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7 October 2019

Facebook 的 Libra 虛擬貨幣


前言
原來在我的文章裏,用中文鼓勵大家為我按一按廣告,也被Google的系統發現了。如果最近大家有入來我的網誌裏一看,便能夠看到我的廣告版面是一片空白的,因為我又再一次被罰停賽了,實在太過分啦!根據Google對我所發出的信息說,不能在文章鼓勵他人為我按廣告,只可以是那些讀者自願之下才可以,有這種說法的嗎?

我已經很隱晦地請求大家的幫忙,但是Google的系統偏偏就是和我過不去,總是要把麻煩放在我的頭上。我將來會在YouTube片中,向各位請求幫我在文章中按一下廣告,哼,看看Google還能奈得我什麼何!
文章主要內容
自從香港六月份開始了反政府示威之後,局勢一直都沒有緩和的現象,反而另整個社會變得更加撕裂。以前無論怎樣,也沒有想像過香港會變成如此田地。過往香港經濟衰退,絕大部份都是由外來引起的,所以我原本覺得香港本身的基調是很安穩的。直至到最近,看來這個基調已經不太穩妥了。正因如此,也害怕自己的積蓄只放在香港,也不太安全。所以便埋首研究美國股票 (其實買入美股,算不算已經將一部份財富調離香港,我也不太搞得清楚,請問有沒有高人可以指點一下呢?)

說真的,隔山買牛,始終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我第一個堅持,便是要買一些實力股。第二個堅持,一定要買科技股,因為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由科技所帶動的。我前前後後,一共投資了四隻美國的股票,它們分別是微軟 (Microsoft)、英特爾 (Intel)、輝瑞 (Pfizer)、和面書 (Facebook)。

其中英特爾 (Intel) 已經賣出及獲利了。唯有再等待下一次可以買回股票的機會吧。至於我的微軟 (Microsoft) 股票,也能獲利,但是仍未到達我心目中可以賣出的價格水平,所以唯有繼續持有,等待著有好價錢才賣出的日子來臨。

至於輝瑞藥業 (Pfizer),到目前為止,仍是虧本的,原因是我買得太急,竟然在高位時買入,記得第一次買入的時候是在七月中,當時的價格是$42美元多。隨着輝瑞股價的下跌,我分別在$39美元和$36美元分別在買多兩次股票,可惜它的股價依然未有起色,只是浮浮沉沉的在$35-$37美元之間徘徊。

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藥業股是比較平淡的,不會好像科技股這般突然之間大升或者大跌。藥業股的股價能夠爆升,只能夠靠研發出新藥去刺激股價上升,所以擁有這隻股票必須要有強大的持有力和忍耐力。輝瑞這間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藥業企業,所以它符合我第一個投資美國的條件 (買一些實力股),而且它的市盈率亦都不高,只有16倍,是在正常合理水平,所以不怕持有。

至於我最近看重的Facebook,也是屬於蝕本貨。此話何解呢?話說在六月中左右,突然看見一段新聞有關於Facebook將會發行網上虛擬貨幣 (Libra)。我覺得Facebook管理層非常勇於創新 (Innovation),而這也是一場非常大的賭博。如果能夠順利發行這種虛擬貨幣,將來Facebook便會成為世界的霸主,到時股價會怎樣升法,我真的不敢想像。當然,要推出這一種虛擬貨幣,困難必定重重,但是只要過到這一關,Facebook的前途將會是無可限量。

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曾經有一些經濟題材令我的學習處境非常痛苦,其中一種題材便是「外匯 Foreign Exchange Rate」。每一個國家,只有一個法定的官方機構 (即是中央銀行) 能夠發行貨幣,以全球接近200個國家來計,就有近200款的國家貨幣。如果國與國之間沒有貿易往來,那也就沒有所謂,反正自己國家發行的貨幣,就只能在自己的國家地方上用吧。但是當全球所有國家進入一個地球村 (Globalization) 的環境下,國與國之間的往來便會多了,這便產生了外匯市場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外匯市場,相信是全世界最活躍的市場,也是交易額最高的市場。根據統計,外匯市場每天要處理的貨幣交易總額高達$6.6萬億美元。冇錯,你沒有看錯,我亦沒有寫錯,每天的平均交易額高達$6.6萬億美元。

試想一下,有一個香港人,先要去日本遊玩,然後回港後再到英國倫敦公幹。這位香港人,先要在香港換取日元,方可在日本遊玩時用。當這位香港人回到香港的時候還有剩餘的日元,那怎麼辦呢?如果下次再去日本的話,這位仁兄可以把餘下的日元儲蓄起來,等候日後再用。但是如果這位仁兄不在去日本的話,他只能夠將剩餘的日元,換回港元。

另外,這位仁兄又要再到英國倫敦公幹,所以又要去銀行將港元轉為英鎊,方便日後在英國的時候可以運用。這種來來回回的匯率轉換,又浪費時間,又很轉折。所以我一直都在想,為何全球沒有單一貨幣,這樣大家去到地球的任何一角,也無需要再轉換貨幣,多麼的好!又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資源,為何就沒有人提出這個方案呢?

當然,我們看過某些國家聯合起來,共用同一貨幣,這便是歐元。甚至當時的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也曾經希望亞洲地區也可以搞一個「亞元」出來。當時我已經覺得這個念頭非常不錯,可以將全球那麼多不同國家的貨幣盡量減少至只有三至五種國際貨幣,這不是很好嗎?

弄出一個世界貨幣出來,當然有利有弊。如果這個Libra真的可以面世,相信全世界所有銀行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其實我們平常去銀行轉換其他貨幣,也有買賣的價錢,銀行便是從差價中賺取利潤。舉個例子,有一個香港商人準備去英國公幹,所以便到匯豐銀行換取10,000英鎊。如果匯率是10.243的話 (匯豐銀行出售英鎊給予香港商人),即是這位商人需要動用港幣$102,430才能換到一萬英鎊。

如果突然間這個香港商人取消去英國的公幹,那麼他自然要把已經換回來的10,000英鎊,再換回港幣,於是乎他又走去匯豐銀行,而匯豐銀行肯接收這一萬英鎊的匯率是9.971。即是這位商人出售10,000英鎊於匯豐銀行,最終只能收回$99,710港元。一來一回,銀行便賺了這個商家港幣$2,720元的外匯買賣差價 ($102,430 - $99,710),你說好不好賺?

所以如果Facebook的Libra真的面世,所有銀行的外匯部門都要關閉。銀行固然賺少了錢,亦都有一大班外匯界的精英分子會失去工作,推高失業率,對經濟絕對沒有任何好處。

時代是必須要不斷進步的。Facebook的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年紀輕輕,卻有着雄心壯志,希望用Libra虛擬貨幣再一次顛覆這個世界的運作。將整個世界的運作變得更加簡單、更加有效率。當然,在轉變過程當中,一定會受到很多制肘。始終這是一個驚世的舉止,從來沒有人做過的。

Libra 和 Bitcoin 有沒有分別呢?第一,在管轄方面,Bitcoin是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去管轄的。相反,Libra會由一個龐大的組織去管理 (必須要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支持)。第二,Bitcoin 純粹是某人創造出來的,本身價值奇低。後來經過炒賣,才見到今天的天價 (最高峰時,每一個Bitcoin,價值超過$20,000美元)。相反,Libra 將會有其他的硬貨幣在背後支持 (例如美元,歐元,英鎊等等)。所以最終Libra可以變回其他貨幣。第三,Bitcoin最多的發行量是2,100萬個,而Libra是因應有幾多硬貨幣在背後去支持,所以理論上,Libra貨幣是可以無限量的發行。

所以總結就是,Libra的面世,能夠令到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在網絡上做買賣,不受地區阻隔、不受貨幣的轉換限制、容易清楚明白一件貨品的真實價值。例如一個英國生產的名牌手袋,在倫敦價格是1,000 Libra, 在香港是1,200 Libra, 我們很快便能夠意識到,同一個手袋在香港是比較貴的。

當然亦都有很多專家擔心,這種新的貨幣將會成為洗黑錢的來源。當然,這些複雜的問題不是我們平常人可以解決的,只可以靠一批專家,為我們制定一些框架和制度,令到我們可以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面,放心的去用這種新的貨幣 -- Libra。

這個世界便是這樣,那一間企業能夠霸佔了一個市場,那一個便是盟主。就好像微軟的操作系統 (Operating System),就是雄霸了整過私人電腦市場。Google的Android系統,也就是雄霸了整個流動電話市場。至於Facebook也不示弱,其下的WhatsApp 也變成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種通訊軟件。所以如果Facebook能夠再佔據這個虛擬貨幣市場,將來Libra便會成為網絡上的主要貨幣。

有一樣事情,我們必須要承認,就是在網絡上消費已經會成為一個主要的趨勢。所以有一個穩定、可靠的網絡貨幣早晚都會發生的,問題是由那一間機構去提出這個想法。幸運地,提出這個方法的公司便是Facebook,而不是阿里巴巴或者亞馬遜。

踏入2019年Facebook的第一季度業績,營業額雖然升了26%,達$150億美元,但因為成本急速上升80%,所以最終導致第一季的盈利急跌51%至$24.29億美元。

踏入第二季度業績,營業額雖然亦都上升了28%,達近$169億美元,雖然營運成本已經有所遞減,但增幅仍然高達66%,所以導致第二季的盈利只有$26.16億美元。和上一季比較,雖然增長了7.7%,但若果和2018年第二季作一個比較,盈利跌幅高達49%。

至於2019年第三季的業績,應該很快會公布。根據市場的預測,第三季的業績會比第二季的業績更好。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到底成本能否繼續控制得宜,如果可以的話,相信盈利第三季會繼續有好的改善,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現在Facebook的股價大約徘徊在$188美元左右,市盈率大約是32倍,對一間科技股公司來說,這個市盈率並不算高,可以接受。

但是有一樣東西必須要承認,在這個多媒體的市場裏面,Facebook都面對着高度的競爭,所以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革,才能夠令到自己公司的產品不會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所以投資在Facebook身上,擁有着賭博的成份,它的新產品Libra,能否順利在2020年中推出,大家都不清楚,但我相信這種產品絕對有需求的,早晚都會在市場出現。

作為一個小投資者,如果想得到一份豐厚的回報,我們的眼光必須跑在別人的前面。你看看李嘉誠,自己的家族不斷投放資源在科技股身上,我相信他的私人財富已經膨脹了不少,這就是因為他有遠大目光。我們不能夠和他相比,但只要有他眼光的百分一、或者千份一,也能夠足以令我們有一個豐盛的回報。

所以我們不應被地域限制,只投資港股。現在的科技已經能夠拉近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投資在別的地方,也變得方便起來。我重申,未來肯定是科技的世界,就算不投資在Facebook身上,也應該找找其他的科技股票,Microsoft和Google是我最看重的公司,將來有機會,必定大力投資在它們身上,因為它們正在進行「量子電腦」科研。這個又會是將來顛覆整個電腦界的新產品。

在這裏舉出一個例子給大家看一看量子電腦的威力吧。用現今最頂尖的電腦 (IBM Summit 3)去運算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以Summit 3的運算能力,大約需要一萬年才能找出答案,但是如果用量子電腦去運算,只需要大約200秒的時間,你說恐不恐怖?大家不妨在網絡上找一找有關的文章來閱讀一下,你便會發覺,人類的創造力量和幻想,會嚇你一跳。遠遠超越我們平常人的想像。這可能對你的未來投資有一種啟發性的幫助。

2019年的投資比賽 (Oct 27,2019 第21站賽果)
時間過得真快,霎眼之間,這個10月也已經就快完結了。我們這個長途投資耐力賽,還剩下兩個月左右的賽程,便能夠分出勝負,看看今年那一隻股票能夠封王。

整個大市氣氛散漫,也缺乏方向感。外圍消息是好是壞,香港的民情,更是每況愈下,第三季香港的GDP狀況還未出爐,很心急想知道到底香港會否走進負增長的地步。若然真的走入負增長,相信悲觀情緒將會更甚,到時恒生指數應該會在25,000點左右,可能真的有排跌。

話雖如此,到了今日站 (第21站),恒生指數的回報率還是有得升的,報3.18%,比起上一站的1.79%回報率,已經改善了不少。至於我們的不倒翁指數,也隨着恒生指數的升幅,報4.43%的回報率,和上一站的回報率比較(3.02%),也見有好轉。不過兩個指數的距離已經大大拉近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不倒翁指數仍然能夠壓勝恒生指數,這證明了,我們所選擇的25隻股票的表現能力,絕不比所謂的傳統藍籌股差。

在不倒翁指數裏面的股票當中,有13隻股票錄得正回報,也有12隻股票錄得負回報。雖然中石油 (857) 的負回報最為嚴重,達 -16.39%,但反而我不太擔心,因為它的股價絕對是受了油價的影響,在未來的兩三個月裏,石油輸出國很有機會進行減產,到時油價又有可能會升返上來,這便會帶動中石油的股價向上升。

反而是利福中國 (2136),它更能有指標性的道出中國現有的經濟狀況。我們可以不相信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但身體最誠實的中國人,在利福中國的盈利表現,便能夠徹徹底底的反映了一切。它的業務全在中國,只要營業額和利潤下跌,便能大約透露了中國現在的消費狀況好不好。2018年度,它的盈利有$3.85億元。2019年上半年的盈利也有$2.17億元,所以我們便要看看2019年下半年的業務狀況。

至於今日站的龍虎榜,有着微小的變化。我的愛股新意網 (1686),再一次被踢出三甲之外,很是傷心。反而換入了中國航空租賃 (2588)。所以冠亞季軍的排名位置將會是濰柴動力 (2338),俄鋁 (486),和中銀航空租賃 (2588)。

我的讀者人數
其實有一樣事情我頗為擔心的,就是自從我拍了YouTube的片之後,在這裏的閱讀人數會否不斷減少呢?當然,我拍片是希望將來可以成為YouTuber,開創多一條財路俾自己,但同時亦都希望可以將Blog的內容和YouTube上的片互相輔助。所以如果拍片會搶去我blog裏面的讀者,這不是我樂意見到的事情。

但亦有朋友告訴我,Blog這種產品的壽命,也差不多做完了,越來越少讀者也可能是正常的。但我始終對這個網誌有着一個情意結,不論怎樣,它也能為我產生少許的收入 (最近才收了一次超過$1,100元的廣告報酬),樂了半天。原本有一位在YouTube上的觀眾作出善意的提議,我的錄音效果有時候不夠完美,所以我原本打算用這一筆收入去買一個更好的Headset。但後來想了想,還是把這筆錢儲起來,去換一部新電腦好過,希望將來能夠提高網誌的質素,因為始終這些收入都是來自網誌的,不應該把它投資在YouTube片身上。

自從開展了blog的生涯,讀者的次數已經接近47萬人次,這便是我的成功,這便是大家比的面子,在此必須要隆重的再感謝各位多一萬次。🙏🙏🙏 

我的YouTube頻道
各位,我的YouTube頻道裏面已經有37套片了,內容包括了香港的上市公司,和香港的經濟活動,有時間的話,請各位來多多觀看,多謝多謝!



Monday, 14 October 2019

不倒翁投資學: 長遠的策略


最近香港嘅訴求行動,令到一向愛財如命的香港人 (包括我在內,哈哈),也沒有心情再理會香港股市的升跌。既然如此,倒不如講一些又貼緊政治,有貼近經濟的話題,等大家舒緩一下緊張和不安的情緒。希望通過呢篇文章,啟發了大家去為自己的將來作出一個打算。所以今日嘅題目我便用上了「戰略和策略」這個名詞。

「戰略」這一詞,有着防範,有着抵抗,有着戰鬥的意思。為了避免被對手擊敗,運用戰略,作出一種防範,這是正確的是。

相反「策略」這一詞,有着長遠的意思,是想去完成一件宏大的事。為了要完成這一項任務,需要慢慢鋪排,急不得,最終當然希望能夠完成任務回來。

共產黨自從在1949年立國以來,一直都過着貧困的生活。直至到1979年,中國開始改革,我最喜歡鄧小平的一句說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便是一種策略,短期之內不會見到成效,但長遠來看,只要執行上沒有出現問題,理論上目標是可以達到的。遠的不說,在香港身後的深圳便是一個好例子。

從7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起飛,主要靠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至於當時的深圳,還是未被開發。所以中國政府,看到香港有這種能對外的能力,便想起了要開發深圳,利用香港的便利,帶動深圳經濟的發展。這種策略果然非常成功。在當時來說,香港好、深圳更好。所以中國政府將深圳變成一個特區。夥拍着香港一齊向經濟的康莊大道走上去。多時的深圳,範圍沒有那麼大,只有如下圖黃色的部份。

有一個笑話,話說有一位在偏遠內地的偷渡客,一心希望來到香港發達,所以便坐言起行,游水偷渡去香港。當他在大海裏游啊游啊,終於來到深圳與香港之間的交界,飄在海上,看見一邊的房子不高、又殘夠,偷渡人士認定「這一邊不是香港」,再看另一邊,高樓大廈林立,繁華的景象就在眼簾,他心想「這便是夢寐以求的香港」,二話不說,奮力的向着繁華的地方游過去。最後,很不好彩,竟然給當地的水警抓住了,帶回警局,這個偷渡客才意識到,原來這個地方便是坐落在中國的深圳。

公安局的警員還笑笑口的向着這位偷渡客說着「幹嗎要偷渡往香港去?」,這時的偷渡客沮喪地說着「家鄉的生活實在太苦了,為了要改善生活,逼不得已才往香港跑。」公安人員聽完後,哈哈大笑的說着「可惜你還是在中國啊,那就別跑啦,深圳機會多的是,還是留在這裏好好發展吧!剛才你飄在海上看着那邊不高又殘舊的房子,才是香港喔,哈哈哈哈」

冇錯,今天的香港和深圳距離已經變成無差別了。看看20多年前的馬化騰,據說還是在深圳街頭售賣着他那自創的企鵝滑鼠,誰估到今天的騰訊市值($31,000億元) 竟然是百年老店匯豐銀行 ($12,000億元) 的兩倍有多。這又證明了一樣東西,在一個自由市場裏面,只要有創意、有拼勁、有理想,不是能打出一片天下來嗎?所以我說中國政府將深圳變成一個特區,這策略是空前的成功。

回看香港,香港的四大地產商裏面,就只有新鴻基地產 (0016) 夠膽引入中國共產黨員 (吳向東) 為董事局裏面的非執行董事。在我的YouTube片中 (第28集: 突破200) 也曾介紹過。到底這是中國政府的策略要深入香港的房地產市場,還是新鴻基地產有策略地引入中國政府作為將來發展中國的強大支持呢?

我們大膽假設,是新鴻基地產自願地引入吳向東的,因為有了這一位成員,對將來發展中國這個超大市場,無往而不利。這樣的想法,對嗎?如果一切都是在郭氏家族的估計中進行,這個想法是沒有錯的。又或者這樣說,如果新鴻基能夠好好的去利用吳向東的人際關係網絡,發展大中華市場,的確有着無限的潛力。

但是如果郭氏家族不能夠駕馭這一位成員,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呢?說真的,有時候邀請一位朋友進入董事局,真的要三思而後行,因為這個決定可以令到自己公司將來進入一個困局。有一些朋友,易請易送。例如在香港請一些知名人士進入董事局,如果最後大家關係和意見不是那麼融洽,請他離去便是,因為香港人都是為了利益,既然在這間公司不能留下來,那就跑到去其他公司搵機會吧,這樣大家都舒服,易請易送。

但是一旦和共產黨交上手,那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物。最怕的是,不能夠好好利用他、不能夠輕易去駕馭他之餘,反過來受到他的控制,甚至受到他背後人士的威脅,這豈非大鑊?我不是危言聳聽,在短時間之內,這些事情都沒有我想像中那麼恐怖,但時間一長,情況便很難說了。所以我們唯有放長雙眼,看看將來新鴻基地產公司的未來發展到底會如何。我們當然希望10年、20年之後,新鴻基還是新鴻基,而並不是變成了「新紅基」。

最壞的打算,有可能整個新鴻基地產集團都會落入中方的手上。到時郭氏家族便要靠邊站。有這個可能嗎?有何不可?看看阿里巴巴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百度的李彥宏下場,便可預測到未來的新鴻基動向。你可能會問,有沒有那麼誇張呀?可能我是誇張了一點,但如果中方的代表在董事局裏面提出一些「建議」,董事局能否夠膽不接納呢?我很懷疑了!所以這種「易請難送」的朋友,還是慎重的考慮到底是否適合交往為好!

四大家族的其餘三個家族: 李嘉誠家族的長和、李兆基家族的恆基地產、鄭家純家族的新世界集團,都沒有任何動靜,更加不會主動引入中方人士入董事局。雖然這三個家族的董事局成員沒有新鴻基變得那麼「紅」,但和中方人士有關連的人士,也應該潛伏在這三大集團裏面,只不過沒有那麼明顯的浮上水面而已。

新鴻基地產引入中國政府成員成為董事局一份子,和李嘉誠當年跟江澤民的友好,是否同一水平呢?相信不是。看着當年江澤民每次到訪香港,都要住在李嘉誠旗下的酒店,又和李嘉誠三父子共進早餐,這種禮遇,在當時來看,誰人能及?但李嘉誠父子也不是傻的,他們也知道江澤民的任期也只有10年,在這10年裏面的黃金檔期,李氏父子們能撈得多少好處便撈多少。只是時限一到,什麼都沒有了。

其實在一個商業社會裏面,「求變」最為重要,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策略」。試想一下,當年李嘉誠的如果不進軍地產界,也能夠得到一個塑膠大王的美譽。而他當時的身家,也能富裕一世,但絕對做不到今天富甲一方的香港首富。所以「賺錢動力」便推動了李嘉誠求變的心,他的長遠發展策略便應運而生。我好相信年青時的李嘉誠,他的目標不只是要在香港把生意做大,而且還是要面向世界,希望做到一個跨國的大企業。

至於中國方面,我相信是時來運到,得到兩代領導人,鄧小平和江澤民打了保票,才夠膽進軍內地市場。如果強人等同於「法律」,交上了鄧小平和江澤民,那不是代表法律健全嗎?所以李嘉誠便能夠大膽地不斷投資中國內地。所以當時的李嘉誠在中國很吃得開,在投資道路上,路路暢通。

歌星蔡楓華有一句金句「一剎那的光輝並不代表永恆」說得太透徹了,哈哈!聰明絕頂的李嘉誠不可能領略不到這一句說話的真諦。又或者這樣說吧,可能在江澤民退下來之前,已經提醒了好朋友李嘉誠,沒有他在位的日子,中國市場這趟水,絕對不好渾。心領神會的李嘉誠,可能就是這個理由,靜靜雞的撤離中國這個市場,反正中國市場也為他帶來財富大量增長。

在我之前的文章也曾經提及過,在英國統治香港的年代,英資公司風頭一時無兩。那時候的華資肯定是靠邊站的。不過風水一定會輪流轉,在80年代中期,香港決定要回歸中國的那一刻開始,華資公司便開始抬頭了,英資公司開始失勢。到了九七之後,中資公司開始抬頭,華資公司也開始失勢,這不是一個很正常的循環現象嗎?

李嘉誠聰明之處便是在別人未趕走你走之前,自己識趣的悄悄離開。總好過被別人喊打喊剎的情況下把你趕出香港的有面子得多。最近不斷找尋李嘉誠的長和公司發展歷程。才發覺,這間大企業的發展步伐,真的並沒有一刻停止過。以下作出小小的敘述公司向外發展的情況。

1985年,和黃以$29億港元代價收購大批香港電燈股份。這間會生金蛋的公司,為李嘉誠提供源源不絕的財務資源去作出往後的收購行動。

1987年,和黃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 43% 權益,開始向海外拓展業務。這間公司的市值時高時低,當油價創高峰的時候,這間公司的市值高達$300億加元。李嘉誠家族自己本身也擁有這間公司的股份。

1989年,正值89民運的時代,和記通訊進軍英國與澳洲流動電訊市場。有開創了另一項新的業務

1991年,全球化概念慢慢形成,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開始增加,在這個時候,和黃收購英國主要貨櫃港菲力斯杜港 75% 權益。開始進軍英國市場。

1993年,中國出口開始強勁上升,和黃集團於 10月簽署合約,購入一家總值 $50 億元人民幣的合資公司的多數股權,該公司擁有、經營並可進一步擴展中國深圳鹽田港。

同年,和黃與李嘉誠聯合宣佈,以$5.25億美元代價,出售 Hutchvision Limited (BVI) 63.6% 權益予新聞集團 (The News Corporation) ,作價為投資額六倍,而持牌機構 Hutchvision Hong Kong Limited 則仍由和黃集團與李嘉誠家族控制。呢個決定就係有佢嘅細仔李澤楷作出的。亦都是小小超自立門戶的大日子。

1997年,財技了得的李嘉誠將長江集團進行大規模重組,重組計劃於 3月10日完成。重組之後:
(1) 長江所持的和黃集團權益增至 48.95% ;
(2) 和黃集團所持的長江基建權益增至 84.58% ;
(3) 和黃集團把港燈集團 35.01% 權益轉讓予長江基建。

1999年2月,集團同意接受 Mannesmann AG 有條件收購所持有的全部 Orange plc 股份 (44.81%),收購價約港幣 $1,130 億元 ($146 億美元),以現金、票據和 Mannesmann 股份支付。

2000年,當時正值科網股的輝煌時刻,集團購入了Priceline.com 在亞洲引入買家主導的電子商貿服務,透過「由你定價」的定價系統。當時持股量最高的時候是32%,可惜在2006年股份全數沽出,如果唔係,留至今天,長和擁有的股權價值超過港幣$2,000億元,有點走寶,但不得不佩服,19年前的李嘉誠已經投資在科技股身上。

2003年 置富產業信託 (778)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開始安排撤出中國市場。

2004年
8月,由 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領導的一個財團與 National Grid Transco PLC 達成協議,收購英國北部氣體分銷網絡。長江基建持有該財團 69.8% 權益,其他權益則由 United Utilities PLC (15%) 與李嘉誠(海外)基金會 (15.2%) 持有,交易總作價為 $13.93億英鎊。

2004年,泓富產業信託 (808)在聯交所主板上市。再一次將非核心物業包裝成為產業信托股,再一次抽離地產市場。

2014年
1月,電能 (006)宣佈旗下港燈電力投資有限公司業務成功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分拆和上市。當時和香港特首梁振英的關係搞得非常不愉快,所以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撤出香港行動。

3月,和記黃埔宣佈與淡馬錫締結策略性聯盟,淡馬錫入股零售分部屈臣氏控股,間接持有其 24.95% 權益。當時的出售價為港幣$440億元,再一次顯示李嘉誠分散風險的決心。

2015年,長實與和記黃埔完成世紀重組,合併了兩個集團的業務,並創立長和(001)及長實 (1113)。重組的目的是為創造股東價值、理順業務條以及加強透明度。話雖如此,但明顯地是將公司遷冊到海外,為集團再買多一個保險。

長和企業的收購、分拆、合作、整合集團的架構,根本沒完沒了。尤其是以長江基建 (1038)為旗艦,不斷向海外收購,在這裏就不再詳細描述了。

總結
香港現時的情況,沒有人會預料到會變成這樣的。所以我們作為一個投資者,雖然沒有李嘉誠那麼好的遠大目光,但亦要為自己的未來作出打算。就好像現在李嘉誠集團在海外所賺到的錢,相信已經不會再調回來香港這個總部。除此之外,整個集團還有很多資產留在香港,為咗安全起見,我相信作為新主席的李澤鉅會不斷在分拆業務上市,繼續將收益往外移!例如長實集團在香港還有很多貴重的物業,包括了長江大廈,正在興建的和記大廈,也是價值連城的。看來,小超人又要動動腦筋,看看如何把這些資產的價值釋放和轉移了。大家等着看好戲吧!

2019年的投資比賽 (Oct 13,2019 第20站賽果)
香港現時的局勢依然動盪,但外圍的形勢好像有了轉機。尤其是係中美貿易戰有緩和的情況出現。在2019年10月11日,雙方似乎已經達到初步的協議,所以恒生指數在我們第20站的結算前,突然爆升600點,這也算是好事吧,起碼大家的財富也有輕微的增長。

進入了最後的賽程,到目前為止,恒生指數依然有着正數的回報,不過已經少得可憐,只有1.79%。至於我們不倒翁指數的回報率也是大幅的收窄了,不過總括來說的表現也比恒生指數出色,大約有3.02%的正回報率。其實我們這個不倒翁指數能夠由頭到尾都跑贏恒生指數,已經算是很了不起,希望在最後的一季賽程裏面,能夠保持呢一個戰績過終點。

今站的冠亞季軍,只是名次上的交換,仍然是上一期的那三間公司。
冠軍:濰柴動力 (2338),回報率:32.29%
亞軍:俄鋁 (486),回報率:28.19%
季軍:新意網 (1686),回報率:28.02%


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北斗總指數裏面,已經接近一半股票處於負增長的狀態。最大負增長的兩隻股票包括了中石油 (857),它負增長15.37%。另一隻便是利福中國 (2136),它的負增長是17.78%。只要香港的反政府運動活動一日不結束,也別期望利福中國的股價能夠做好。

上個星期,原本有心想買入香港電視 (1137),原因並非我看好它的業務發展。最主要原因是受到香港電視的老闆王維基的說話所感動,所以想買來支持一下。另一個原因,它的股價的確是已經跌了很多,有機會可以博其股價反彈,誰不知說時遲那時快,它在一天當中,股價竟然揪升12%,衝上$3元以上的水平,又錯失了一次良機。不過,不要打緊,未來的日子,相信還有機會可以買來玩玩,我們走着瞧吧!

我的YouTube頻道
前前後後,我已經製作了33集,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通過下面的連結去觀塘。在此感謝各位的支持!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