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命運好像由天注定一樣,食幾多着幾多,整定的。正如一位商人,開拓事業,規模最終能有多大呢?我看過一些店舖,由一代傳承至下一代,仍然是守候着同一間店舖,幾十年不變。但有一位商人,開拓公司,由一人做起,到現在變成香港經典的跨國公司。在超過52個地區擁有業務。每年公司的營業額高達$4000億港元,總盈利高達$500億元,員工人數超過32萬人。沒錯,我所指的便是長和系。照正常來看,整個集團的規模已經大到難以管理。但是奇怪的是,它旗下的每一個業務,仍然能夠持續擴張。如果管理層是比較散漫一點的話,這間公司的發展規模早便行人止步了。在香港,我們亦都看過很多老牌大家族,他們的企業規模十年如一日,不思進取,因為阿爺留落大把財富供他們享用,為何仍要努力去擴張生意規模呢?
長和系的核心公司包括了:長和(001)、長實集團 (1113)、長江基建(1038)、電能實業 (006)、和港燈 (2638)。以長實 (1113)持有最多有價值的物業在香港,但是它仍不忘繼續向海外發展。它的投資海外項目成績跌跌碰碰,並非一帆風順!例如兩年前在英國買入的Greene King 零售/消費業務,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今年的業績一定不好看。但是李澤鉅看的是否真的是它的零售消費業務呢?據說這間公司擁有很多自己的店舖,地產價值不菲,可能很有發展潛力。說不定現在有很多香港持有BNO的人,如果真的移居英國,有機會帶動英國的地產市道向上升。所以投資在Greene King這一個項目上面,是否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現在下定論還是太早了。
長和 (001),業務更加多元化,但是受到這個全球性的疫情影響,各方面的生意表現都未許樂觀。但是隨着這個疫情可能很快過去,它的每一項業務已經開始有轉好的跡象。尤其是在石油業方面,因為最近石油價格上升,每桶徘徊在US$60元水平,對於長和旗下的Husky Oil 每桶生產成本大約US$40元來說,這項業務肯定可以提供利潤給母公司。最近,長和還出售了歐洲的電訊鐵塔業務,套現了超過$950億港元,據說盈利可以超過$600億港元。分今、明兩年入帳,這已經可以確保2020年和2021年的盈利站在一個不會衰退的地步。
歐洲的電訊鐵塔業務只是長和系整個電訊業務板塊裏面的其中一個業務。隨着5G的來臨,我們的生活已經走進入數碼的年代。所以我相信電訊業務的資產只會越來越值錢。長和集團現在的市值只不過是區區的$2,132億元。所以李澤鉅聰明之處便是賣出一部份資產,例如這個歐洲鐵塔業務,來告訴大家,切勿低估這間公司的資產價值。在2020年全年的疫情影響之下,香港市面上的情況慘不忍睹,唯一能夠脫穎而出的行業相信就只有香港的超級市場業務。相信百佳和惠康的業務是可以有增長的。加上有政府的補貼資助,李澤鉅肯去申請這種補助,旗下的百佳業務相信可以創造佳績。
長和系的其他業務包括了零售業的屈臣氏,相信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影響可能較為輕微。至於碼頭業務,據說因為網購情況異常蓬勃,令到集裝箱供不應求,這也間接提醒大家碼頭業務又再開始蓬勃起來。至於利用長江基建(1038)作為旗艦的基建業務,相信一切都是穩定中渡過。至於很多小投資者為何對長和系的公司那麼悲觀,原因可能和外匯匯率有關連。大家都知道長和系集中投資的地區包括了英國、澳洲、歐洲、加拿大、紐西蘭等的國家。當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得異常緊要,尤其是英國的英鎊,加上脫歐因素,曾經跌穿了HK$9元的水平。
不過自從美國和英國的疫苗陸續的研發出來之後,情況將會慢慢改善。如果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能夠進一步降至一個低的水平,相信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和貿易將會陸續重新開通。到時長和系的生意便能夠重振雄風。以下提供了外匯市場的外匯匯率,相信這個最新的匯率能夠提供一個可觀的盈利給予長和系旗下的所有子公司。
我們這些小股東,雖然擁有股票,亦都擁有投票權,但是我們不能夠過問或者參與公司的日常經運作。只能夠在一年裏面的兩次業績報道會上,得到公司的最新情況。有一些人說買股票非常高風險,某程度上我認同呢個說法,因為如果我們遇到一些不盡忠職守的管理層,那麼我們的股票價值很有可能會跌得好慘。例如有一間公司,我以前覺得它是很有潛質的,亦都做了短時間的炒賣。不過我慶幸自己收手收得快,沒有盲目眷戀這隻股票。如果不是的話,今天我可能會輸得很慘。這間公司便是冠軍科技 (92)。它以前都算是一隻明星股,賺錢盈利個非常之強。可惜在2018年透露了,為一批文化產品要撥備$40億元。天啊,一間原本都屬於科技公司的企業,竟然無端端買入了幾十億的文化產品,而且還要大幅地貶值$40億元。這樣的管理層,實在相當之可恨。如果是在清朝年代,真的要推出去午門斬首。
李嘉誠和他的班子,一向實力強。在李嘉誠主政的時候,東征西伐,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現在傳至第二代,李澤鉅本身亦是一名精明的大當家,加上他的班底,實力亦都非常足夠。李嘉誠曾經也說過,早在未退休之前,其實整間企業都已經由李澤鉅主政,李嘉誠亦都滿意李澤鉅的表現,四平八穩。我們這些小股東,要找的便是這些值得信賴的「代理人」。對我來說,李嘉誠是一個最忠誠的代理人。以他的個人才幹,每年企業可以發放一兩億的薪金給他也不為過。但是李嘉誠卻每年只在公司拿取$5,000元的董事酬金。就是在以往的和黃企業裏面,每年也只是拿取$50,000元的董事酬金。這樣的代理人,真是世間罕有。老實一點說,李嘉誠這樣的代理人,直至到退休前,其實已經幫很多小股東省下幾十億的薪酬。
像李嘉誠這樣熱衷工作,忠誠於股東的代理人,世間不多,可遇不可求。還記得幾年前李嘉誠說要將長實和和黃合併,他斬釘截鐵的說,合併後一定會為股東帶來利益。那時候股東們的鼎力支持,是史無前例的。最後當然兩間大公司合併成功,亦即是衍生了今天的長和集團 (001)和長實集團 (1113)。至於李澤鉅,他有沒有搵小股東笨呢?我想來想去,也沒有發覺他真的搵小股東笨。不過很多長江基建 (1038)的小股東可能會怪責他,令到公司的股價長期積弱。但是老實說,我也持有長江基建的股份,但我從來沒有怪責過他令到股價積弱。
李澤鉅曾經說過,他的責任是要為股東們謀取最大利益。也即是只要能夠好好的經營一間公司,令到公司有盈利,令到公司可以派發股息給股東,能夠令到業績年年有進步,已經是有了交代。至於股價的變動,說真一點,真的不是李澤鉅能夠控制之內的事情。如果他能夠控制長江基建的股價升跌,那便是造市,是犯法的。雖然李澤鉅沒有李嘉誠那麼慷慨,每年只收數千元的董事酬金。但我覺得也沒有太大問題,只要李澤鉅能夠公平對待小股東們的利益,他的年薪薪酬接近兩億元,也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有很多資深的投資者已經勸戒過我們這些小投資者,不要和李嘉誠做生意。因為往往拿不到利益,反而還會吃大虧。因為李嘉誠的眼光往往比我們準確,不是嗎?看看幾年前的出售中環中心的一役,和李嘉誠父子交手的投資者,會有好下場嗎?那可以怎麼辦?當然要和李嘉誠站在同一立場,買他的股票。只要有大茶飯食,我們這些小股東都能夠按比例收到一些利益。
就好像最近出售了歐洲電訊鐵塔業務,據說一部份回籠資金將會用作為回購股份用途。雖然還未知道會攞多少金額出來作為回購股份之用,但我相信肯定對股價會有提振作用。管理一間公司並不容易,管理一間環球性而又擁有超過32萬名工人的大企業,談何容易?李嘉誠便是李嘉誠,李澤鉅便是李澤鉅,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創業需難,但守業更難。我們這些小股東只能夠盼望着李澤鉅能夠做好代理人這個角色,不佔我們便宜,而且為我們謀求最大利益,善待我們這些小股東,我們便感到心滿意足了!三月中之後,長和系將會陸陸續續公布全年業績。今年的外幣匯率都有良好表現,希望這個因素會為每一間長和系旗下的企業帶來好消息。尤其是長江基建,已經是連續22年增加派息,希望這個良好的傳統能夠延續下去,不要令到小股東們失望,這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