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0 December 2017

穩贏之選: 長江基建 (六)

首先在這裏祝願所有讀者,在2018年會有一個好的豐收年。2016年12月31日,恒生指數收市時22,000.56點,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恒生指數是29,919.15點,全年總升幅高達36%。同一時段裏,長江基建 (1038)上年收市價是$61.7元,今年尾的收市價是$67.15元,全年總升幅只有8.839%。好明顯地是跑輸了比大市。在2017年裏所有長江基建的朋友們,可能會覺得失望,因為如果將錢投放在其他更具潛質的股票身上,例如騰訊 (升值了115%),澳門賭股上,今年就是豐收年。

長江基建2017年中期業績的股息是每股$0.67元 (2016年的中期股息是$0.63元),估計今年的末期業績的每股股息可以到達$1.72元 (2016年的未期股息是$1.63元)。所以2017年全年的股息收入大約是每股$2.39元 ($0.67元 + $1.72元)。另外,加上今年由年頭至年尾的股價增長了$5.45元 ($67.15元 - $61.79元),全年的總回報高達$7.73元 ($2.39元 + $5.45元)。如果由2017年年頭以$61.7元買入,2017年的回報率也高達12.53%,以一隻公用股來說,其實回報率已經很不錯了。我給它的評語是: 跑贏通脹、跑輸樓價。


2017年即將結束,無論是成敗,也已成大局。不能再奢望可以如何追回甚麼的來!另一樣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展望未來,2018年即將開始,我們不要再為過去的得失、成敗而失望或沾沾自喜,因為上年的成敗跟2018的投資成績,並沒有任何關係,我們還是好好計劃2018年的新投資模式,這才是王道。

今次再寫長江基建,主要目的是希望搶在它公布業績前,為它進行一次「身體檢查」,看一看自己估計它的業績,和它會在3月尾所出的實際公布的溢利數字上有多少出入。這樣的估計難度非常之高,估得準,可以俾人讚幾句。估得差,又會比人話冇料到,所以今次的全年業績估計會用相對保守的手法去評估。

在之前的長江基建文章裏也曾提及過,它現在的業績,是受到三股力量所帶動或牽制着。

第一股力量,是它的本身自然增長能力/動力。
第二股力量,是匯率的波動。
第三股力量,是來自新收購項目的入帳數目和時間。

這篇文章便是會圍繞着以上這三股力量去推斷長江基建2017年全年的盈利狀況。

大家也意識到,長江基建的股價,一路都浮浮沉沉在$66至$69之間。看着其他股票在股市大升的時候,股價不斷上升,反觀長江基建的股價,長期落後在恆指之後。有很多朋友持有長江基建的股份,亦感到不是一份味兒,心𥚃帶著有點失望是可以預期和理解的。

還記得我寫長江基建 (三) 的時候,把大部份大行對長江基建的目標價列出。只有兩間證券公司將長江基建的股價目標訂在$70元 以下,他們就是高盛和德銀。見下圖。

這兩間證券公司真的是獨具慧眼,今年長江基建真的是在低位徘徊。不過離開全年最低位的 $60.15元還有一段距離。雖然如此,我和其他朋友都有懷疑論,李嘉誠的所有公司,都受到一股無形的打壓,所以股價長期處於低位,不升也不跌。

我們先將長江基建分作地區性去估計它的盈利狀況。2017年上半年長江基建半年盈利高達港幣$56.57億元,這個價值是從以下8大不同的地區摘下而成。

1) 來自電能實業的盈利是港幣$15.64億元。

2) 來自英國業務的盈利是港幣$29.29億元或以英鎊計的£2.95億鎊。當時的匯率是$9.99288港元對一英鎊。

3) 來自澳洲業務的盈利是港幣$8.34億元或以澳元計的$1.39億澳元。當時的匯率是$6港元對一澳元。

4) 來自中國業務的盈利為港幣$1.57億元,冇增長。

5) 來自加拿大的業務盈利為港幣$1.2億元或以加元計的$2,100萬加元。當時匯率是$5.7129港元對一加元。

6) 來自新西蘭的業務盈利為港幣$8,700萬元或以新西蘭元計的$1,570萬新西蘭元。當時匯率是$5.5414港元對一新西蘭元。

7) 來自歐洲大陸業務盈利為港幣$1.84㒚億元或以歐元計的€2,190萬歐元。當時的匯率是$8.4018港元對1歐元。

8) 來自基建材料業務盈利為港幣$1.49億元,冇增長。

2017年上半年,這八大範疇一共帶來長江基建溢利$59.30億元,扣除集團的營運成本 ($2.73億元),上年度便是賺了港幣$56.57億元。見下圖。

2017年下半年各大範疇的增長估計

長江基建的大部份業務都是有穩定的收入和增長。2017年下半年的業務,我們用一個比較保守而實際的推算,下半年的各業務均有4%的增長 (以當地貨幣去計算),同時我們假設中國業務和基建材料業務下半年是零增長的。由下圖你可以見到,以4%的增長下,各業務在下半年的溢利表現。

在自然增長的帶動下,2017年下半年的業績已經有所提高。但這樣還未能夠完全反映全年的利潤。另一個可以推動利潤再創高峰的便是匯率。在上面的內容裏提及過,匯率的變動絕對有可能左右到長江基建以港幣結算的溢利。舉個例子說明吧,大家都知道長江基建的主要業務來自英國和歐洲地區。以2017年上半年為例,英鎊結算回港幣的匯率是$9.99288,歐元結算回港幣的匯率是$8.4018。幸運地,這兩個地區的貨幣在下半年開始轉強,這樣便非常之有利於長江基建用港幣來計算的盈利,見下圖,匯率在2017年上下年度的分別。

為咗令到1038的下半盈利更加刺激好看,我們決定用「賣出」的匯率去計算長江基建以港幣為基礎的盈利。見下圖。

從上圖你可以見到,長江基建下半年的盈利預測可以達到港幣$65億元,減去假設下半年的營運成本是$3億元,也有$62億元的盈利,比起上半年增長了大若9.6%。暫時全年預計能賺$118.57億元 ($56.57億元 + $62億元)。

以上的計算方法是由公司的內部增長和匯率的改變而計算出來的預計盈利。但這個也不是最終長江基建2017年全年的預測盈利。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並未納入2017年的預計盈利內。這因素便是在2017年下半年所收購回來的新項目 (註: 這三個項目分別是澳洲的DUET,加拿大的Reliance 和德國的Ista)。長江基建收購回來的項目有一個共通點,便是收購後便能提供即時的盈利和正現現金流,而這種外來的盈利的確可以幫助它把盈利再向高位推高一點。

第一個項目便是收購了40%權益的澳洲DUET,根據里昂的分析,此公司2017年應該可以錄得$2.75億澳元的盈利。長江實業 (1113) 在2017年5月成功收購此公司40%股權。照這樣分析,2017年上半年最多只有一個月可以入賬。而2017年下半年,應該可以入到六個月的賬,以此推算,長江基建下半年應該可以攤分到$5,500萬澳元 (或以匯率$6.1171元計,折算為港幣$3.3644億元)

第二個項目是收購了25%權益的加拿大Reliance,花𣄃企估計此項目2017年全年大概可提供港幣$7,500萬元,但因為長江基建是在七月份完成交易,所以極其量只有五個月可以入賬,大約為港幣$3,125萬元左右。

至於第三個項目便是收購了35%權益,位於歐洲的德國Ista,花𣄃同樣估計,在今年七月份才收購回來的這公司,2017年下半年可以供應的盈利 (這五個月裏) 大約是港幣$1.2億元 (雖然不知道花旗是怎樣算出這個金額,但我相信他們手上的資料比我們的多,應該比較準確)。

2016年,長江基建全年一共賺了$96.36億元。從上面我們推算2017年的盈利大約是$123.4469億元 ($118.57億元 + $3.3644億元 + $3,125萬 + $1.2億元) 。比上年度增長了28.11%,每股盈利應該有$4.66元。如果股價沒有任何變動 (例如維持在$67.15元左右),它的市盈率將會跌至大約14.41倍左右,變成一間非常吸引的公司。

展望2018

對即將來臨的2018年,作為小股東的我們,期望着2018年裏,長江基建能夠爭氣地做出一套好戲來。以下為大家講出五大重點:

第一,和電能 (006)合併。
第二,新收購回來的三項目盈利全面反映。
第三,再有新的收購項目。
第四,李嘉誠正式退休。
第五,繼續和長江實業合作。

第一,和電能 (006)合併
2018年長江基建會否再提出和電能實業合併呢?有好多因素是李澤鉅需要考慮的。我曾經講過,只要長江基建的股價高於電能實業的股價,合併的機會便會大增。原因很簡單,因為李澤鉅好鬼孤寒,佢一定唔希望合併的時候,長江基建的股東太過蝕底。我絕對相信李澤鉅的如意算盤是一股換一股。例如長江基建股價在$70元,而電能股價在$65元,這樣的一股換一股,我相信李澤鉅樂於接受這個合併。

我收集了兩間公司在2017年年頭至到2017年12月20日為止的收市價,用圖將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股價作一次比較。發覺頭八個月,電能實業的股價都高於長江基建的股價,在這個情況之下,當然不能夠提出合併。到了10月左右,長江基建的股價卻輕微地高於電能實業的股價,但是因為雙方的價格距離不夠遠,所以合併的機會也不會太高。見下圖。

照這樣講,是否合併無望呢?非也!別忘記,電能實業還有$300多億的現金在手,只要把這些現金用作特別股息派發給所有股東,電能實業的股價在除淨後可能可以跌至$60元以下,這樣,再提出收購合併的機會便高了很多,甚至乎可以用少於一股長江基建去換取一個電能實業。

另外,我亦相信,電能股東也會學乖了。如果李澤鉅在2018年向電能實業提親,相信電能實業的股東們不應該再拒絕了。因為再拒絕的話,只會令到李澤鉅更加邊緣化電能實業,這樣的話對電能的股價非常不利。讀者們有沒有發覺,最近電能實業的股價非常低沉,不升不跌的徘徊在$66元之間,非常沉悶。

在「穩贏之選: 長江基建(五)」裏面曾經展示過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所控制的資產非常重複。例如在英國的UK Power Networks Holdings Limited,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各持有40%的股權。以前有很多投資者用懷疑論去理解,李嘉誠為何要用不同公司去控制同一樣的資產,原因是想把真實的負債隱藏起來。如果李嘉誠父子真的要隱藏負債,李澤鉅便不應該提出合併這個建議了。他既然提出了,便證明了長江基建不怕因此而背上大量負債。反正他的公司,全部都有良好的現金流狀況,要還巨債,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另外,可能李澤鉅仍然覺得長江基建的負債仍然在一個健康的水平,有能力把公司的債務水平再提高多一點。

如果合併不成功,李澤鉅還可以用另一個比較迂迴的方法去令到長江基建繼續有業務增長。例如,他可以逐件逐件的向電能實業收購資產,然後派發特別股息畀返長江基建。如果是這樣做的話,便是將電能實業拆骨。對電能實業的股東來說,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高價將資產賣給長江基建,然後收取特別股息。另外,對長江基建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在外面收購項目,越來越見困難。反而收購自己子公司的業務,相對來說便更加容易了,同時也可以令到長江基建保持年年有業績增長。這個方法雖然比較漫長,但可保長江基建每年都有持續的收購活動進行,可以說是一個慢板的合併。

第二,新收購回來的三個項目盈利全面反映

在2017年收購回來的以上三個項目,在同年不能夠全面反映它們的全面盈利狀況。但是在2018年,便能完完全全反映出這些項目的實際盈利狀況。根據花𣄃的估計,加拿大的Reliance項目,2018年可為長江基建帶來大約港幣$2.23億元的盈利,相比2017年的港幣$7,500萬元多出了很多。對長江基建在加拿大區的業務起了重大的貢獻。

另外,花𣄃亦都估計,德國的Itas在2018年可以為長江基建帶來大約港幣$7.2億元的盈利。比起它估計2017年此項目只能為長江基建帶來港幣$1.2億元多了很多。如果這項估計真的能夠實現,對長江基建2018年全年的盈利會有相當大的幫助。至於是否能夠做到,最快也要等到2018年3月底公布2017年全年業績的時候才能知曉。

至於另一間投資銀行里昂,它估計2018年,澳洲的DUET的利潤能夠由2017年的$2.75億澳元,增加至2018年的$3.35億澳元 (大概港幣$20億元),業務增長率超過20%。以長江基建擁有40%來計算,2018年全年應該可以分到港幣$8億元。

所以總括來說,2018年這三個項目的全年盈利能夠充分反映出來,這也是一個盈利增長的動力,大家拭目以待,看看長江基建的管理層能否把這三個項目的盈利推高。根據過往李澤鉅所收購的項目紀錄,全部項目都能夠在收購後,加以改善營運效率,往往盈利都能夠提高的。

第三,再有新的收購項目。
根據長江基建過往的收購手法,每年應該會有兩至三個項目能夠收購成功的。在2018年裏,如果沒有任何特別壞的情況出現,相信有兩至三個項目能夠收購成功的機會頗高的。當然,李澤鉅收購項目都是比較神神秘秘的,根本沒有人可以估到他的收購項目是什麼。不過,最近有一段傳聞,話說長江基建有興趣收購英國一間再生能源公司 (Cory Riverside),估計這個項目的收購價高達$10億英鎊。至於能否成事,還要繼續看下去,因為有消息指出中國的光大集團也有興趣競投。見下圖。

第四,李嘉誠正式退休。
如果大家有睇過我提供一個李嘉誠專訪的連結,你應該發覺到李嘉誠雖然頭腦依然清晰靈活,但身體上慢慢退化了。以前見到的李嘉誠,腰部挺得很直的,但在專訪裏,腰也已經彎下了,歲月不饒人,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李嘉誠今年90歲了,他能否有一百歲壽命,真的很難說,但我們知道一個90歲的老人家,生命是脆弱的,不小心的一碰,也可能提早去見主耶穌基督。

李澤鉅1964年出世,今年53歲,1987年學成歸來便加入集團工作。前前後後做了30年太子。雖然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如果你是李澤鉅,相信你也不甘心一直只能做太子,總也希望有一天能坐上主席的位置,一嘗做大當家的滋味。雖然李嘉誠老早已經說了,日常運作已經由李澤鉅全權負責,但始終都不能夠獨當一面,君臨天下之勢。

如果將來李嘉誠退下來,李澤鉅將會全面接收整個集團,到時候還有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管理長江基建呢?電能實業就更加不用說了。所以希望李澤鉅能夠快快脆脆將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快些合併成功。

第五,繼續和長江實業合作。
長和系的另一個副主席霍建寧曾經提及過,長江基建手持的現金不多,又不想冒險去借太多錢,去自行收購新項目。所以繼續和長江實業 (1113) 合作是唯一的出路。大家都知道今年的長江實業,賣樓收入也高達港幣$500億元,加上在出售中環中心的港幣$402億元,手頭上現金多到不知怎樣用才好。希望由長江實業帶領長江基建,在2018年收購一個耀眼奪目的世紀項目回來。當然,長江基建還有一些錢放在電能實業裏,所以可以預期,在即將公布的業績裏,電能又有可能會再派發特別股息給予股東,為長江基建的收購行動作出財務上的補充。

預計2018年的業績
從上面的種種推測,2018年的的業績應該能夠安然地有合理的增長,保守估計自然增長可以高達5%,三個在2017年下半年收購回來的項目,其盈利將可以在2018年完完全全反映。若真的由於證券商所預測的那麼好,2018年的盈利可以因此而再增加多6%。然後再加上,2018年可能有兩至三個新收購的項目,這樣也能推到長江基建2018年的盈利。我在此估計,如無意外,長江基建在2018年的盈利應該會比2017年的多出15%,預計盈利可有$145億港元 。是一個非常穩健的基建公司。

長江基建的長遠發展藍圖
長遠來說,長江基建的發展模式應該可以延續的。唯一的兩個問題便是: 第一,在外國人的眼中,李嘉誠始終是有中國的背景的商人。很多外國政府都害怕李嘉誠只是一個代理人的身份,背後出資者是中國政府。但他們又怎知道,李嘉誠早已和中國政府反了枱。這種根深蒂固的誤會往往成為長江基建對外收購的絆腳石。例如很多年前,李嘉誠想收購澳洲一個非常大型的基建項目,最終被澳洲政府否決了。原因就是因為李嘉誠和中國政府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不容許李嘉誠去收購他們的項目。

第二,由中國政府帶領的一帶一路政策,當中涉及很多國家的基建項目。但因為李嘉誠已經和中國政府面和心不和的狀態,這些機會也只能眼看着它白白的流走了。而且,如果全球的經濟繼續向好,收購基建項目的價錢也會越來越貴,增加了收購的難度和風險。例如如果歐洲的經濟環境持續向好,那些公司便不會輕易把旗下的基建項目賤價出售。

長遠來說,長江基建的業務也有正面的看法。例如我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有關於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介紹。大家都知道長江基建旗下的項目都是以資本密集 (Capital Intensive) 的方法去經營。資本密集的意思是一間企業用很多機器但聘用很少工人,你可以解釋為全自動化的運作。那張文章介紹人工智能能夠有效地去分析整間自動化企業可在什麼地方慳到錢,而物聯網正正就是可以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的一種新產品。

舉個例子說明吧。例如長江基建在英國旗下的一間電力公司,如果可以將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運用在這間電力公司身上。效果會是這樣,第一,每個家庭的電表每個月會自動將用電度數透過物聯網,報回公司的系統裏。這樣一來可以減少人手在抄寫用電度數,將營運成本大幅降低。另外,當用電度數資料傳輸回公司的系統裏,人工智能便能發揮其分析能力,將有效地分配電力於每一個地區,做成節能效應。這樣便能為公司省下更多成本,令到企業的自然增長能夠大幅地提高,對於公司的基本盈利有莫大的好處。

至於在借錢方面,有一位兄弟 (Hutchison兄提供的,非常之感謝) 說過,長江基建的管理層非常懂得運用財技技。發行了永續債券和以歐元為主的債券,息率方面由4.875%至1%不等,能夠在融資方面,拿到最低的融資利率,便能夠為企業在利息成本支出方面盡量減少,長遠來看,在利息持續向上的環境下,長江基建的財務安排上便更加有利了。

不過另一位兄弟 (Ming哥提供的,非常之感謝) 表示在會計制度上來說,長江基建的匯率應該是以全年的平均數來計算的,若是這樣,2017年的全年盈利可能沒有以上的估得那麼好。所以在正負3%的偏差,它的2017年全年盈利應該會在$119.75億元至$127.15億元之間游走 ($123.4469億元 ± $3.7億元)。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說,美國的迪士尼將會以$520億美元收購霍氏21世紀的多項資產。以港幣來計算,總值超過$4,000億元。我在想,現在的長江基建算是國際級的大型基建項目公司,而在以前,霍建寧曾經講過希望係未來公司可以做一些巨型的收購項目 (Mega deal),我心想這些上千億的收購項目,便是將來長江基建有份創造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的世界級收購合併啊!

另外,我也不排除將來長江基建會被私有化,反正其母公司持有超過76.87%股權,街界外的股權只佔$23.13%,或總值大約港幣四百多億元而已,母公司絕對有能力作出這項私有化行動。所以這個希望是存在的,讓各位小股東有一個幻想的空間。如果到時長江基建真的被私有化,那麼電能實業便能夠由「孫」公司變成「子」公司,提升親密度,這樣也方便李澤鉅去管理。精簡架構嗎嘛!

請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可否在完成閱讀此文章後 (其他文章也是同樣做法),在下圖中的紅色圈內,,加上一個(√),那便是給我一個「Like」,不需半秒時間,十分多謝你的支持,我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閱讀分析數據。感謝感謝!
後記: 剛剛把這篇文章寫好的時候,我有一位朋友寄了一篇由林本利教授寫的文章: 港燈係糖衣毒藥。連結就在下面。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7143232
請各位兄弟姊妹閱讀完這位教授的文章之後,再繼續欣賞其他讀者給予這篇文章的意見。然後我們再作討論。我覺得這一篇文章很有趣,無論是寫文章的教授,還是給予意見的讀者,都有一種很奇怪的想法,就讓我們在這裏好好的研究研究一番。

在此祝賀各位有一個愉快的新年,感激各位讀者時刻的支持!
(設計對白)
最新消息

1. 我的Follower已經升至63位人士,又增加了2位。多謝大家的支持!😊😊😊😊😊😊

2. 上次的閱讀人數是: 49,753。今次的閱讀人數是: 54,548。增長4795閱讀人數。離目標60,000閱讀人數越來越近,多謝晒各位😊😊😊😊

3. 如有任何訊息/意見能夠提供給我的話請發電郵到以下地址,我會不定時地查看郵件,econearth@gmail.com

*** 本篇完 ***

Saturday 16 December 2017

不倒翁哲學: 如果我是馬化騰

2017年8月1日,報紙上報道着騰訊 (700) 又創新高,報$317.4。報道上顯示馬化騰當時持有大約8.71%的騰訊股份。以騰訊發行了9,498,924,267股去計,8.71%即是持有大約827,356,303股。如果以上述的股價去計算,馬化騰當時的身家高達港幣$2,626億元。


一個月之後,在9月8日,馬化騰減持200萬股騰訊股份,一共套現了$6.45億元。當時的股價又再創新高,每股是$321.8元。那馬化騰有沒有再減持騰訊的股份呢?根據經濟通的資料,在10月13日,馬化騰的最新持股量跌至819,507,500股,或8.63%。但是騰訊的股價卻瘋狂地升至每股$385元。他的身家也爆升了不少。現在他的財富應該達致港幣$3,155億元。

從8月至10月,短短三個月左右,馬化騰的身家升了$529億元。即使不是我自己所賺到的錢,也替馬化騰開心。不過,$385元並非是它的最高價。在11月21日,騰訊的股價有再創歷史高峰,股價最高的時候去到$439.6元一股,短短一個多月,馬化騰的身家,又多了$447億元。前前後後四個多月,這位仁兄的身家,已經漲了超過$1,000億元了。馬化騰的擁有騰訊的價值是$3,602億元。天啊!

如果一位打工仔,以月薪有五萬元去計,年薪大約60萬元左右,算是一個中產吧。但他需要打600,425年工,才能賺到馬化騰今世的所賺的錢。騰訊的股價會否繼續向上升呢?真的沒有人知道,但是坊間有很多證券商覺得騰訊的業務依然可以繼續高速增長,所以有一些股票專家認為騰訊的股價可以去到$500元一股,甚至是$600一股。

今次的文章並不是去分析騰訊的業務,反而是想帶出一點訊息,要賺多少錢才夠!以前看了很多文章,都會以「如果你是李嘉誠」為標題去寫一些東西。這次我們破格一些,寫的是「如果你是馬化騰」,現在擁有$3,600億元的財富,你有什麼感覺?你會想做一些什麼東西呢?

我們香港人一生追求財富,渴望擁有一間獨立屋,一架勞斯萊斯,一架遊艇,一架私人飛機,還有用不完的錢。要擁有上面所有的東西,大概$40億元、$50億元相信便以足夠。為何這樣說呢?試想一下,我們坐擁$40億元,全部買晒匯豐股票,回報率以5%去計,一年的股息收入便有$2億元。這筆每年都有的收入,如果是正正常常的去運用和消費,恐怕也相當困難地把它花光。但我們人類往往總是覺得這$40、$50億元的財富和每年只有區區兩億元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持奢華的生活。是嗎?我相信有些讀者剛讀完上面的內容,心裏一定在想,$50億元的財富真的能支持上面所擁有的一切嗎?

在香港樓價高企的年代,動用兩三億元去買一間豪宅,相信已經很足夠了。買一架勞斯萊斯汽車,有不外乎800萬元左右 (以全新的來計,買二手的就更加平),買一架遊艇都不外乎四、五千萬元左右。至於私人飛機,有平有貴,三、四億元也應該可以買到一架私人飛機吧!(仲貴過一間屋,哈哈) 總共加起來,也不外乎$10億元左右,你便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富豪生活。問題是你肯不肯好好用你的財富,去好好享受一下人生。每年兩億元的股息收入也許未必足夠提供你所需要的奢華生活,但你別要忘記,你背後的財富還有50億元未動用的。可惜人始終是貪心的,始終覺得還是不夠多財富,不是嗎?

還記得小甜甜和聰聰的故事嗎?從報章裏得到的資料是,在小甜甜還未去世之前,聰聰已經在她的身上拿了幾十億元的財富。我還記得蘋果日報曾經報道聰聰專程搭私人飛機去日本食餐飯,這樣的生活,不是已經是人生最美滿的生活嗎?那為何在小甜甜去世以後,還想把她餘下的財富都想據為己有呢?從報章的報道,隱約記得當時小甜甜的身家估計高達港幣$800億元,據聞小甜甜的家人曾經向聰聰提出一個折衷協議,只要他不把小甜甜的私生活公諸於世,三成的身家可以分給聰聰。天呀,小甜甜的三成財富,便是港幣$240億元!換了是我,老早便答應了 (可惜我和小甜甜沒有此緣份,哈哈)。當年的$240億元,在樓價高企的香港,現在已經可以翻一翻,變成差不多$500億元了,這還不滿足?

是的,經濟學家也曾經講過,人是貪心的,這是天性,不能改變。但是否需要無窮無盡的去貪呢?雖然五百億身家未必能夠在香港成為一線的超級富豪,但一定可以有足夠的知名度,這還不滿足?可能我們這些窮人,真的很難去理解有錢人的思想,但我幾乎可以肯定,做有錢人,或者生活於一個有錢的大家族𥚃,快樂和財富不一定是成正比的。這說明一個重點,快樂和財富在一段時段裏是成正比的,但當你的財富有錢到某一個地步,財富不一定會再帶給你更多的快樂,信嗎?微軟的老闆Bill Gates,曾經講過以下一番說話,我現在還是牢牢的記在腦海中。他說:「當他的身家超過$1,000萬美元的時候,後面再加上多少個零,對他來說已經好無異議,因為他的生活不會再有更多的改變」,認同嗎?

馬化騰今天所擁有的$3,600億元財富,全部都是國家給的,不是嗎?沒有中國政府的保護,騰訊的Wechat能夠壟斷整個中國通訊市場嗎?所以他現在擁有的財富,只是紙上富貴。可能我存有偏見,我非常相信,中國政府要你富貴,你必定可以大富大貴。但如果中國政府要你閉翳,你就會非常之閉翳。所以如果我是馬化騰,從風險管理那一方面出發,應該會把價值$3,600億元的股票,盡快變成實際的現金,袋袋平安,然後才考慮考慮一下怎樣去運用這一筆得來不易的財富。

還記得思捷環球 (330) 嗎?其實我很佩服當時的大股東邢李㷧,佩服他能夠及時撤退。當年的思捷環球,因為業績好,成為當時得令的神奇股,股價不斷創新高,瘋狂程度不比現在的騰訊低。那個時候,做大股東的邢李㷧,急流勇退,逐漸的將手上持有的股份慢慢出售。當時還有很多人說,他是傻仔一名,明明股價繼續向上升,為何要撤退呢!我相信聰明絕頂的人總有一套與別不同的想法和思想。可能他已經找到快樂的根源,也知道他當時所擁有的財富已經可以令他終身無憂,所以當時的他毅然出售股票,做回一個隱世的超級富豪。現在,再看看思捷環球的股價,你還會否說他是一個傻仔呢?

可能你會反駁的說,馬化騰現在要的已經不是利,是名。我也同意這個觀點,一個人有動力向上爬是好的,可能馬化騰不甘心只做全球第10名有錢人,他希望成為全球的第一,是有這個可能性的存在。

現在馬化騰在騰訊的持股量只有8.63%,如果他能夠漸進的出售手上的股票,對騰訊整體股價的影響相信不大,因為市場上仍然有很多人相信騰訊會升上$500一股,甚至是$600一股。以騰訊現在每天成交金額高達$100億元計算,如果每天馬化騰出售大約價值$50億元的股票,相信也要用上三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把手上所有股票出售。假設騰訊的股票仍然會不斷向上升的,相信馬化騰手中持有的股票最終可能可以套現超過$4,000億元。加上他早年已經出售股票的財富,已經是一個富可敵國的超級富豪了。

馬雲說得對,當你有很多錢的時候,便是你最痛苦的時候。因為你會天天想着如何為你的財富再增值,有這個必要嗎?但當你真的擁有$4,000億元在手,如何運用也是一個難題。

$4,000億元足可以買入整間長和 (001) 又或者新鴻基地產 (0016)。長和上年賺$330多億元,新鴻基地產上年賺$410多億元。還有更便宜的長江實業 (1113),市值不外乎港幣$2,400億元左右,上年賺了$194億元,今年如無意外,應該可以賺到$400億元,因為它額外賣出了中環中心,所得到的特殊盈利。反觀騰訊,市值四萬億,上年度賺$440億元左右!當然,騰訊的盈利還是高速的增長,但問題在於對馬化騰來說,賺多一百億和賺少一百億分別大嗎?

香港的地產,理論上是永遠都不會跌的,因為人多地少的特殊狀況之下,長遠來說地價只會向上升。如果馬化騰能夠安安分分的買下幾隻巨型地產股,他什麼都不用做,年年有數以百億計的收入,還不去好好享受人生呢?同時,如果能夠用這些錢去幫助一些更加有需要的人,不是一個更好的人生過程嗎。例如李嘉誠,用一己之力,全力支持汕頭大學,這份功德,在他死後的很多年,他的名字依然可以源遠流長。讀經濟學的時候,發覺有很多落後的國家,那裏的人生活非常艱苦。若能成為一代巨富,用自己的財富去幫助別人,去改變這個世界的惡劣環境,不是更加功德無量嗎?

邵逸夫爵士是另一個我敬佩的人,因為他懂得把錢用在「好的」方面去。根據蕭若元在網上的講話,邵逸夫爵士每年捐款數以億計的去中國內地,當地官員好想回禮給他,都被他一口拒絕。他只求捐款,從不求回報,這種用錢方法,實在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他的善心值得擁有長壽的道理。

又好似蘋果教主 (Steve Jobs) 咁,天才橫溢,事業如日方中,財富豐厚,誰人會估到他身體出現了問題,最後英年早逝,去世時也不過是56歲,實在太可惜了。他還未好好享受其黃金人生。錢,他是很多的,但卻沒法去好好享受,實在令人唏噓。突然記起一句說話「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最後帶不走的原來就是我們一生努力追求、渴望可以擁有的「錢」。何其諷刺!

我經常都問自己一個問題,我一世人到底能夠賺多少錢呢?我一家大小又需要多少錢才能繼續平穩的活下去呢?其實答案並不太難去回答,其實現在只要有$1,000萬元已經足夠我不用再工作了。用$300萬元共兩位小朋友到外國去完成大學課程,我奉行留知識不留財富給下一代。另外那$700萬便是我倆老的退休儲備金。這樣我能足嗎?不能夠不滿足呀,因為自己能力有限。要好像李嘉誠、馬化騰、馬雲這樣的風雲人物,根本沒有可能,還是平平淡淡的過一個愉快的人生,不是更好嗎?起碼可以看見的是子女孝順,而並不是為咗你分身家而淨奪不休的不肖子孫。

從今天起,繼續努力賺錢,繼續努力投資股票,憑着自己的一點實力,賺取一個可觀的回報,為將來的生活打下更加建固的基礎。今天是12月13日,有一則新聞令我有點擔心。新聞所指,由中電訊國際為首的公司投資了港幣$50億元在香港的將軍澳建立起一個面積大約71,000平方米的數據中心。這只是首期的數據中心,第2期的數據中心亦已經開始展開,大約2019年便可以投入運作。看來新意網 (8008) 的競爭對手越來越有實力,競爭亦會越來越激烈。希望它能夠透過超高質素的服務,把所有客戶留下來。大家必須要密切留意新意網的最新營運狀況。有興趣知道詳情,請到以下的連結慢慢閱讀。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news/aafn-content/NOW.844533/latest-news

請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可否在完成閱讀此文章後 (其他文章也是同樣做法),在下圖中的紅色圈內,,加上一個(√),那便是給我一個「Like」,不需半秒時間,十分多謝你的支持,我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閱讀分析數據。感謝感謝!

後言記: 今次寫的文章,也是自己在發噏風,希望各位讀者多多包涵,也多多的捧場。最近股市比較沉悶,寫一寫自己的另一個想法,希望和大家分享,讓大家可以輕鬆輕鬆一下,也趁這個機會好好想想賺錢的意義。聖誕節和新年的假期很快便會來臨,又讓大家想一想如何地聰明的運用自己的「錢」了。今年的最後一篇文章應該會在12月31日除夕夜出版。在此祝賀各位有一個難忘的聖誕節和愉快的新年,感激各位讀者時刻的支持!

最新消息

1. 我的Follower已經升至61位人士,又增加了4位。60大關已破,多謝大家的支持!😊😊😊😊😊😊

2. 上次的閱讀人數是: 46,063。今次的閱讀人數是: 49,753。增長3,690閱讀人數。離目標50,000閱讀人數越來越近,希望快啲達到!多謝晒各位😊😊😊😊😊

3. 如有任何訊息/意見能夠提供給我的話請發電郵到以下地址,我會不定時地查看郵件,econearth@gmail.com

*** 本篇完 ***

Wednesday 6 December 2017

超新星: 新意網 (八)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真的是悲喜交集。喜的是,我在上一篇文章 (超新星: 新意網七) 說過如果其股價能夠升穿$6元這個大關,我便會再寫多一篇關於它的文章,進一步推解此股的發展方向和走勢。說時遲那時快,在除淨日前的一刻剛發表完一篇文章 (註: 11月2日是除淨日),當時新意網的股價是$5.40元,心想,扣除股息派發 (每股股息$0.137元),新意網的股價大約應該在$5.2元左右徘徊,相信有排都不太可能升上$6元,即是短期之內都不用再寫它了。誰不知道,除淨後的兩天,股價已經返回除淨前的價位,然後便三扒兩撥的穾然衝上$6元,最高升至$6.29元,創出全年新高,當然其成交金額亦都非常配合。見下圖。



這證明了有一批有實力鴻厚的投資者故意地將新意網炒高。首先,上一次的新高是$5.56,今次一口氣衝破52周新高,這實在是一個太大的驚喜了。這和我在上一篇文章(新意網七)所說的「買賣策略2」不謀而合,看下圖。


悲的是,在除淨前,為咗安撫家人的情緒,口爽爽的說,如果新意網的股價能衝破$6大關,便舉家去日本旅行。心想除淨後,往後的好一段日子,也不可能升上$6元,誰不知只是用了短短的五天,便以衝破了這大關,離「找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雖然新意網的股價已經突破$6元大關,我關心的反而是它的股價到底能否站穩在$6元這個水平之上。當初股價升至$6.29元時,我便在想到底它能否再創高峰呢?今天是11月14日,新意網的股價雖然再次突破$6元關口,我們還是要再繼續觀察其價格移動趨勢。

當然,無論它的股價怎樣跌,只要不跌穿除淨前的$5.4元,喜永遠大於悲,這是好事!但這文章必須要作正、反兩面的探討,才能參透新意網的前途。

2017年的第一季業績的回顧

2017年第一季業績 (由2017年7月1日至9月30日),季度總收入為$3.125億元,毛利是$1.869億元,毛利率是59.81% ($1.869億元/$3.125億元),已經跌穿了60%大關。如果是因為新數據中心未能全部租出,令到營運成本暫時高出,跌穿60%大關,情有可原。當將來所有新數據中心的面積全部租出,毛利率應該可以返回60%以上。雖然毛利率輕微地跌穿60%,不是一件什麼大事,但若果這個跌勢是持續的話,這證明營運成本越來越高,對集團的盈利有着負面的影響。所以毛利率的數據,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這一季,股東應佔溢利為港幣$1.546億元。和上年度同一季 (即2016年7月1日至9月30日) 比較,股東應佔溢利升了16%。但這個升幅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反而同2016年第四季的數字比較,更加可以推斷新數據中心的租務情況。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2016年的季度股東溢利情況:
2016年第一季公司股東應佔溢利$1.329億元。
2016年第二季公司股東應佔溢利$1.368億元。
2016年第三季公司股東應佔溢利$1.407億元。
2016年全年股東應佔基礎溢利$5.544億元。 (註: 公司全年一共賺了$6.298億元,但這個總數是包括了其他收益,例如投資物業公平值升了所做成) 以此推算,2016年第四季公司股東應佔溢利$1.44億元 ($5.544億元 - $1.329億元 - $1.368億元 - $1.407億元)。見下圖。

2016年第四季股東應佔溢利$1.44億元,2017年第一季股東應佔溢利$1.546億元。多出了$1060萬的溢利。如果按照這兩季作一個比較,其實只是增長了7.36%。並沒有什麼大的驚喜。將軍澳的新數據中心Mega Plus,在2017年8月中已經有公司進駐,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推論方法說明,這多出來的$1,060萬元便是新數據中心在2017年第一季的租金收入(註: 只有一個半月的租金溢利,不是全季的租金溢利)。

在行政總裁報告書裏面,任景信只透露了其中一個主要客戶已經盡住將軍澳的Mega Plus。另外,他還透露其他的客戶現在已經進行裝修工程,應該會在2017年第二季進駐。他的用詞含糊,令我產生兩個疑惑。

疑惑 1: 474,000呎的新増面積𥚃,到底現在出租了多少地方?他沒有說明,敗筆之作。

疑惑 2: 有幾多間新公司進駐數據中心也沒有明確說明。這些進駐新數據中心的公司,是否不能透露他們的名字嗎?是一個商業秘密嗎?既然他不能夠提供確實的資料讓我們去推算,我們只能用多些簡陋的方法去預測2017年第二季、第三季和第四季的溢利

2017年第二季溢利的預測
既然2017年第一季的溢利是$1.546億元,保守估計,第二季的溢利也應該能夠增長$15%,所以第二季的預測溢利是$1.778億元。

如果以每季都能有15%的溢利增長,第三季的預測溢利是$2.04億元,而第四季的預測溢利是$2.35億元。

所以,2017年全年的基礎溢利預測為$7.714億元 ($1.546億元 + $1.778億元 + $2.04億元 + $2.35億元) ,加上物業的估值上升,持有的有價證券和物業的升值,應該會有最少有$1億元的升值,所以全年的溢利預計高達$8.714億元,與其比2016年 (以$6.298億元去計算) 增加了38.36%。這個增幅,誇張嗎?看上去合情合理的。

每股盈利將由2016年的$0.156元跳升至每股$0.215元。若以市盈率38倍計,新意網的股價應該可以升至$8.17元左右。今天 (2017年11月28日) 的股價是$5.88元,到明年的11月,股價應該可以升到$8.17元,升幅為39%,吸引嗎?

新意網的業務能否持續性的發展?
新意網的業務能否持續發展應該從兩大方向去推敲,第一應從需求 (Demand side) 方面去預測,第二應從供應 (Supply side) 方面去理解。以下所寫的內容,有一部份是由一位兄弟 (Duncan 兄) 所提供的資料組合才能寫成的,在此感謝他所提供的寶貴資料。

需求方面: 我們對數據傳輸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這個方向絕對不用懷疑的。以前的發送一些短信、send 兩、三張圖片、發送一些短片,都已經過時了。這都不能盡情表達一切。將來的Apps,將會以AR,VR,MR作為發展方向。但這些Apps,要應用它們,必然會引起更多的數據傳輸,又要夠快。所以在兩年之後,我們的5G系統將會出現,這些新穎的Apps,便能夠大派用場。5G網絡的傳輸容量更大更多,顧客們便會起勢咁的運用,所以這個需求的趨勢是不可能停下來的,只會不斷高速的增長。

另外,「雲儲存」這個模式會繼續高速發展下去。試幻想一下,將來我們家中的電腦,Harddisk 可能已經不會存在了,因為我們會把所有資料都存放在「雲端」上。就好似現在的個人電腦,還有光碟機嗎,我們俗稱的手指 (Memory stick) 用的人也越來越少,因為它們的歷史任務已經被「雲端」逐步的取代了。

在美國的亞馬遜,生意越做越大,數據儲存業務亦都不斷增長,這個增長勢頭必定持續。在中國的阿里巴巴,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客戶的資料儲存,變得非常頻密。以這兩間大企業來說,數據的存放是極為重要的。當然,世界級的企業又何止這兩家,在數碼年代裏,數據雖然是無形的,但卻是有形的資產。有見及此,亞馬遜將在香港建立一個新的數據中心,來應付不斷高速增長的儲存需求。見下圖。

根據亞馬遜的官方Blog (AWS News Blog) 顯示,他們將會於2018年在香港設立另一個新的數據中心,這是亞馬遜在其他亞太區數據中心包括:星加坡、東京、悉尼,首爾、北京、孟買、寧夏之後的一個重要項目。既然要在香港成立數據中心,亞馬遜只有兩個方法,一係自己起一個數據中心出來,一係租借別人的地方作為數據中心。自己再起一個地方來做數據中心,於時間上並不吻合,由買地、設計、建造、營運、需時高達三、四年,怎有可能2018年開幕呢!所以只好用另一個方法,便是租用其他地方作為數據中心。作為一間世界級的跨國公司,對數據中心的放置要有極高的要求,環顧最近幾年香港的數據中心發展,也只有新意網的Mega Plus 剛剛落成,相信條件上極符合亞馬遜的要求。所以我極有理由相信,亞馬遜便是新意網口中所説的重要新客戶。

還有另一個客戶,Equinix,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它也是一個數據中心營運者。而它營運的是金融數據中心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xchange data center)。它早前公布要在香港擴充第五個金融數據中心,並將於2017年第四季正式運作。這間公司很有可能便是新意網Mega Plus的第一個客戶,根據資料顯示它會租用了48,000呎地方,見下圖。

到底還有沒有更多的新客戶將會進駐新意網的將軍澳數據中心?管理層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從上面的兩位大客戶來看,它的將軍澳數據中心租務情況應該幾理想的。這是新客戶,一簽了合約,這便是一張長期的合約了,相信起碼是五年或10年的去計算,這樣的長期租務合約,對新意網的收入極為重要和穩定,也能確保將來的盈利收益。

供應方面: 新意網的競爭對手,沒有公布建造新的數據中心資料,因此,我們只能圍繞着新意網的供應能力去了解租務狀況。新意網的將軍澳數據中心總面積高達470,000呎,能否在一年之內把它全部都出,暫時還是未知之數。不過根據新意網的總經理任景信所說,數據中心的需求遠遠大於數據中心的供應,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將軍澳的數據中心能夠在這一年來陸續租出。

2017年新意網能夠供應470,000呎,那麼2018年呢、2019年呢?讓我一一為大家細細道來。根據資料顯示,新鴻基地產有一棟工業大廈在火炭,面積大約520,000 呎。有一半面積(即260,000 呎),早已租給了新意網作為數據中心,取名Mega Two。因為新意網要擴大數據中心的業務,所以索性把餘下一半的面積也租回來,然後進行內部裝修,務求做到一個高水平的數據中心。根據年報所說,整個改建工程亦已經進入完成階段,所以在不久的將來,新意網會再有多260,000 呎的數據中心供應於市場,所以在2018年,供應上不會有斷層的問題存在。見下圖。

那麼2019年呢?根據資料顯示,新意網現在有一個數據中心在新界荃灣楊屋道。這座數據中心現正提供 120,000 呎的數據中心空間於客戶。因為這座工業大廈已經有45年歷史,其實已經相當殘舊。所以最近新意網決定向城規會申請重建這座工業大廈,成為一棟擁有超過100,000 呎的新數據中心。有一點奇怪的是,如果能夠重建成為數據中心,新大廈的面積比舊的少了20,000 呎,似乎不太有經濟效益。我起初以為,變成全新的數據中心,只要不會增加該區的人流,或者交通負荷,理論上地積比率可以大大提高。這座數據中心的地皮面積是20,000平方呎,如果只能重建為100,000平方呎的新數據中心,地積比率只有五倍,似乎有點那個!看下圖。

不過,現在這棟數據中心能否重建還是未知之數,這可能不能夠在2019年或者2020年落成了。在我之前的新意網文章裏 (超新星: 新意網三) 也提及過,這個荃灣楊屋道的地皮,有可能重建成為住宅屋苑。其實如果能夠成為一個住宅項目,或者是商業大廈,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反正現在樓價高企,無論是變成數據中心、高級住宅項目、又或者是新穎的商業大廈,對新意網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只不過,如果這個項目能夠重建成為新的數據中心,這樣對新意網的主體業務有持續發展的好處。作為小股東的我們,目前可以做的便是密切留意這個項目的重建狀況。

2019年的盈利預測
上面提到2018年11月左右,新意網的股價應該可以去到$8.17,如果將軍澳的數據中心能夠全面出的話。現在火炭的新面積 (260,000平方呎),很快又會投入服務了,所以可以在這裏預測一下,如果2018年這260,000平方呎能夠全面租出,2019年的每股盈利應該可以再增加多30%,由每股的$0.215元 (2018年),升至每股0.2795元,再用市盈率38倍去計,2019年新意網的股價應該可以去到$10.621元。這便是我常常掛在口邊的和其他讀者說,兩年之後,新意網的股價可以升上去$10的水平的原因。和現在的股價比較,仲可以升多一陪,是否很吸引呢?當然這個只是我們的粗略估計,能否到達我們的理想價位,還要看好多外來的因素,最起碼我們要祈求在這兩年裏,不要有任何大型的股災發生。只要有好的業績支持,新意網的股價升上$10元,是極有可能的。大家只要等多兩年便知道結果如何!

奇妙的幻想: 新意網收購數碼
我成日都在幻想新意網 (8008) 可以收購數碼通 (315)。這兩間公司在新鴻基地產的業務𥚃被界定為資訊行業。兩者的關係相對密切。在肥水不流別人田之下,我相信數碼通的數據是存放於新意網旗下的數據中心裏。現在的形勢是,新意網股強,數碼通股弱。如果新鴻基地產能夠重組這兩間公司的業務,相信可以為兩間公司的股東帶來好處。就好像李嘉誠揮動手中的魔術棒,去提升其兩間公司的價值一樣。

首先我們要有以下的假設:
假設新意網的市盈率保持在38倍。
假設新意網的2017年溢利為$7.7億元。
假設數碼通的2017年溢利為$6億元。 (假設盈利倒退10%左右)
新意網 (8008) 一共發行了2,322,710,833股,2016年賺到$6.298億元。現價是$5.96元。

數碼通 (315) 一共發行了1,095,016,453股,2016年賺到$6.721億元。現價價是$9.33元。

假設由新意網董事局提出以每兩股新意網換取一股數碼通的話,第一個受益者便是數碼通的股東,可以用溢價的價錢換取新意網的股份。對一些曾經高價買入數碼通的股東來說,這是一個解決的方法。第二個受益者便是新意網的股東們,到底如何受益?請看以下的計算方法。

新意網需要發行多2,190,032,906股 (1,095,016,453股 X 2) 給予數碼通的股東。加上自己本身已經發行的2,322,710,833股,合併後的總股數便會高達4,512,743,739股。

2017年的業績,新意網估計大概會賺$7.7億元,而數碼通估計大概會賺$6億元。合併後的總溢利$13.7億元 ($7.7億元 +$6億元) ,預期每股盈利$0.304元。若果以市盈率38倍去計,每股新意網的價值可以高達$11.53元,比起我們上面所計的每股股價8.17元,高出了41%。新意網的股東亦都可以得到非常巨大的好處。

第三方可以得到好處的便是新鴻基地產 (0016) 的股東。若果新以往的股價真的能夠攀升到每股$11.53元,整個新意網的市值將會高達$520億元,快速長大,比起兩間公司未合併之前的市值高出一倍。所以話這個收購合併的舉動,是可以帶來三方面都得到極大的好處。如果這情況是在李嘉誠的公司裏,相信會發生的機會率相當大,因為李嘉誠父子懂得運用財技去為自己公司增值,反而新鴻基地產在這一方面稍遜一籌。

最後,如果新意網的股價由$2元升至$3元,升幅為50%,非常之恐怖的升幅。但如果它的股價是由$6元升至$7元,升幅就只有16.67%,變得非常正常的升幅。現在新意網的股價在$6以下,但將來要升上$7以上,我並不會覺得奇怪,只要業績配合得好,$7元這個目標價便是在我們不遠的前面。另外,那些在$6以上買入的大投資者,他們的胃口絕對不會太少。看下圖。

我相信$7這個水平並不是他們的理想目標價。最起碼都要等到股價升至$8元或$9元。所以,再寫下一篇文章的時候,相信會是新意網的2017年第二季度業績公布之後,或者是它的股價升穿了$7的關口。

今日是2017年12月6日,今天恒生指數大跌618點,騰訊跌咗$10元,收市價為$366元,比起新高時的$439.6元,已經大跌很多了。問題是騰訊是科技股的龍頭,如果它的股價大跌,會否令到新意網的股價都會不振呢?

請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可否在完成閱讀此文章後 (其他文章也是同樣做法),在下圖中的紅色圈內,,加上一個(√),那便是給我一個「Like」,不需半秒時間,十分多謝你的支持,我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閱讀分析數據。感謝感謝!
後語: 我啲朋友問我,為何現在的文章越來越長呢?因為我發覺以前所寫的文章,根本不夠喉,所以我寧願慢慢寫,寫得多一些,令到各位讀者睇得更加過癮。再一次多謝大家都比面和支持。這篇文章斷斷續續寫了近一個月了,希望對各位讀者有一個正面的啟示。

最新消息
1. 我的Follower已經升至57位人士,又增加了4位。60大關快將可破,多謝大家的支持!😊😊😊😊😊😊

2. 上次的閱讀人數是: 43,137。今次的閱讀人數是: 46,063。增長2,926閱讀人數。下一個目標是50,000閱讀人數,希望快啲達到!多謝晒各位😊😊😊😊😊

3. 如有任何訊息/意見能夠提供給我的話請發電郵到以下地址,我會不定時地查看郵件,econearth@gmail.com

*** 本篇完 ***

Monday 27 November 2017

長和 1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長和 (001),在重組後,不知不覺間又已經過了兩年多。在過往的時間,在這個大集團裏面,我的文章大部份都是圍繞着長江基建 (1038) 和電能實業(006) 來寫的。至於長和是整個大集團裏面的靈魂公司,是李嘉誠和李澤鉅的命根,所以他們最看重的便是它。這兩年來,這公司自身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動作表現給大家看,但它透過子公司 (長江基建) 和孫公司 (電能實業) 卻動作多多,時不時就有收購合併外國企業的行動。雖然這些行動不是由長和直接領軍,但也可以顯示出,它的擴展大計,是沒有一刻停下來的。


首先要澄清一件事件,基本上長實集團 (1113) 已經脫離了長和系。我們只可以認同長實集團是李嘉誠家族其中一間公司,極其量也只可以說它是長和系的姊妹公司。但原則上和長和系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同長和系有直接關係的上市公司就只有子公司的長江基建 (1038),和記電訊香港 (215),和孫公司電能實業 (006),和曾孫公司港燈 (2638) 等等。


自從2015年李嘉誠公司重組之後,1號仔到底有什麼投資活動呢?以下會為大家簡約地講述它的發展狀況。

2015年1月,屈臣氏集團宣布和荷蘭的保健美容零售商Dirx達成協議,收購旗下50美容零售店舖。

2015年8月,「3 Italia」和意大利的另一間流動電訊商Wind和併,成為意大利第一大電訊商。

2016年3月,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2016年12月,屈臣氏集團全球店舖總數突破13,000家,中國內地佔了超過2,900家

2017年2月,「3 UK」收購了電訊盈科 (008) 在英國的UK Broadband Limited

2017年8月,「3 奧地利」收購了奧地利的另一間電訊商Tele 2

2017年8月,透過加拿大赫斯基石油收購了美國中西部煉油廠。

2017年11月,和記港口集團位於阿聯酋北部的港口開始了25年的新營運期。

從以上的投資活動來看,1號仔的發展步伐並沒有停滯下來,雖然不算都是甚麼大躍進,但也是緩慢的繼續向前邁進。

長和的最新業績
其實每次閱讀長和的財務報表,是最痛苦的一回事。因為它的業務實在太廣泛了。自己要消化它的所有資訊,也感到吃力,何況要在看完之後,再用簡易的方法令到其他閱讀者都能夠明白,這才是最痛苦的。在長和系列 (七) 裏面已經談及過長和集團最主要分開六大範疇,如下:
(1) 港口及相關業務
(2) 零售業務
(3) 環球基建業務
(4) 能源
(5) 環球流動電訊
(6) 其他各項業務

港口及相關業務方面
依然在全球有25個國家裏經營48個港口,並擁有超過275個經營泊位權益。在2017年上半年的收入大約是$162億元,佔集團總額收入的8%,不算多,但此業務EBIT也可達$36.23億元,佔總EBIT的12%。但此範疇的業務呈現倒退,這可證明外圍環境並非想像中那麼好。港口和航運業是世界經濟的探熱針,如果他們的生意好的話,代表全球經濟繁華昌盛。反之,代表可能進入衰退期。最近聽到太古集團 (0019) 的航運業處於極為不穩定的狀態,大部份的船隻都是閑着的,這便可意識到港口業務是比較疲弱的,能夠賺取利潤已經是很不錯了。大家讀者也不要對此範疇有太大的期望。

零售業務方面
屈臣氏的店舖由以往的12,600家,增長到2017年上半年的13,300家,業務尚算平穩發展。2017年上半年的零售業務的收入高達港幣$736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39%,絕對是整個集團的最大收入的一個範疇。我相信此範疇可以提供非常巨大的現金流入,因為零售往往都是以現金交易的。雖然如此,但它的EBIT貢獻並不突出,只能提供大約$52億元,佔總EBIT的17%。這證明什麼呢?這證明零售事業雖然牽涉的銀碼比較大,但實際的利潤卻是微利,2017年上半年,這範疇的業務亦都呈現倒退,看來生意真的不好做。李嘉誠曾經表示過,百佳超市每做$100生意,純利大約是$2元,非常微不足道,但卻關乎民生。

環球基建業務方面
透過其子公司長江基建,和孫公司電能實業,不斷向外四出收購。2017年上半年,其環球基建業務的收入大約是$259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14%。但在計算EBIT時,它卻錄得大約$120億元,佔總EBIT大約35%,成為整個集團一個極為重要的盈利來源。這個業務都是多得小超人李澤鉅多年的辛苦經營才有如此效果。試想一下,做$259億元生意額,但有$120億的EBIT盈利,做基建的利錢也相當優厚。難怪小超人不斷在這方面加大投資。基建項目的優點是,受到外圍環境的影響比較少,在再惡劣的經濟環境下,相信此範疇也能夠提供一個極為穩定的收入。但因為這範疇的生意也做得相當之大,外幣的升值或貶值變成會直接影響其以港幣計算的盈利,這個讀者們必須要緊記,尤其英鎊和歐元的走勢,絕對能夠影響它的盈利貢獻。這一項業務在2017年上半年也呈現倒退,原因正是英鎊大幅貶值所導致的後果。

能源業務方面
由於石油價格持續低企,這個範疇的生意額和盈利只能夠保持,但並不突出。在2017年上半年,能源的總收入大約是$212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11%。而它的EBIT就只有$8.39億,佔總EBIT大若3%左右,非常微不足道。這亦證明了能源也有經濟周期的。石油在再最高峰的時候,每桶高達$150美元,有油田在手的長和,好似有了一部印銀紙機一樣,想印幾多就印幾多。但光輝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現在的油價只是徘徊在美元$50一桶,此個業務不需要虧本,已經算是萬幸了,不能對它有太大苛求,更不要對它有太大的期望。這個範疇的業務唯一可以改善的地方便是不斷向上游和下游業務提出收購,希望可以做到一條龍的生產,這樣才能把每桶石油的生產成本盡量壓低。這樣才能在石油界中繼續佔有一席位。

環球流動電訊業務方面
收購了意大利的Wind電訊之後,在意大利電訊界已經成為龍頭大佬。最為可惜的是在英國收購O2電訊商時,竟然失敗。如果能夠成功的話,李嘉誠在歐洲的流動電訊業務版圖將會是前所未有的強大。通過歐洲3集團,在2017年上半年的收入大約是$332億元,佔整個集團總收入的17%,是第二大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容忽視。而它的EBIT也達$75億元,佔總EBIT的25%,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此項業務不斷正在增長,是未來集團的收入火車頭。

其他各項業務方面
發展狀況都是只有輕微的增長。在這些細微的業務𥚃,其中一個範疇便是「財政及投資與其他」,這一項生意應該是說,公司集團如何運用其手上的現金,在財務及投資上所賺到的利潤。在2017年上半年的收入高達$200億元,佔集團總收入大約為11%,而EBIT的利潤只有$8.6億元,全數倒退。集團在這一個範疇的業務上沒有着墨太多,所以並不清楚它裏面到底有什麼投資項目可以為集團帶來驚喜。但今年香港股票市場大旺,希望它在投資方面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下圖展示了整個集團在2017年上半年的整體業務分布。無論是總收入或是EBIT,歐洲的比重是最大的。其實也可以間接這樣說,歐洲好,集團好。歐洲衰,集團衰。


長和的亮點在那?
近年長和的行動的確比過往少了很多,但並不代表它已經是一間不能再進步的公司了。其實這間公司的五大範疇裏面,仲有兩個亮點還未被發掘出來。第一個是零售業務,第二個是電訊業務。

在三年前的2014年,李嘉誠曾經考慮要將屈臣氏分拆上市。但轉眼間卻將屈臣氏的大若25%的股權,以港幣$440億元買給了由新加坡政府控制的投資基金淡馬錫。市場原本推算,如果屈臣氏上市的話,估值應該可以去到港幣$1,900億元。但這次出售屈臣氏25%股權只得$440億元,以此推斷,市值不過$1,770億元,比原先估值的小了百多億元。當時的霍建寧說,$1,900億元的估值,是以市盈率22倍為基礎的。由此推斷,當時的屈臣氏每年大約可以賺到港幣$86億元左右。

翻查2015年的財務報表,發現在零售 (即屈臣氏) 一項的EBIT是$123.28億元。當然這個不是純利,但相信應該可以賺超過霍建寧原先估計的$86億元。當然,EBIT越高,屈臣氏的估值便會越大,對李嘉誠和對淡馬錫都有絕對的好處。可惜的是在2016年的財務報表𥚃,零售這一項的EBIT輕微倒退了2%,只賺了$120.59億元。如果市盈率是以EBIT來計算的,那麼以市盈率22倍來計算,屈臣氏在2016年底應該價值$2,653億元左右,升值了不少喎!

如果李嘉誠真的被中國逼得太緊,不排除會再提出將屈臣氏分拆上市,再次套現走人。當初李嘉誠也說過,若然上市,只會選擇在香港或者在新加坡上市。現在有了淡馬鍚作為股東,不排除捨去香港,選擇在新加坡上市。反正在哪裏上市,目的只有一個,便是套現,所以在哪裏上市都是一樣的。

若真的能夠以港幣$2,600億元作為上市的基礎,只要再賣出25%,便能輕鬆地再套現多$650億元。淡馬錫方面所擁有的股權也能升值,而且可能可以將屈臣氏請到去新加坡上市,對大家雙方都有好處。到底這個分拆上市的可能性有幾大呢?到底何時會分拆呢?如果李嘉誠真的好想盡快撤離香港的話,相信2018年便可見到他的行動了。當年李嘉誠分拆屈臣氏,有派了$7元都特別股息。現在的香港股市呈現自2008年以來最高的水平,恒生指數超越30,000點,如果今次的分拆上市能夠在最佳的時間進行,相信可以用更高的市盈率去估值。李嘉誠在這方面的準成度,大家不用懷疑。到時候相信或多或少都會再慶祝多一次,再次派發特別股息,同股東一起分享資產增值的成果。見下圖。

另一個可以分拆的項目便是歐洲電訊業務。其實不應該叫做歐洲電訊業務,應該叫做環球電訊業務。在歐洲地區,活躍客戶總數人高達4.590萬名,在香港客戶超過320萬名,在亞洲地區,活躍客戶超過7,740萬名,主要集中在印尼市場。別看小印尼這個市場,它雖然屬於發展中的國家,但以人口排名,卻是在世界排名第四位,現在人口超過2.65億人。每年的經濟增長也高於5%,人民的生活逐漸改善,而且流動通訊設備已經變成所有人的必需品,所以印尼這個市場絕對不容忽視。

在2016年的年報展示了,長和的環球流動電訊EBIT高達港幣$160.23億元。如果可以以市盈率20倍作為分拆上市的基數,整個環球流動業務估值可以高達$3,200億元。隨便地拿出30%股權作公開認售,也能套現近千億港元。

別忘記李嘉誠可以一夜成名的傑作便是這個電訊行業𥚃。1999年10月尾,李嘉誠將英國「Orange」的49.01%股權賣給當時的德國電訊公司Mannesmann,錄得超過港幣$1,180億元的溢利,李超人更成為當年的最賺錢之神。不過這個神話並未就此完結,因為當時李嘉誠選擇了收取部份現金 ($478億元) 和10.20%的Mannesmann的股份作為收購「Orange」的代價,這批股份當時價值超過$700億元。幾個月之後,另一間公司Vodafone 高價提出收購 Mannesmann,使到李嘉誠所持有的10.20%股份價值從$700億元變成了總值$1300億元,無啦啦又賺多$500多億元。

Orange是李嘉誠在1993年以$80億元重組得回來的,並且在1996年在英國上市,據聞當時李嘉誠已經把所投資的金額全數拿回,所以當Orange在1999年被收購的時候,才會錄得如此龐大的利潤。Orange這間公司是李嘉誠由只有320萬名客戶養大至擁有超過3,500萬名客戶時才賣出。以此推斷,現在公司所擁有的客戶,在歐洲、在香港、在亞洲其他區域擁有的客戶總人數遠遠超過當年的3,500萬名客戶,讀者們,那你們認為長和的環球電訊業務是否應該很值錢呢?見下圖。

長和值幾多錢呢?
2017年11月24日,長和的收市價是98.75元,市盈率只有11.55倍,市值達到港幣$3,809億元。我們不需要把所有長和系的家當都拿出來稱一稱,只需要把三個範疇的資產拿出來,便知一、二。

第一項資產: 擁有76.87%長江基建 (1038),已經總值$1,365億元。

第二項資產: 擁有75%的屈臣氏,上面估值大約$2,600億元。

第三項資產: 擁有環球電訊業務,上面估值大約$3,200億元。

這三項資產的總值港幣$7,165億元,比它現有的市值高出88%,還有其他的資產,可以說是免費送給股東了。但有一樣東西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底,它的總負債亦高達$3,040億元。若然在往後的日子,李澤鉅能夠致力減少債務負擔,這間公司的價值便更加可觀了。

成為國際一級跨國企業?避開政治風險?
很多專家對李嘉誠撤出中國,都說成他對中國的經濟存著負面的睇法,所以在適當的時候,便慢慢撤出,避開投資風險。我個人是認同這個看法。但可能李嘉誠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便是避開政治風險。最近觀看了一個台灣的清談節目,內容提及李嘉誠撤資的原因。李嘉誠是江澤民系的人馬,路人皆知,老江一退落嚟,李嘉誠便失去了保護罩。自從習近平上場之後,對江系人馬的清算,從來沒有一刻停下來。你說李嘉誠在江澤民在位的時候沒有拿到任何好處,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真的要清算起來,睇怕李嘉誠的名字也應該在清算表之中。

如果你是李嘉誠,你能不怕嗎?為咗撇清關係,無論中國是多麼好的投資環境,李嘉誠還是早走早着,最怕是在中國多賺一分錢,最終可能逃不了。不單如此,清談節目中亦提及另外李嘉誠亦都得罪了江澤民和曾慶紅。話說在唐英年和梁振英的特首選舉中,中國突然間轉,要求選出梁振英為特首,但李嘉誠怕了梁振英,一意孤行的投了唐英年一票。結果唐英年輸了,也把老江得罪了!最後變成兩面不是人,左怕習近平清算,右又得罪了江澤民,能不跑嗎?

另外,李嘉誠公開地支持唐英年,也將梁振英得罪了。大家還記得,李嘉誠將其下的住宅酒店項目拆售,香港政府馬上出來阻止,先打了李嘉誠一巴掌。另外,碼頭工人爭取增加工資,政府放軟手腳,任由工人和社會團體在李嘉誠的總部抗議,加強言論壓力給李嘉誠,令他變成一個好冇人情味的僱主。其後更檢討香港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也是明顯衝着李嘉誠而來的。在處處受到碰壁的情況下,李嘉誠唯有毅然決定撤出香港。中國、香港同時撤出。

上面寫的全是負面的說法,以正面的說法是李澤鉅要將長和系所有公司都變成國際級的跨國企業。蕭若元曾經說過李嘉誠在世界商業界上頗有名氣,但並不是一線的名人,不如微軟,Google,Wal-Mart, Bloomberg, Facebook等出名。要成為一線的大企業,必須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蕭若元話李嘉誠只屬於二線頭一線尾的名人,往後便必須要靠李澤鉅將「CK」這個品牌發揚光大。以前覺得雄霸香港這個市場已經很了不起,現在看起來香港只不過是一個細小的金融中心,對李嘉誠父子來說,早已不安於在此地發展。以前有一位香港名人包玉剛,一度成為世界船王,相信李嘉誠會以他為借境,成為第二位香港人能夠揚名於世。

要公道一些去說,要成為一間世界級的大企業,掌管數以百計的子公司,僱用超過290,000名員工,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有一個連結,是介紹長系影片,希望大家欣賞一下李嘉誠所創立的一個成就,如果你是這間公司的其中一位股東,你更加必須要觀看一下自己的業務。
http://www.ckh.com.hk/tc/global/video_home.php?file=http%3A%2F%2Fview.vzaar.com%2F1283359%2Fvideo&caption=120#.WhLk-A000e0.email

2017年,李嘉誠做了一個專訪。在專訪中顯示出他的營商智慧。不過同時可以看見,他已經是一個徐徐老已的老人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正式交棒給予李澤鉅管理。跳出了香港,去到一個更大的商業競爭環境,小一份魄力,小一份智慧,都很容易殺戮而回,希望有一天能夠見到長和系在紐約上市。下面是李嘉誠專訪的連結,大家有時間不妨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LEI8OCGrU

請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可否在完成閱讀此文章後 (其他文章也是同樣做法),在下圖中的紅色圈內,,加上一個(√),那便是給我一個「Like」,不需半秒時間,十分多謝你的支持,我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閱讀分析數據。感謝感謝!

後語: 1號仔的公司架構實在太複雜了,本人不能夠將它的仔細業務一一道出來。所以這篇文章只能夠從大方向去研究到底1號仔是否值錢。同時,我們也需要去揣摩一下李嘉誠父子的諗法。最近我身邊的朋友一直埋怨1號仔的股價不升也不跌,經常徘徊在$100附近,好冇癮!投資股票尤如釣魚,需要有耐性去等候大魚上釣。擁有一間根基紮實的公司股票,不是更能抵受風吹雨打嗎?

最新消息
1. 我的Follower已經升至53位人士,又增加了5位。衝破50大關。多謝大家的支持!😊😊😊😊😊😊
2. 上次的閱讀人數是: 39,728。今次的閱讀人數是: 43,137。增長3,409閱讀人數。電訊盈科 (008) 的股價,這幾天真的有向上升的趨勢。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下一個目標是50,000閱讀人數,多謝晒各位😊😊😊😊😊

3. 如有任何訊息/意見能夠提供給我的話請發電郵到以下地址,我會不定時地查看郵件,econearth@gmail.com

*** 本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