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2 February 2021

長和系持續發展

 

一個人的命運好像由天注定一樣,食幾多着幾多,整定的。正如一位商人,開拓事業,規模最終能有多大呢?我看過一些店舖,由一代傳承至下一代,仍然是守候着同一間店舖,幾十年不變。但有一位商人,開拓公司,由一人做起,到現在變成香港經典的跨國公司。在超過52個地區擁有業務。每年公司的營業額高達$4000億港元,總盈利高達$500億元,員工人數超過32萬人。沒錯,我所指的便是長和系。照正常來看,整個集團的規模已經大到難以管理。但是奇怪的是,它旗下的每一個業務,仍然能夠持續擴張。如果管理層是比較散漫一點的話,這間公司的發展規模早便行人止步了。在香港,我們亦都看過很多老牌大家族,他們的企業規模十年如一日,不思進取,因為阿爺留落大把財富供他們享用,為何仍要努力去擴張生意規模呢?
長和系的核心公司包括了:長和(001)、長實集團 (1113)、長江基建(1038)、電能實業 (006)、和港燈 (2638)。以長實 (1113)持有最多有價值的物業在香港,但是它仍不忘繼續向海外發展。它的投資海外項目成績跌跌碰碰,並非一帆風順!例如兩年前在英國買入的Greene King 零售/消費業務,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今年的業績一定不好看。但是李澤鉅看的是否真的是它的零售消費業務呢?據說這間公司擁有很多自己的店舖,地產價值不菲,可能很有發展潛力。說不定現在有很多香港持有BNO的人,如果真的移居英國,有機會帶動英國的地產市道向上升。所以投資在Greene King這一個項目上面,是否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現在下定論還是太早了。

長和 (001),業務更加多元化,但是受到這個全球性的疫情影響,各方面的生意表現都未許樂觀。但是隨着這個疫情可能很快過去,它的每一項業務已經開始有轉好的跡象。尤其是在石油業方面,因為最近石油價格上升,每桶徘徊在US$60元水平,對於長和旗下的Husky Oil 每桶生產成本大約US$40元來說,這項業務肯定可以提供利潤給母公司。最近,長和還出售了歐洲的電訊鐵塔業務,套現了超過$950億港元,據說盈利可以超過$600億港元。分今、明兩年入帳,這已經可以確保2020年和2021年的盈利站在一個不會衰退的地步。
歐洲的電訊鐵塔業務只是長和系整個電訊業務板塊裏面的其中一個業務。隨着5G的來臨,我們的生活已經走進入數碼的年代。所以我相信電訊業務的資產只會越來越值錢。長和集團現在的市值只不過是區區的$2,132億元。所以李澤鉅聰明之處便是賣出一部份資產,例如這個歐洲鐵塔業務,來告訴大家,切勿低估這間公司的資產價值。在2020年全年的疫情影響之下,香港市面上的情況慘不忍睹,唯一能夠脫穎而出的行業相信就只有香港的超級市場業務。相信百佳和惠康的業務是可以有增長的。加上有政府的補貼資助,李澤鉅肯去申請這種補助,旗下的百佳業務相信可以創造佳績。
長和系的其他業務包括了零售業的屈臣氏,相信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影響可能較為輕微。至於碼頭業務,據說因為網購情況異常蓬勃,令到集裝箱供不應求,這也間接提醒大家碼頭業務又再開始蓬勃起來。至於利用長江基建(1038)作為旗艦的基建業務,相信一切都是穩定中渡過。至於很多小投資者為何對長和系的公司那麼悲觀,原因可能和外匯匯率有關連。大家都知道長和系集中投資的地區包括了英國、澳洲、歐洲、加拿大、紐西蘭等的國家。當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得異常緊要,尤其是英國的英鎊,加上脫歐因素,曾經跌穿了HK$9元的水平。

不過自從美國和英國的疫苗陸續的研發出來之後,情況將會慢慢改善。如果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能夠進一步降至一個低的水平,相信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和貿易將會陸續重新開通。到時長和系的生意便能夠重振雄風。以下提供了外匯市場的外匯匯率,相信這個最新的匯率能夠提供一個可觀的盈利給予長和系旗下的所有子公司。
我們這些小股東,雖然擁有股票,亦都擁有投票權,但是我們不能夠過問或者參與公司的日常經運作。只能夠在一年裏面的兩次業績報道會上,得到公司的最新情況。有一些人說買股票非常高風險,某程度上我認同呢個說法,因為如果我們遇到一些不盡忠職守的管理層,那麼我們的股票價值很有可能會跌得好慘。例如有一間公司,我以前覺得它是很有潛質的,亦都做了短時間的炒賣。不過我慶幸自己收手收得快,沒有盲目眷戀這隻股票。如果不是的話,今天我可能會輸得很慘。這間公司便是冠軍科技 (92)。它以前都算是一隻明星股,賺錢盈利個非常之強。可惜在2018年透露了,為一批文化產品要撥備$40億元。天啊,一間原本都屬於科技公司的企業,竟然無端端買入了幾十億的文化產品,而且還要大幅地貶值$40億元。這樣的管理層,實在相當之可恨。如果是在清朝年代,真的要推出去午門斬首。
李嘉誠和他的班子,一向實力強。在李嘉誠主政的時候,東征西伐,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現在傳至第二代,李澤鉅本身亦是一名精明的大當家,加上他的班底,實力亦都非常足夠。李嘉誠曾經也說過,早在未退休之前,其實整間企業都已經由李澤鉅主政,李嘉誠亦都滿意李澤鉅的表現,四平八穩。我們這些小股東,要找的便是這些值得信賴的「代理人」。對我來說,李嘉誠是一個最忠誠的代理人。以他的個人才幹,每年企業可以發放一兩億的薪金給他也不為過。但是李嘉誠卻每年只在公司拿取$5,000元的董事酬金。就是在以往的和黃企業裏面,每年也只是拿取$50,000元的董事酬金。這樣的代理人,真是世間罕有。老實一點說,李嘉誠這樣的代理人,直至到退休前,其實已經幫很多小股東省下幾十億的薪酬。

像李嘉誠這樣熱衷工作,忠誠於股東的代理人,世間不多,可遇不可求。還記得幾年前李嘉誠說要將長實和和黃合併,他斬釘截鐵的說,合併後一定會為股東帶來利益。那時候股東們的鼎力支持,是史無前例的。最後當然兩間大公司合併成功,亦即是衍生了今天的長和集團 (001)和長實集團 (1113)。至於李澤鉅,他有沒有搵小股東笨呢?我想來想去,也沒有發覺他真的搵小股東笨。不過很多長江基建 (1038)的小股東可能會怪責他,令到公司的股價長期積弱。但是老實說,我也持有長江基建的股份,但我從來沒有怪責過他令到股價積弱。

李澤鉅曾經說過,他的責任是要為股東們謀取最大利益。也即是只要能夠好好的經營一間公司,令到公司有盈利,令到公司可以派發股息給股東,能夠令到業績年年有進步,已經是有了交代。至於股價的變動,說真一點,真的不是李澤鉅能夠控制之內的事情。如果他能夠控制長江基建的股價升跌,那便是造市,是犯法的。雖然李澤鉅沒有李嘉誠那麼慷慨,每年只收數千元的董事酬金。但我覺得也沒有太大問題,只要李澤鉅能夠公平對待小股東們的利益,他的年薪薪酬接近兩億元,也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有很多資深的投資者已經勸戒過我們這些小投資者,不要和李嘉誠做生意。因為往往拿不到利益,反而還會吃大虧。因為李嘉誠的眼光往往比我們準確,不是嗎?看看幾年前的出售中環中心的一役,和李嘉誠父子交手的投資者,會有好下場嗎?那可以怎麼辦?當然要和李嘉誠站在同一立場,買他的股票。只要有大茶飯食,我們這些小股東都能夠按比例收到一些利益。

就好像最近出售了歐洲電訊鐵塔業務,據說一部份回籠資金將會用作為回購股份用途。雖然還未知道會攞多少金額出來作為回購股份之用,但我相信肯定對股價會有提振作用。管理一間公司並不容易,管理一間環球性而又擁有超過32萬名工人的大企業,談何容易?李嘉誠便是李嘉誠,李澤鉅便是李澤鉅,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創業需難,但守業更難。我們這些小股東只能夠盼望着李澤鉅能夠做好代理人這個角色,不佔我們便宜,而且為我們謀求最大利益,善待我們這些小股東,我們便感到心滿意足了!三月中之後,長和系將會陸陸續續公布全年業績。今年的外幣匯率都有良好表現,希望這個因素會為每一間長和系旗下的企業帶來好消息。尤其是長江基建,已經是連續22年增加派息,希望這個良好的傳統能夠延續下去,不要令到小股東們失望,這便好了!


Saturday, 13 February 2021

2021年的不敗股

恭喜發財,恭祝各位讀者今年投資事事順利。我一向最怕是過農曆新年,因為世界好似停頓下來一樣。因為農曆假期,年三十已經只有半天的股市,再加上起碼有三天假期 (初一至初三),股票市場要停止好幾日,沒有太多的金融新聞,對於一個熱衷經濟新聞的我來說,實在是悶到抽筋。好彩今年的年初一至初三,是在星期五六日,這樣才令到沉悶的生活快一點過去。剛踏入年初一,我便得到第一份利是。沒錯,雖然香港股市仍在休息,但是好彩還有美國股市繼續可以買賣,我便是在大年初一出售了台積電 (TSM) 的股份,做出了牛年第一個獲利盤,想起來都很開心,不過心情也有點忐忑,是否我放售得太早呢?哈哈,人總是這樣貪婪的,有盈利之餘,還想賺得更多。今年內要戒掉這種思想,要學懂感恩,這樣生活才會愉快的。
踏入牛年,我能預見兩間公司會立於不敗之地。所以這篇文章便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兩間公司其中一間便是我在大年初一賣出的台積電 (TSM)台積電,我說它不單止在今年立於不敗之地,而且在可見的未來仍然能夠雄霸一段時間。至於另一間公司,在這篇文章裏面就不會說了 (因為篇幅問題),等待將來有機會才和大家分享一下。所以這篇文章主要集中講述台積電的現在和未來動態。

台積電股價近期升得好快。而我對自己那種後知後覺,不能夠在黃金時段買入這間公司的股票,感到非常可惜。此話怎說呢?讓我慢慢道來。

話說兩個月前(2020年12月中),我和一位朋友正在飲下午茶,突然我朋友的電話響起來,看着我朋友接聽電話,看着他生氣的樣子,便知道電話裏面所說的內容,肯定和他做生意有關連。當我朋友講完電話後,便是唉聲嘆氣。原因是他向內地一間公司 (華潤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購入了一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晶片,雖然我沒有詳細問是什麼類型的晶片,但根據我朋友所做的貿易生意,應該是和電器或者電子產品有關的晶片。但別看小這些電子產品,沒有晶片,電子產品便不能夠推出市面售賣

朋友對我說,他所訂的晶片數量,現在只能拿取一半。另一半晶片的訂單,便要取消了。我朋友說,從華潤集團所得來的晶片只得一半,他怎樣他的客戶交代呢?我朋友還透露,除了晶片缺乏之外,晶片的價格亦都提高了15%~20%。當時我只是聽着聽着,沒有太大留意,原來這些普通晶片的缺乏,背後絕對不是一件簡單單一事件,竟然是全球性的問題。
如果我當時能夠在朋友說出晶片缺乏的情況下,聯想到台積電的話,那我便發達了。很可惜的是,我認為我朋友所謂的普通晶片,和台積電所生產的高端晶片不會有相連的關係和影響。但是這便是錯了。因為在一個月之後 (2021年一月中),報章陸陸續續都有缺乏晶片的新聞報導出來了。哎呀,我才意識到一個月前我朋友說晶片的缺貨,到現在才被大幅地報導出來。雖然是遲了一點,比較後知後覺,但也決定再次買入台積電的股份,看看自己後知後覺的投資理念是否走對路,在大年初一賣出台積電的股份,獲利而回,便知道我一個月前所做的決定,是走對了路哈哈哈!!!

各位讀者如果有看一些國際新聞,亦都知道德國政府竟然去和台積電傾談,目的便是要台積電加緊生產汽車所用的晶片。因為缺乏了晶片,德國的車廠很多都要減少產量。這可不是說笑,德國的汽車,為國家帶來巨大的財富和GDP,一下子的減產,影響的層面卻是很大範圍,所以德國政府不得不出手,跪求台積電加快生產晶片。除了德國有問題,日本和中國的汽車業務亦都受到晶片短缺而需要減產,受影響的程度不在於德國之下。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已經進入數碼世界,進入的不只是互聯網世界,而是進入物聯網(IoTs)世界。除了汽車需要晶片,很多電器都需要晶片,很多電子產品都需要晶片,包括了電腦,手機、遊戲機等。根據報章所描述,Apple公司已經包起了最少一半由台積電所生產的納米晶片,目的便是要令到自己所生產的蘋果產品有一個穩定的供應量給市場。早前我希望買一個iPhone 12 Pro的手機送給太太,到現在還是沒有現貨,可想而知芯片的缺貨,已經到達了一個頗為嚴重的地步。
現在全球能夠生產高端的晶片 (七納米或以下),大約只也只有三間公司,分別是龍頭的台積電 (TSM)、第二名的Samsung,和第三名的Intel (INTC)。蕭若元先生在他的片中提及過,荷蘭的ASML是全球唯一的一間能製造晶片的機器公司。據說每年只能夠生產70多部晶片製造機器,有50部以上,被台積電收購了,餘下的20多部便是Samsung和Intel瓜分了。所以能夠生產高端的晶片也只能夠是這三間公司了。其中以台積電最為厲害,不單止能夠生產納米的晶片,而且還繼續向三納米和兩納米的晶片繼續進發,遠遠拋離其他對手。
我也認同蕭若元先生所講的,要建立一間晶片工廠,投資龐大,動輒也需要過百億美元的投資。所以有很多公司有這個心想去投資,也沒有這個膽量和財力去投資。萬一投資下去,但生產不出晶片來,百多億美元的投資便會化為烏有,所以現在根本沒有企業願意加入生產和研發高端晶片。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積電便能夠順理成章的慢慢壯大。如果Samsung和Intel做得不好的話,很有可能連他們的市場也會被台積電吞掉了。尤其是Intel,在七納米晶片的製造上已經出現問題,要延遲生產令到Apple (AAPL)公司和Microsoft (MSFT)公司都非常不滿,現在已經轉用了由台積電生產的晶片了。所以如果Intel管理層還是沒有加以改善的話,這間公司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少,所以投資者在投資在這間公司身上的時候,必須要三思而後行。反觀台積電,越來越趨向壟斷,可以將晶片的價格推高,提高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所以它的股價都可以升得那麼快。
我在YouTube拍片講台積電,那一集應該是第147集。發佈的時間是2020年9月28日,當時在片中提及過,台積電的股價是$78.88美元一股,現在的股價是$139.16美元一股,在4個多月,股價增長了76.4%,簡直是一隻神股。雖然它的市盈率已經高達62倍,但因為它的領導地位實在太突出了,亦都沒有其他公司可以取代它的龍頭地位,所以我相信它的股價在不久的將來便會直撲$200美元大關。寫到這裏,我開始有點後悔在大年初一以$138.5美元出售了。現在只能夠祈求,它的股價會突然間大跌一下,好讓我再次擁有它,感受一下股價值撲$200大元的感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一按以下的連結:

以下是台積電在這兩個月股價的變動情況:
2020年12月14日,當時的股價是$103.56美元
2021年1月14日,當時的股價是$126.45美元
2021年2月13日,現在的股價是$138.55美元

2020年,台積電的收入增加了25.2%,純利更是大幅增長48.7%。它的增長勢頭在新的一年將會繼續創高峰。例如2021年一月份的總收入,已經增長了22%。而這個全球晶片的短缺情況,相信在這一年裏面都不能夠解決,原因是每一間晶片製作公司的產能已經達致極限。現在只能夠等待ASML生產多一些製造晶片的機器出來,晶片短缺的情況才能夠得到舒緩。所以在2021年裏面,我夠膽大膽假設,台積電可以一次調高晶片的價格,至於生產方面只能夠在極限之下輕微的增長。不過無論如何,只要晶片價格能升,產量能夠提高,收入 (Revenue)自然會大幅上升,最後盈利 (Net Profit) 亦都會有可觀嘅增長。如果真的是如此,它的股價便不需要受到市盈率 (P/E Ratio)的限制,股價可以繼續向上升。

在科技股的世界裏面,PE的高低已經變得不太重要了。看看現在Tesla的市盈率,高達1,246倍,便知道用PE來計算公司的前景,已經不合時宜。可見的未來,台積電依然能夠獨大,即是說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可以威脅到它的江湖地位。加上我們這個世界對晶片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前景相信是一片光明的,信不信由你。



Sunday, 7 February 2021

移民後的徬徨

 

最近香港電訊 (6823)公布了全年業績。全年盈利增長輕微,少於1%,不提也罷。反而我將重點便放在它的派息方面。2019年全年派息$0.7038元,今年2020年,全年派息$0.7107元,亦有輕微增長。以現在每股股價$10.38元計,股息回報率大約6.85%。你可能會問,香港電訊的業績報告和我們今天的題材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我是想帶出一個信息,最近很多移民的訪問片,無論是移民去英國還是加拿大,他們最擔心的是找不到工作,然後看着自己的積蓄,一點一滴的消耗,那種無名的不安全感,便會湧上心頭,徬徨得很。

我非常明白這種看着自己財富不斷流逝那種不安的感覺。看着那些片,那些被訪問者都是30來歲,工作上一段時間,有一些還是專業人士 (雖然未有提及是那一項專業),但相信收入應該還是可以的。不過我相信這些30來歲的年青人,在香港未變成這個樣子之前,有可能儲蓄不多。當真正要離開香港的時候,帶着的積蓄可能真的不太足夠。這些年青人如果能夠帶着$2萬英鎊到英國,能夠節儉的使用,相信捱上一兩年並非問題,用一兩年時間去尋找工作,相信即使找不到一份全職的職業,兼職的職業應該也能夠找到。我還記得在看蕭若元的片時,他提及過他的親戚在英國開餐館,時常都找不到員工工作。如果根據他的推論是沒有錯的話,只要這些年青人能夠放下身段,投身飲食行業,相信要有溫飽並不困難。
做餐飲業有一個好處,便是理論上應該有免費的餐可以食,這樣可以為你省下買食物的金錢。我以前在加拿大讀書的時候,認識兩位來自中國的小孩子,他們讀書很用功,但因為家庭能力負擔有限,所以兩個人要偷偷的去中國餐館打工。餐館的老闆對他們也不錯,經常都有食物送給他們,所以他們在食物方面已經解決了。同樣地,無論去到英國還是加拿大,只要能夠在餐館工作,便能省下一大筆買食物的金錢。我很明白財富越多,安全感才會足夠,所以也希望這一批移民海外的年青人,能夠努力不懈,在新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繼續為未來打拼。

我這篇文章主要想提及另一個故事。一對將近60歲的夫婦,他們有一層樓,已經供完,市場價值大約是$800萬港元,兩夫婦手上還有現金加投資,總值大約$200萬港元。他們準備移民加拿大 (其實也不算移民,只是希望疫情過後可以到加拿大重新新生活)。以他們這種年紀,過到加拿大要找到工作,似乎更加困難,但他們問我的問題是「帶$1,000萬港元 (大約有$165萬加元) 到加拿大能生活嗎?」,哈哈,我一聽見這個提問,哈哈大笑起來。擁有着$165萬加元都不能夠在加拿大活下來,相信99%的加拿大人將會全部死去。
雖然我已經離開了加拿大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最近有好多香港人在加拿大拍了很多生活的片,尤其是在超級市場買東西的片,可以反映出,大部份加拿大的食物都比香港平。只要兩公婆能夠在家中煮飯吃,不要外出消費,其實食物的費用不會太多。我的加拿大朋友告訴我,他們兩夫婦每個月的食物費用大概$500加元左右,養車的費用$100加元,反而是互聯網的費用大約要$100加元,比香港貴了很多。當然如果這對香港夫婦朋友要在加拿大生活,也必須要買保險,每個月大約$800加元左右。假設我朋友是租屋住的,平平哋的可以住在加拿大人的basement,平平哋每個月大約$1,000加元。所以加起來,相信一個月大約的總使費$2,500加元已足夠了,也即是一年下來,大約要$3萬加元(少於$20萬港元)。
在財務方面,$165萬加元,每年用$3萬加元,要55年才能用光,相信我朋友應該沒有那麼長命。哈哈。另外財務上嘅安排可以有很多組合,我剛才不是說過,這一對夫婦只想在加拿大住,未必能夠移民加拿大,所以在香港的房子,可以出租,一年應該也可以收到$20萬港元的租金,已經足夠他們在加拿大的所有使費。

如果房屋真的出售了,套現回來的$800萬港元,只要能夠小心投資,回報率在5%左右,相信應該不難。我說笑的和他們說,一部份資金投放在中國移動 (941)身上、一部份資金買入中電 (002)和港燈 (2638),再將一部份資金買入李嘉誠的長和系公司股份,要平均得到5%的回報率應該不會太困難,$800萬港元,收到的股息可以高達$40萬港元,看來真的可以輕輕鬆鬆在加拿大過一個平淡又安全的人生,哈哈!
這對夫婦不是還有大約$200萬港元的現金嗎?我再次說笑的和他們說,去到加拿大,馬上開一個美股投資戶口,閑事沒有什麼事做,炒賣一些良好的美股,一個月要賺到$1,000美元 (大約1,300加元),相信並不困難。我經常推薦的Microsoft (MSFT)、Apple (AAPL)、台積電 (TSM)、Lockheed Martin (LMT),輝瑞 (PFE) 都是良好的股票。能夠每個月在美國股票市場上賺到一些額外的收入,幫補一下每個月在加拿大的生活費,又不用太操心,不是很好嗎?所以去到加拿大第一份工便是炒股。其實我都是朝着這個方向進發,如果在加拿大不能夠找到工作做,這就是可以自己創業,炒美國股票也算是一盤生意,大家認同嗎?哈哈。
英國、美國、澳洲、和加拿大都向香港人伸出援手。要走的始終都會想盡辦法走,要留下來的最終也會繼續在香港生活下去。其實我覺得這次四眼聯盟的做法對各方面都有好處。以加拿大為例,地大人少,有多一些生力軍移民去加拿大,對它的經濟絕對有幫助。而且我們香港人過去的,絕對不會空手而去,相反會帶足夠的資金到加拿大生活、創業、和居住。至於那些很想離開香港的香港人,現在提供了一個比較寬鬆的渠道,將來在外面是好是壞,各安天命,不過起碼現在能夠有這種機會,不是很好嗎?

至於中國方面,相信仍有很多才俊嚮往香港的生活。如果香港真的有大量的人離開,相信中國也能夠令更多中國人來香港居住,把失去的人數全部填滿,甚至會有更多的內地人來到香港,把人口的數字從700多萬人,推向1,000萬人口的邊緣,到時香港的樓價,可能會繼續創高峰,這不是很好嗎?中國、香港、加拿大,形成一個三贏局面,各得所需,皆大歡喜!

我投資在香港電訊身上有一段日子,大概也接近半年,它的股價波動很少,但能夠維持派息,我已經很滿足了。現在把錢放在銀行,根本沒有利息。只要股價保持平穩,能夠賺取接近7%的回報率,相信應該要滿足了,做人不能夠太貪心。而且5G才剛剛出爐,相信還有大把發展空間,而且靠着5G的周邊產品也會陸續出現,但願香港電訊業務能夠平穩發展。它的母公司電訊盈科 (008),剛剛公布業績,反而虧損了$10億元,看來我投資在香港電訊身上,應該是走對了路。
前一陣子,我有位朋友講出一個詞彙「舒適圈 Comfort Zone」。我們人類絕對有惰性,只要現時的生活過得去,便不想去改變,這是人之常情。尤其香港那麼好,衣食住行樣樣都好,一下子要去到一個新地方,重新生活過,談何容易。加拿大有很多地方都非常之鄉下的,如果你身處在當地,有時恍如回到80年代的香港。但我想在這裏提出,我們只要能夠挑戰自己,能夠有勇氣跳出自我的舒適圈,我們往後的命運可能會截然不同。我人生試過兩次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出來的效果是你意想不到的。例如第一次,我作出人生一個最重大的決定,要離開香港到加拿大讀書,從頭學起。過程雖然辛苦,但我總算也拿到一個好學歷回來,不單止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亦改變了我下一代的命運。不錯吧?第二次我再次跳出舒適圈,便是去北京工作。請大家記住,我不是去北京最繁華的地方工作,而是去一些窮鄉僻壤工作,我最終捱得過,認識多一種語言,認識多一種文化,同時亦加強了自己的職業背景,或多或少都有幫助的。至於我第三次挑戰自己,可能就是要在回到加拿大生活,如果你現在問我怕嗎?我的答案是「很怕」,但我相信自己嘅能力和財力,比起20多年前的小夥子,已經不同了。

我的最後想法是這樣,若然真的在加拿大混不下去,最多死死氣回來香港。若果到時的香港不給我回來的機會,也沒有所謂,因為我已經準備了客死異鄉!連死我也不怕,還有什麼可怕呢?在YouTube有一位仁兄拍了一條片,在片尾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不要為明天的生活而憂心,一切交給主,祂會引領你的」,亦即是說「隨遇而安吧!」。


Monday, 1 February 2021

香港股市需要改革

我現在是雙線發展股票投資。一邊繼續在港股搵食,另一邊跑到老遠的美國股市搵食。多得互聯網的面世,無論買港股還是美股,都是相對方便的。買美股唯一要做的是在投資之前,必須要把港元變成美元,然後才可以買賣美股。除了有這一重的變化外,其他的和平時買賣港股的情況差不多,基本上沒有難度。


最近香港政府據說財困,因為在2020年赤字可能高達$3,000億港元,所以財爺諗住加税,幫補一下。所以市場不斷吹風,加税的地方可以來自股票市場,因為最近香港股票市場非常興旺,每天成交額都在$2,000億元以上,理論上可以加多少少印花稅,不以為過,又可以幫輕一下財政負擔。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所以我拍片的時候說笑的話,加税可免則免,但不妨天天都有交易日,即是一個星期七日都能夠買賣股票,哈哈,多好啊!
當然有一些人會說:「痴線嘅咩,一個星期開足七日市,想做死人呀?股民不是沒有得休息?」每一個人一天裏面都有24小時可以利用。這24小時裏面可以分開兩部份,第一部份叫做休閒時段(Leisure Time)。第二部份叫做工作時段 (Working Time)。休閒時段故知然給我們時間休息和娛樂。工作時段當然便是要埋頭苦幹賺錢的時候。港交所每天由早上9:30開始至到下午4:00收市,中午還有一個小時休息時段。即使你是一個專業的散戶投資者,每天的工作時間也只需要5.5小時,仍然有大把休閒時段可以給你好好利用。況且在交易時段中的5.5小時內,你也無需要分分秒秒的看着股價的變動。所以理論上即使香港股市一星期開足七天,相信對大部份的散戶不會造成太大的不方便或者是麻煩的。反而天天有得交易,投資者有心靈上的寄托,在疫情之下,可能更好也說不定。

沒錯,很多上市企業一星期只工作五天,所以週末時段便沒有了商業活動,也就是沒有了消息來作炒賣活動。不過大家要記着,雖然大部份企業週末時段都在休息,但國際形勢卻是每1分每1秒都在轉變。例如新美國總統拜登在週末突然被刺殺,這個震撼的消息要留待下個星期一才能在股票市場上反映出來,後果可以很恐怖的。
我經常和朋友說笑,週末的48小時,可以出現很多巨變,如果不能夠在股票市場上馬上反映影響出來,將所有壓力累積至下個星期一開市的時候才在股市身上反映,到時的影響可能大到不能想像,這個就是我其中一個原因覺得股票市場基本上應該要有7天的運作。

當然,現在的條件可能未必可以令到股票市場可以做到24小時運作,每星期七天的交易日。但若果不久的將來,所有的交易過程都能夠完全自動化,完全在網上交易,完全無需人手操控,那麼24小時運作,7天的交易日,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以前,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發生的,其實到了今天,已經變得普遍起來。不是嗎?

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買賣股票,要查詢即時股價,是要付費用的。例如銀行只會提供每個月500次的即時股價查詢服務,過了這個次數,每查詢一次,收費便是$0.1元。但是現在呢?到處也能夠提供免費的即時報價服務。時代在改變,以前認為不可行的,不是通過改革,慢慢變得可行起來嗎?

另一個需要改革的地方便是股數的問題。投資美股,可以一股一股的去買。以我為例,買入蘋果公司股票的時候,第一注先買入30股。如果股價繼續跌,我便繼續買入10股、10股的買入。一方面可以盡量將買入的平均價拉低,另一方面亦都可以因應自己的現金狀況決定要買入多少股,這樣變成我的投資靈活性大增,絕對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香港,買一間公司的股票,使用「一手」為單位。例如買一手騰訊,每手是100股,以每股$681.50元計,入場費便要$68,150元。這樣的入場費,對一些年輕的投資者來說,投資壓力相當之大。在股價持續下跌的時候,因為每次都要拿出為數不少的投資額,往往溝貨不成。即使明知股價已經跌至低殘水平,也是無能為力。為何不能夠好像美國這樣,讓人們一股一股的去買呢?香港這種舊式的買賣股票方式,是否有需要作出一個改變呢?
買股票要「一手」的去買,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這個便是「碎股」的問題。有一些上市公司,在派發股息的時候,可以有兩類選擇。第一,接受現金股息。第二,接受以股代息。如果選擇以股代息的話,投資者便會收到「碎股」。另一個情況,月供股票,亦都會收到碎股。收到碎股之後,在出售的時候,往往股價都要比市場價格低好幾個價位,甚至更多。其實我實在不明白,碎股不是股票嗎?碎股沒有投票權嗎?碎股分享公司的盈利是會少了些嗎?如果以上的問題都是否定的,那麼為何要對這些「碎股」那麼不公平呢?一手一手買賣的股票,就是「正股」,就是正價。不足一手買賣的,便是「碎股」,價位便要低些,多麼的不公平,多麼的無奈。

所以我認為港交所 (388) 應該要檢討一下這種買賣的制度是否需要改變。有實力的投資者,不會因為取消了以「一手一手」買賣的制度而買少了股票。相反取消了以「一手一手」買賣的方式,卻能夠吸引更多的年青投資者,或者沒有那麼多本錢的投資者加入投資行列,理論上對每天的成交金額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最近看着香港股市興旺,亦看着實體香港經濟不斷衰落。原則上,股市上面的表現應該能夠如實反映香港實體經濟的狀況。很可惜,似乎實體經濟和香港股市跑得越嚟越離開了,完全找不到邊兒。我們一向倚賴的指數「恒生指數」,亦已經不是我們所熟悉的。舉個例子,最近曾經有一天,香港恒生指數升超過700點,但一個怪現象出現了,大部份香港的地產藍籌股都是報跌的,銀行的藍籌股亦同樣地下跌的,只有一枝獨秀的中資股才能夠向上升,而且升幅令你既羨慕又妒忌。
很早很早以前,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已經和香港的朋友閑談是說過了,北京的經濟發展快得不可思議,就好像一個小孩,未學行已經懂得跑步了,而且跑得越來越快。我那時候還是在擔心,一個跑得快的小孩,一旦失去了重心,跌下來便會很痛了。這句說話也說了10多年,今天中國的經濟依然還是向着前方衝呀衝!而且在2020年全球的災難之下,也只有他一個國家能夠擁有經濟的正增長。不能夠用不可思議去形容,但也可以用「奇蹟」來描述他的經濟狀況。
看着香港現在這個狀況,我的感覺和描述北京的狀況差不多,香港的股市跑得越快,我便越擔心。金融股市塌下來的時候,那一種快,是沒有人逃得過的,所以在投資香港的股票時,大家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貪勝不知輸」現在經常印在我腦海當中,我要小心翼翼的去投資,寧願少做少錯。因為我的三年計劃,已經進入第二年,能夠安然渡過是我最大的期望,然後便會進入我的計劃第三年。你們可能會好奇想知道我的三年計劃是什麼?其實也是為了家庭的計劃,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卻渴望計劃能夠順順利利完成,香自己和家人有一個好的交代,

在2020年初,我以為這一次的疫情和2003年的沙士疫情差不多,破壞力雖然強,但很快便會完結。勢估不到,這個疫情會拖延至今年,而且相信在2021年的上半年都不能夠回復過往的平常生活日子。外圍的環境更是慘痛。即使有疫苗能夠讓我們去接種,但相信今年的全球經濟,也只能夠在悽慘的情況下完成。看來唯一可以期望的便是,展望2022,這樣才比較實際。
我唯一信念不變的投資方向便是,未來是科技的世界。科技將我們這個世界改變了,也改革了。看看最近美國那些科技巨人公布業績,成績都非常理想,疫情之下,有新的常態,這是很正常的。最近全球的芯片荒,令我再次投資在台積電 (TSM) 身上,我從不貪心,只希望在這趟渾水上,撈到一些好處,哈哈,希望不是貪字得個貧!
多謝各位一路以來的支持,農曆新年將至,我在此誠意祝福各位身體健康、投資順利、永遠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