾百名員工,若然這兩間酒店真的停止運作,這些工人便沒有了工作了。變成了住宅項目之後,出售套現後,資金可以留在香港又得,帶出去外面投資亦都得,你說是嗎?
我嘗試過將長實集團和長和集團作一個比較。可能長實集團主體業務是地產,近年香港地產市道蓬勃,長實集團的確有很多資金可以回籠,加上有出售一部份資產,又再套現多幾百億,所以整間公司靈活性大增。如果大家之前有睇過李嘉誠接受一間外國新聞社的訪問(Bloomberg) 就一定聽過李嘉誠所講,公司的現金流非常重要的。所以現在看起上嚟,長實集團在財務上的確比較靈活得多。加上近年香港樓價居高不下,只要將旗下的舊有物業翻身或者重建,便能夠令到整間公司的資產可以提升了不少。如果將重建的物業出租,亦都可以增加租金收入。但如果將重建的物業出售,更加可以提高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所以無論用什麼角度去看,長實集團也是站於一個極度穩定的位置,難怪李澤鉅最近擺放更多時間在這間公司裏面。
也不知道是否長實集團這間公司現在持有太多現金,李澤鉅幾年也做起放數佬來。借錢俾人,收取高息,的確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你說不是嗎?例如借咗$100億元比高銀的老闆,年息8厘,輕輕鬆鬆一年便有$8億元的進帳,人都唔使請多個,的確很不錯。其實李澤鉅一早就應該要做放數佬啦。以前的放數佬,最出名的應該是南豐集團的陳廷華,據說他專借錢比其他有錢佬,利息當然不會低啦!這門生意最好做,借錢還錢就是那麼簡單。所以我也期望將來李澤鉅可以繼續在這一方面發展,但當前最重要的是借錢出去要穩穩陣陣,保證可以收返錢返嚟,所以有抵押品的借貸是最好的。債仔還唔到錢唔緊要,沒收了他的抵押品便是,多好啊!
2018年,長實集團的業績應該會好標青,不用擔心。前一陣子,出現了一個怪現象,便是長江基建的股價竟然比長實集團的股價最多高出了$6元,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賣出一部份長江基建的股票,換入了長實集團的股票,我為自己做出這個行動而沾沾自喜,因為我在這個換股票的行動中賺到錢。不過有樣嘢很可惜的是,我在$58元的時候已經全部沽出長實集團的股票,現在它的股價已經是在$64元了,似乎自己放早了。有沒有後悔?沒有的,因為我也不會知道它的股價會升得如此利害,另外,股價也會有波動的,現在升得上去,難保將來不會跌返落嚟。所以我有兩個想法,第一,慢慢的等候長實集團的股價再次跌返落去,然後再慢慢買入。第二,找尋另一隻更有潛質的股票來投資。
我選擇了第二個方法:找尋另一隻更有潛質的股票。如果大家是長實系的粉絲,也會發覺最近長和集團的股價非常低迷。我有一些朋友也曾和我討論過,他們投資在長和集團身上,$90多元也買入過,$80多元也買入過,甚跌至70多元也買入過,但似乎這隻股票沒有多大力量能夠向上衝,問我怎麼辦。既然在這裏寫文章,便順道在這裏分析一下,希望我的朋友會在這裏看一看吧。在我個人而言,當長和集團跌穿$80元的時候,我便不斷買入這隻股票,最高買入價是$79.65元,最低的買入價是$73.65,平均價是$78.85左右。你可能會問為何平均價還是那麼高呢?是的,因為這是我的失誤,在$77元至$78元之間,我買了比較多 (其實冇需要那麼心急的去溝貨,但我真的衝動了些,該打),因為當時我認定這隻股票應該差不多見底了,很可惜,我又估錯了,股價最終跌到去$73元左右才停下來,所以我一路都跟住入貨。現在長和集團的股價大約在$77元至$78元之間,帳面上來說,我仍然是蝕錢,不過不是說很多,也就算了。我的策略是,只要股價升穿$80元,便是我慢慢出貨的大日子。但其實我仍然期望它能夠跌至$75元之下,好讓我再補多少少股票,把平均成本再拉低一點,那麼將來的回報將會更加可觀了。
在上面也已經提及過,長和集團和長實集團相比,靈活性的確沒有那麼大。它的五大業務範疇:港口業務,零售業務,基建業務,能源業務,和電訊業務,都似乎成了定格局,很難作出靈活性的調動。但是否代表這些業務沒有發展空間呢?這絕對不是的。
港口業務方面,最新的消息是和九龍倉及其他港口財團組成策略聯盟,目的只有一個,減少競爭,增加收入,大家都好。港口呢個業務近年表現一般,加上中美貿易戰,貨運方面可能會比預期的少,所以影響整體業務發展。亦因為如此,和其他公司組成策略聯盟,減少競爭、提高盈利,絕對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雖然這個範疇並沒有太大的新發展,但能夠作出微調,去迎合市場,也屬於發展的一種。
港口的業務最大賣點便是它在香港擁有一大片土地,香港政府成日都話沒有足夠地方去建立公共房屋。反正現在香港的港口業務算是在走下坡,理論上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土地,若果能夠一人讓一步,長和集團拿出一部份土地出來,一半攞嚟起公屋,一半攞嚟起私人住宅,那不是很好嗎?記住,我只是說拿出一小部份土地出來,已經可以幫到很大的忙。而且又可以幫到李澤鉅間公司製造更多利潤,到底這個是否夢想,還是能願望成真呢?咁就要睇吓香港樓市的最新發展,如果情況太過迫切,最後可能政府會和李澤鉅達成協議,到時就真係皆大歡喜嘞!
在零售方面,當然係以屈臣氏作為旗艦店啦。根據屈臣氏的一份新聞稿提到,2018年將會計劃在全球開設合共1,300間新分店,即係次每七個小時開設一間新店的速度進行擴展。做零售店的好處便是現金流極為豐富,而且也是經濟的探熱針。經濟稍有變動,零售市場一定是第一個地方能夠感受得到的,所以屈臣氏集團能夠以這個速度去發展其業務,相信將來或者會有機會和其他大型零售集團合併,這絕不為奇。
另一方面,在2014前,李嘉誠將25%屈臣氏的股份賣給了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作價$440億元。以此推算,整間屈臣氏集團當年市值$1,760億元,長和所佔的75%亦應該值$1,320億元。五年後的今天,市場突然間有消息話淡馬錫希望出售手持的股份。一間公司要出售另一間公司的股份這個並不稀奇,最令人期望的便是到底淡馬錫會用乜嘢價錢將手上的權益出售呢?根據我在長和的年報發現,2014年,零售部份 EBIT是130.23億元,實際的盈利很難估計。但是在2017年,零售部份的 EBIT是$120.89億元。就是倒退了。再看看2018年上半年,零售部份的 EBIT只有$59.92億元,估計全年也不過是持平。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到底淡馬錫會否蝕讓離場呢?若果蝕讓的話,長和手上的屈臣氏權益亦都會貶值,不利股價。相反,如果淡馬錫能夠高價賣出股權,長和將會因此而得益,對股價有提振作用。不過有一個明顯的啟示,屈臣氏的新分店的確開多了,但業務表現卻是倒退了,這也證明世界搵食越嚟越難,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了。
現在只能夠期望屈臣氏在世界上的市場佔有率能夠通過增加分店而繼續增加,更加期望將來有收購合併的大好機會。未來的趨勢,越大財團,越有財力能夠雄霸整個市場,希望我們也能夠看見屈臣氏有這一天的出現。至於這個集團會否被分拆上市呢?其實我覺得可以的,一來可以有一隊更加專業的團隊去運作一間咁具規模的零售公司,二來,長和可以從中得到特別盈利,從而減低公司的債務,令其變成一間更加穩固的大企業。
基建業務方面,長江基建 (1038) 也嘗試過不斷透過收購去壯大自己本身業務,很可惜的是最近似乎收購行動並不順利。APA Group便是一個好例子,因為收購過於龐大,也影響了澳洲的整體利益,所以不被批准收購,甚為可惜。不過,正如李澤鉅所說,市場氣氛越低迷,潛在收購的對象便會越多,也比較容易進行。不過我也發覺長江基建有着一種困難,銀碼比較細小的收購,卻會惹來不同的競爭者,所以成功收購率相對變得較低。銀碼比較大的收購行動,又會牽涉入國家的利益,被拒絕收購的機會率亦相應加大了,真的是左右都有困難,我作為長江基建的粉絲,看在眼裏,也覺得無奈!
既然對外搞不成,對內還是可以的。根據長和的新聞稿,把一部份的基建項目賣給了長江基建,這種集團裏的左手交右手買賣,對雙方都有好處。例如對長和來說,賣出的資產應該有溢利,對長江基建來說,內部的收購行動可以令其盈利增加,這樣對大家都好。
至於能源方面,當然由加拿大的Husky Energy 領軍。在這個業務的範疇上,在2018年來說,應該是相當進取的。今年的油價不斷創新高,令到這個範疇的業務有着可觀的增長,只不過油價反覆波動,時高時低,令到盈利也變得非常不穩定。唯一比較有看頭的新聞便是Husky Energy 有機會作出一項收購和一項賣出資產的安排,但是這兩個項目還未落實。先說第一項收購活動,Husky Energy 將會運用大約64億加元收購另一間油品公司 MEG Energy。據說這項收購,是一種垂直式的合併,可以帶出協同效應,每年大概可以節省$2.2億加元,而且能夠令到合併後的公司上游總產量每天高達41萬桶石油,及每天40萬桶下游煉油和提升能力。假設現在的石油每桶$60美元計,每天能夠生產41萬桶石油,每日的收入高達$2,460萬美元,一年下來,便有$89.79億美元的收入,是一個龐大的生意。加上這次的合併能夠令到Husky Energy在加拿大西岸的實力顯著增加,說不定某一天又能夠和美國的某某石油公司合併了。
除了去收購項目在進行之外,最新鮮滾熱辣的消息便是 Husky Energy正在研究出售非核心物業 (下游資產),至於這次能出售的資產究竟會值多少錢呢?大家拭目以待,應該能夠為Husky Energy帶來一點特殊盈利,想落也不錯!
最後一個範疇便是電訊業務。環球性的業務雖然唔係細公司可以去營運,但站在世界舞台上,亦有不同的競爭對手,只要你間公司發展比較緩慢,便有可能比對手遠遠的拋離,所以長和集團在這方面亦下了苦功,繼續穩健的發展下去。例如在2018年5月,公司宣布和小米組成全球策略聯盟,透過長和的龐大零售店舖及經營電訊所擁有的客戶來為小米推廣產品。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的合作狀況如何,可能只是表面化,但多一個朋友始終好過多一個敵人。
早前,長和的電訊業務,在意大利有一個合併,便是 Wind Tre,但當時只佔這間公司的50%。為了令到在意大利的電訊版圖能夠更加統一,長和集團在斥資$24.5億歐羅,收購 Wind Tre如下的50%股權。這個做法令到集團在歐洲的電訊業務再一次壯大。壯大了之後,就更加有實力能夠和其他電訊巨人一爭天下。大家還記得在1999年,李嘉誠出售了 Orange 電訊業務嗎?我絕對相信這種事情,將來會再發生,能夠為整個集團帶來龐大的盈利。但目前李澤鉅要做的是,先將歐洲的電訊業務養大,才會吸引到買家。
除了歐洲電訊的發展,亞太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亦都不斷進行收購活動。例如長和集團和 Etisalat集團合併在斯里蘭卡的流動電訊業務。合併之後,長和持有新的合併公司的85%,進一步鞏固當地電訊業務的地位。現在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步伐亦都相當之快速,將來這些比較落後的地方,電訊業務將可能成為下一個新亮點,所以千萬不要看小這些暫時微細的市場。
總結
李澤鉅家族不斷增持長實集團的股權,最近長實集團的股價不斷攀升,原因都係李澤鉅家族在新年過後繼續增持,現在李氏家族的持股量已經高達33.34%,如果李澤鉅不想觸及全面收購點 (即35%),他能夠再增持的股份大約只有1.56%,大家要密切留意大股東繼續增持的消息,然後自己計計數。例如如果李氏家族不再增持的話,股價能否再升呢?
更奇怪的事情一再發生,長江基建竟然出售部份電能實業的股權,價格為$52.93元,共出售了4,380萬股 (或減持了2.05%),一共套現逾$23億元?某些證券商說過,配售股份是因為要減低負債,或者是要進行另一個收購。如果要配售股權去減低債務,是否代表長江基建現在的負債狀況到達一個危險水平呢?似乎又不是。那是否要進行另一個收購呢?這個可能性比較高。李澤鉅一定計過數,套現回來的錢,運用在其他方面,回報率一定比放在電能實業身上為高,他才會配售股份的。原本還想說,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股價差距又拉遠了,再合併的機會又會回來了。但現在看起來,李澤鉅真的怒了,連比多一次機會給電能的股東也不給,看來並不是冷落了那麼簡單,直情係想打入冷宮似的。
不過我還有另一個想法,為何長江基建不把電能實業賣給長實集團呢?長實集團不是想有更多的固定收入嗎,收購了電能實業的股權,不是一了百了嗎?長江基建現在還是持有電能實業35.96%,會否再減持嗎?電能實業真的是那麼不值錢嗎?我們不是李澤鉅,真的不知道他的心裏是在想什麼的。
李澤鉅現在所管理的整個集團實在太過龐大了,員工人數全球也超過32萬人。在商業管理學上來說,一間公司體積過於龐大,並非一件好事,在溝通和運作上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所以現在李澤鉅要做的事,便是盡量分拆旗下的公司上市,自己的長和集團只做控股公司,那便是最好的。
以前總是發覺李氏家族的重要資產是在長和身上,長實集團的資產是次要的,但現在看起來兩者之間的距離已經收窄了。例如李氏家族持有長和大約$927億元的股票資產。相反長實集團被李澤鉅不斷的增持股份,現在李氏家族持有大若$790億元的股票資產,兩者之間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平衡了。
在長和的年報中,發現其淨資產大約是$5,800億元,不過淨負債也有$1,800多億元,若能令到債務水平再降低些,那整個集團便會更加健康了。話說回來,其資產淨值,比起現在的市值只有$3,002億元多出了很多。但你要記住,這些淨資產的計算方法是用最基本的會計制度去計算的,實際的淨資產總值可能遠超於$5,800億元的水平,大家自行評估一下它是否一隻值得擁有的股票吧!
如果李澤鉅在中國和香港已經混不下去,不要勉強自己,早些把公司移離香港進軍國際吧,我相信有更好的發展。我亦期望自己可以擁有一隻國際級的股票。真的期望着這個集團將來會進軍美國這個大市場。始終在香港、歐洲的市場發展就好似在旺角球場踢波一樣,要見到大場面,應該要搬去大球場踢波,這才夠架勢嘛。
最新消息
1. 我的Follower已經升至199位人士,又增加了3位。但係可惜依然未能夠衝破200位followers的目標。我當了這個是儲客的生意來看,要擁有一批忠實的讀者並不容易,還是要好好的努力。期望在2019年有一個好的開始,希望有更加多讀者能夠關注我這個網誌。多謝大家的頂力支持!😊😊😊
2. 上次的閱讀人數是: 303,826,今次的閱讀人數是: 310,119,增長6,293閱讀人數。閱讀人數的目標設在30萬人次,這個目標終於可以達成了。下一個目標當然是能夠衝破40萬人次的大關。所以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將我的網誌推介給你們的朋友看一看,這樣就可以幫我實現40萬人次大關。再次多謝晒各位😊😊😊
4. 多謝各方好友發電郵給我,但有時不太方便馬上回覆。但咁樣並不代表我不注重你們的電郵。相反,我對每一封信都珍而重之。煩請耐心等候我的回覆!多謝各位的來信!🙏🙏🙏🙏
2019年股票投資比賽
2019年投資比賽第一站的暫時結果已經顯示出來了。印象中和上年開頭差不多,好多股票股價都升得非常之好。又咁岩得咁橋,頭幾位都係本地薑,好值得開心呀!第一站的第1名是風輕雲淡的建滔集團 (148),短短幾日之間,股價已經升了接近兩成,發達囉!第二名係由老王進駐,他的股票是長江集團(1113),最奇怪嘅就係,以前李澤鉅都有增持股份,但卻不能推動股價向上升,為何最近增持股份又可以帶動股價向上升呢?是否因為美國那邊加息步伐放緩,令到地產行業能夠喘定下來呢?至於第三名是紫夜,也是李澤鉅名下的長江生命科技 (775),也升了接近一成,很不錯的成績啊!
不過依然有五隻股票有負增長的。今次的圖表由第一位一直排落去,咁樣方便大家睇得清楚些。總括來說我們的投資組合表現比恒生指數差了少少。不過今年2019年的投資氣氛,我並不樂觀,雖然短暫的上升,但始終有不斷的外圍因素纏繞着香港的經濟發展。尤其係美國和中國的貿易談判,神神秘秘,也不知道到底談出了什麼好東西來!英國的脫歐,更是不容樂觀!
至於我自己所選的新意網 (1686),中規中矩,暫時排在中游位置,等候時機突圍而出,哈哈!始終這隻股票市盈率較高,如果沒有好消息去支撐股價,真是很難看得出它的股價會有標青的表現。相信要等到公布業績前的一刻,股價才會有明顯的變動,但是是升是跌,還是一看看業績吧!理論上應該有好的增長!但願如此吧!
請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可否在完成閱讀此文章後 (其他文章也是同樣做法),在下圖中的紅色圈內,加上一個 (√),那便是給我一個「Like」,不需半秒時間,十分多謝你的支持,我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閱讀分析數據。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