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2 August 2020

新世界中的新創建

四大華資企業 (長和系、恆基系、新鴻基地產系、和新世界系)之中,除了李嘉誠的業務國際化,生意遍布各行各業之外,新世界集團 (0017 )的業務也是百花齊放的,但並未有國際化,反而給人的感覺是內地化。這個集團給外人的感覺,是集團的架構比較鬆散。雖然什麼生意都做,但是卻沒有一項業務能夠做得突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極其量只能夠說,它的勢力範圍是每一行業都有參與而已。


現在整個集團的掌舵人仍然是鄭家純,但是今年轉趨低調。還記得當梁振英還是特首的時候,鄭家純便是其中一位支持者。但自從梁振英不再是特首之後,這位大少便慢慢的低調下來。而他的下一代鄭志剛實際上已經是整個集團的執行者。不過從這間公司的網站看起來,這位第三代的掌舵人,似乎很有藝術氣質,不像是做生意的。不過這間企業資產雄厚,即使大股東家族沒有太多能人,相信也能夠繼續經營下去。至於能否能夠把整個集團再創高峰,我只能夠說,不把祖業敗光,已算萬幸,不要太過奢求了。
在新世界集團架構裏,新創建 (659) 最為有睇頭,市值也有$258億元。新創建這間公司也是不倒翁投資比賽的其中一間公司,但是股價表現強差人意。由年初的$10.92元,跌至今天的$6.43元,跌幅超過四成。小股東們如果持有這隻股票,相信現在的心情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新世界集團旗下還持有新世界百貨 (825),這間公司的市值也只是$22億元左右,相比起新世界集團整間公司的市值超過1,000億元,這間百貨公司在集團裏面的地位顯然得非常低微,小菜一碟。
最近查看新世界集團的股價,竟然是$40多元,差點兒不能夠相信自己的眼睛,怎麼有可能股價那麼高呢?鎮定下來之後,才想起在早前 (四月底),新世界集團公布了四股合成一股,所以如果返回未合股之前的價格,大約每股只是$10左右。和新世界集團的股價並肩而行的信和置業 (83)比較,新世界現在的股價還算是比較堅挺。當然,在合併完股票之後,現在價格看起來便更加有睇頭。

新創建 (659) 的業務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它的核心業務,包括了道路、航空、建築、和保險。

第二類,是投資組合業務,包括了環境、物流、設施管理、和交通。這次我們文章要描述的便是「交通」這一個業務。
2020年的香港經濟,大家都有眼看的。從年頭的肺炎疫情一直纏繞着我們香港,說得誇張一點,我們香港整年的經濟都被這個病毒拖垮了。中小企業有很多已經捱不住了,倒閉收場。但是大企業呢?也不見得好到哪裏去!即使是所有的上市公司企業,絕大部份的上半年業績都是見紅的。即使業績未虧本,盈利也是大幅倒退的。新創建便是其中一份子。

新創建截至2020年6月底的全年業績顯示,盈利由上年的$60億元跌至今年的$40億元,盈利跌了三份一,尚算不錯!每股派息亦都由上年的$0.78元,減少至$0.58元,對股東尚算慷慨,股息只是減少了25%。
現在的新創建股價是每股$6.6元,但是它的每股實際價值卻高達$12.54元,看似很吸引,是不是?但不要忘記,現在香港經濟令到市道屍骸遍野,資產吸引的公司多不勝數,有必要選擇這一間嗎?其實我對新創建這間公司認識不深,但它的母公司新世界集團,我在朋友群中已經不斷勸喻朋友不要投資在這間公司身上,因為這間公司經常伸手問股東攞錢,每隔幾年便會供股一次,實在令人氣餒。

新世界供股的記錄可以追溯至2004年的5股供2股、2011年的2股供1股、2014年的3股供1股。這樣的連環供股,叫小股東怎樣能吃得消呢?

至於新創建的股份看來也是古古怪怪的?新創建是在1997年4月下旬上市的,據說當時的上市價是$3.09元。但在2003年初的時候,竟然來一個10股合併為一股的做法。未合股之前,新創建的股價大約是$1元左右,即是在上市之後到2003年,其股價已經蒸發了三分之二了。但是在2010年,又竟然來一個送紅股措施,每兩股送一股。不管它怎樣合股,再送紅股,計算起來,投資價值仍然是不見了一半。所以投資在新世界集團系列裏面的公司,還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的好,免得懂得後悔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在今年的五月,新創建決定將大部份新渡輪的股權 (60%)出售給珠江船務(560),作價$2.33億元。外界一直把這個出售項目説成「染紅」。其實在新創建的「交通業務」中,包括了三項業務,分別是新渡輪、城巴、和新巴。但主要虧損的都是來自新渡輪,因此將它出售,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新渡輪也可以出售,那麼城巴和新巴命運又會如何呢?

新創建最近 (8月)終於決定把巴士業務 (新巴和城巴) 轉售給另一間國際財團(Templewater Bravo),作價為$32億元。但是這次交易情況也比較迂迴曲折。首先,這間國際財團先支付現金$24.9億元給新創建,餘下的$7.1億元將會在交易完成後的第三年 ($3.55億元)、第五年 ($1.6億元)、和第六年 ($1.95億元)支付。

新巴擁有690部巴士,經營93條路線,每日平均載客量463,000人次。城巴擁有978部巴士,經營118條路線,每日平均接載量62萬人次。根據出售資料顯示,兩間巴士公司加起來的資產淨值$41.7億元,比收購價高出了$9.7億元。若果以純會計學來說,似乎是新創建虧了大本。不過這兩間巴士公司所用有的巴士數量接近1,700部,這些資產本身也不算是新淨,折舊率也高,維修保養費也昂貴。所以新創建能夠將這項資產出售,套現回來,不是更好嗎?

其實兩間巴士截至2020年6月底為止,稅後盈利只有$890萬元,還未計及最近的疫情影響,看來前景不太明朗。報章說,如果以巴士公司盈利來計的市盈率,是超過300倍的。看來這間國際公司收購城巴和新巴,真的要祝他們好運了。
新創建其實資產非常龐大。根據年報顯示,它的固定資產高達$1,097億元,而流動資產也有$399億元,加起來的總資產有$1,496億元。但是它亦有龐大的債務。例如長期負債有$445億元,短期負債也有$458億元,總負債更高達$903億元。但手上持有的現金大約只有$125億元。照以上的財務狀況,如果經濟再差下去,看來這間公司麻煩便會多多,怪不得它的股價會這麼疲弱。
很多小投資者們都是非常保守,喜歡投資在一些公用股身上。其實巴士公司也屬於公用股之一,但能否賺到錢,真的要看時勢,和營運策略。大家可能看見新創建的股息回報率非常可觀,達8.79%。但不要忘記這間企業的營運狀況也因為外圍環境轉差,也受到香港和內地疫情影響,盈利始終逃不過衰退這一關,所以大家也不要期望今年的股息會維持在上年的水平,換句話來說,股息回報率將會回落,並沒有想像中般的吸引,大家必須要緊記!
近年新創建,也不斷作出投資。比較經典的,可以從2017年說起。它和其他投資者在香港黃竹坑開設了港怡醫院。如果在疫情沒有爆發的情況下,相信這間私家醫院應該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擔心的是,因為疫情關係,看病的人少了,對整間醫院的營運狀況造成壓力。不過這間醫院因為沒有上市,很難實際了解這間公司的營運狀況,不過目前來看,大家不要太樂觀在這些醫療的項目上面。

2018年6月中,新創建透過其他公司Goshawk Aviation Limited,收購了愛爾蘭的另一間公司,令到管理的飛機數目增加至183架,整個幾隊的資產高達$91億美元,也成為環球十大飛機租賃公司之一。不過,今年這個疫情,大家都可以想像,航空業肯定是其中一個重災區。雖然這間租賃公司不是直接經營航空公司,但如果航空業極度蕭條,這間航空租賃公司會有運行嗎?

2019年,新創建正式成功收購富通保險,作價為港幣$215億元,令到公司的業務變得更加多元化。保險業的競爭大嗎?其實我也不太清楚,但是香港亦有不少的保險公司,相信競爭層面不會低。在整個環球和香港經濟蕭條的情況下,保險業務要做得好,顯得有點困難。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人們的收入明顯減少,差點兒連飯都沒有得開,還有多餘錢去買保險嗎?不斷供保險,已經算很不錯了。

綜合以上每個情況來看,新創建的每一個業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大家要投資在這間公司身上,還是要好好的將整間公司的業務完整地看多一次,作出一個徹底的了解,才好動手去投資,否則招致損失,實屬無謂!


Monday 17 August 2020

恒生指數進一步內地化

今次恒生指數的季度檢討結果顯示,有三間公司將會加盟恒生指數,成為成份股。他們分別是:小米集團 (1810)、藥名生物 (2269)、和阿里巴巴(9988)。但同時亦都有三間公司將會被剔除恒生成份股的行列。這個結果,當然有人歡喜,亦都有人愁。


我們就被踢出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公司開始說起。第一間被踢出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公司,是屬於內地的公司,它的名字叫做中國神華 (1088),亦曾經俾人一度尊稱為「中國神話」,因為它的股價曾幾何時波幅異常神奇。更有一些分析員預測這間公司的股價能夠升上$100元一股。結果呢?當然不用我多講,肯定是沒有兌現的。

神華是在2005年6月中上市的。當時的上市價是$7.5元,和現在的股價比較($12.96元),其實在這15年來,也是不用虧本的,帳面上,還有接近七成三的升幅,是不是很不錯呢?我粗略計算過,連同特別股息和年度股息加起來,神華這些年來一共派了人民幣$13.4712元,折實港幣大約是$14.82元。

加上現在的股價$12.96元,前前後後總回報率有$27.78元。如果一開始便投資在這間公司身上 (以$7.5元上市價去計),回報率也有3.7倍。在這15年裏面,每年平均的回報率大約是9%,算是很不錯了。

當然,10多年前的中國,誰不知道做煤炭生意,是最好賺的,因為當時中國經濟需要急速發展,需要大量電力,便宜的發電便落在煤炭能源身上,所以神華的股價一度升上2007年10月的高位,當時每股最高達$57.95元。就在那時,有一些分析員竟然大膽地預測,這間公司的股價將會升上$100一股。結果是神華股價當然隨着金融風暴的來臨而幻滅了。神華股價最低為的時候在2016年2月,報每股$10.52元。從高峰跌至谷底,每股一共蒸發了$47.43元或是82%。這樣的結果,的確令人心酸。我身邊的一些朋友親戚,也因為這隻股票,輸了很多錢,每次說起這間公司,他們也是咬牙切齒的,但現在才來後悔,似乎是遲了一點。

第二間被剔出恒生指數成份股的是中國旺旺 (151),雖然它的業務主要在中國,但這間公司的主持人蔡衍明,就是台灣人。所以這間公司,算是外族。論市值,這間公司高達$714億元,比神華市值高出很多,但依然不能夠逃離被踢出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命運。
這間公司在2008年三月尾上市的,當時的上市價每股$3元。這間公司年年都有盈利,派息也不錯。我粗略計算一下,它的總股息收入在這12年裏面,一共派發了$2.34元,而現在的股價是$5.74元,所以如果一開始便投資在這間公司身上,每年的平均回報率大約是8.6%,不過不失。同樣地,這間公司股價最高峰的時候是在2014年4月,當時每股高達$13.1元,和現在的股價比起上來,價值也蒸發了56%以上。所以在高峰期的時候投資在這間公司身上,最後恐怕也是損手離場。不過這間公司算是台資,會不會是最近政治風波,而被踢出恒生指數成份股呢?

最後一隻股票被踢出恒生指數成份股的是信和置業 (83)。這間公司怎樣說好呢?這間公司的主人翁家族,是黃廷方家族,是來自新加坡的。但是他的第二代(現任掌門人黃志祥)和第三代後人黃永光,似乎都是扎根於香港。如果沒有認真認識這間公司的話,一定會把這間公司當成是本土的地產企業。

信和早在1981年已經在香港上市,上市價不詳。這間公司被定性為地產大好友。因為唔係本地薑,所以要得到香港土地儲備,必須要在地產拍賣會上,和一眾華資競爭。可能這間公司出價往往比較神勇,很多時都能夠從華資身上,奪得地皮。風頭一時無兩。不過神勇的投地方式,往往也帶來危機。就好像1997年,當香港樓市在瘋瘋癲癲的時候,信和竟然用癲價$118.2億元投得現時的藍灣半島地段。當時每平方呎的成本也要$6,000元,建成之後,開價最少也要有$8,000元一呎。可惜好景不常,九八年的一個金融風暴,信和置業遇上財困,差點兒沒頂了。
信和置業的股價,彈性十足。最恐怖的時刻,其股價能夠跌至每股$1.88元,這個便是2003年的沙士時刻。但過了沙士這一劫,它的股價猶如火箭般的再次上升,到了2007年尾,它的股價高達$25元以上,從低位反彈,股價升了超過13倍。如果當時有投資者夠膽在最惶恐的時刻買入,即使現在股價是$9.27元,也是有大量的盈餘,算是很不錯的投資了。

綜合以上的資料,被踢出恒生指數成份股,是否代表被判了死刑呢?這樣也不是的!如果我們以資產淨值來衡量那一間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話,這三間被剔除的公司,順序排列,最值得投資的是信和置業 (83)、神華 (1088)、中國旺旺 (151)。其實這三間公司裏面,家底最厚的是信和置業,每股值$21.31元。當然現在香港的經營環境實在十分困難,信和置業也要捱過這一關,才能夠繼續起飛。不知大家有沒有興趣投資在這家企業身上呢?

不倒翁2020年投資比賽第15站賽果
恒生指數最近的波動不高不低的,仍然在25,000點左右徘徊。所以它的回報率,由年初至今,仍然是負數,報 -10.67%。好像已經脫離了最危險的時期。但不要忘記我們香港這個都市,面對着不同的困難,有揮之不去的疫情,也有地域紛爭危機,都令到我們香港的經濟接近窒息,看着最近香港經濟的變化,實在難以用任何言語去形容了。現在只能夠期望着疫苗的來臨,這樣起碼能夠把我們香港的困難,減少了一些,煩少了一些。

說也奇怪,我們不倒翁指數成份股,靠着八隻股票,便能夠令到回報率再創新高。到了這一站,回報率由上一站的11.62%升到今年的歷史身高15.45%,厲害了吧!

這一站的冠亞季軍,終於有了些變動,所以變得有趣起來。這一站的季軍,原來是新上榜的,它的名字叫做比亞迪電子 (285)。它的股價由年初的$14.98元,一直升到最近的$30.3元,升幅超過一倍,報102.27%,走勢凌厲!

至於亞軍人物,也是常客,不過現在更進一步,從季軍位置升到亞軍位置,這間公司便是美團點評 (3690)。雖然這次進入恒生指數成份股的願望落空了,但它的回報率依然有115.7%,說不定很有能力去挑戰冠軍寶座。
至於我們的這一站冠軍人馬,雖然沒有變動,仍然是中芯國際 (981),但它的回報率已經回落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報130.32%。很多報章都說,這間公司現在便是中國政府的命脈,沒有了它,中國在晶片上便會麻煩透了。


後記
最近要進入我這個網站,比較緩慢。大約需要等候15秒鐘才能夠入到來。我也不知道為何會這樣。如果有朋友知道如何可以聯絡Google的話,請麻煩告知一聲。另外我亦都在想辦法,看看能否將loading time,盡量減少,希望我這次可以做到。但仍然希望各位不要因為進入時間比較耐,而放棄了進入我的網誌閱讀,多謝各位體諒,萬分感激!

Monday 10 August 2020

中芯國際 Vs Intel

在不倒翁投資比賽的名單裏,中芯國際 (981) 是其中一間公司被選出來參賽的。這間公司股價一直向前衝呀衝!由年初的$11.94元開始,一直升到7月13號的歷史高位$42.95元。如果以最高位計算,它的回報率高達359.71%。一間公司的股價能夠在短短時間之內升超過三倍,實在罕見!另一邊廂,美國著名晶片生產商英特爾Intel,其股價由今年一月中下旬的$69.29美元,急速向下跌至三月中的$43.63美元。如果從高位計算,股價跌了37%。兩間公司都是做晶片的,一間在中國,一間在美國。一間股價高企,一間股價低迷,相映成趣。

中國有多少間晶片公司,我不知道。但從知名度看起來,起碼有三間公司在中國可以製造晶片的。第一間是曾經叱咤一時的中興通訊 (763)。2018年4月中,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售任何敏感技術、軟體及出口商品,這道指令一出,美國的大企業包括了高通、英特爾,IBM,德州儀器等多間美國公司,第一時間和中興終止合作。如果用拳術來形容,美國這一下右勾拳,馬上打到中興,令其休克,當時很多報章雜志都說,如果美國不解除禁令,中興通訊恐怕要申請破產。
為何中興通訊會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呢?根據美國商務部提出,中興通訊違反禁令,和伊朗、北韓、敘利亞等國家做一些電訊監控系統及設備的買賣。所以最終美國政府出手。最後雖然可以和氣收場,但係最終要支付總值$14億美元的罰款於美國,而且公司的管理層亦要受到監管,務求不能夠再重複之前的錯誤。

中興通訊在未被制裁之前,它的股價大約是$26元,制裁消息一出,股價跌至最低的$10.74元,很多小投資者都損失慘重,欲哭無淚。不過好彩,最終中興通訊和美國政府達成協議,賠錢了事。最近股價還創了新高,在今年三月初,股價一到攀上$36.65元,雄風再現。不過說真的,它已經不復當年勇。因為它的聲望已經給另外兩家公司掩蓋了,一間是未有上市的華為,另一間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中芯國際。

華為是一間組織龐大的企業,雖然沒有上市,但是養活了很多人。最近中美關係極度惡劣,華為也成為攻擊的對象。當然,這間公司也是犯了偷偷和伊朗等國家做買賣的戒條,所以才會被美國政府釘上。最近美國政府對中國政府處處進逼,從不同方位作出攻擊。其中一個方位便是從科技方面進逼。華為手機,有自己嘅晶片,叫做麒麟系列。可惜的是,他們不懂生產 (或者根本沒有能力自行生產),只能夠靠台積電代工。
最近報道,台積電將於今年九月份之後不再代工生產麒麟系列的晶片。這意味着什麼呢?根據華為業務CEO 余承東表示,準備發佈新手機Mate 40,所搭載的麒麟9000晶片,已經無法生產了。這還不算慘,更慘的是,新設計的強大晶片,也因為美國的制裁,台積電不能夠為其生產,也無法繼續了。
這證明了什麼呢?原來華為在設計晶片方面可能還是可以的,但是至於真正生產時,就必須要靠別人。這樣一來,證明了華為根本沒有能力可以完完全全的去生產和製造一部手機。余承東再次表示,華為嘅手機往後不能夠預載Google的服務,只能夠改用華為的流動服務,這樣一來功能便差了很多,要獲得中國以外的買家垂青,怕已經不易了。雖然華為更為強悍,沒有被美國一拳打倒,但亦已經是奄奄一式,也不知道還能支撐多久!

最後一間便是中芯國際。它的股價雖然從高位 ($42.95元) 也算大幅回落,報$29.9元,股價蒸發了三成,相信很多小股東在高位接火棒的,現在心情一定非常沉重。雖然股價跌了很多,但這間公司的市值依然有$2,224億元,比李嘉誠的長和集團市值更高。但它的市盈率仍然高企在95倍以上,絕對算不上便宜。我們今次並不是去分析它的財務狀況,反而想用簡簡單單的外圍環境去分析它的未來。簡單而言,前兩者中興通訊和華為分別被美國政府釘上,照邏輯推斷,沒有理由中芯國際會免疫的!
美國現在打的是科技戰,中芯國際本身實力也不是那麼強。如果和華為比較,它還是差了些。根據報章所說,中芯國際的技術,極其量也只能量產12納米晶片,如果和台積電所生產的7納米晶片,和即將投產的5納米晶片所比較,顯然是落後了起碼兩代。再加上美國的抵制,中芯國際雖然仍然是在中國的龍頭大佬,但它的晶片受歡迎程度,恐怕會慢慢下降。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大家作為一位小投資者,必須要小心謹慎。
根據台積電的投資所說,要為七納米晶片量產,投資額高達$180億美元。台積電現在是世界的晶片代工王,它當然有能力拿錢投資,但是中芯國際可以嗎?

最近有一篇文章來自香港經濟日報。文章中提及中芯國際宣布生產28納米以上的晶片,國家對此有優惠的政策給予中芯國際。天啊,我們剛才說的12納米晶片已經落後了很多很多,怎麼還會生產28納米晶片呢?其實28納米晶片,應該要發生在2011年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說法,你便知道,中芯國際在環球晶片競爭市場裏面,已經是落後了很多。最近中國的北斗3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啟用,但用的也只是最新的28納米晶片,暫時來看還是可以的,但再過多兩三年,恐怕又不成了!所以證明了一些事實,28納米晶片不能夠用在手機身上,只能用在其他物聯網身上。
至於美國的Intel公司,創立於1968年。它是一間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我們現在用的私人電腦、手提電腦,裏面的中央處理器 (CPU)都是由Intel供應的。不要以為Intel公司大,有壟斷的能力!其實也並非如此。大家都知道在美國這個市場裏面,競爭異常激烈,所以Intel的對手也不少,包括了Nvidia、AMD、高通、三星等等。所以要在這個行業裏面生存下來也不容易。最近Intel的壞消息也不少。例如蘋果公司決定不再用Intel的CPU,極有可能改為由台積電代為生產,這樣一來,Intel便失去了一個大客。禍不單行,最近Intel有可能再惹上官非。

事情是這樣的,Intel的管理層多次保證會在2021年推出7納米晶片。但最近Intel宣布七納米製程技術落後,所以推出時間至少要推遲六個月,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公司可能面對「證券欺詐」訴訟。原因是最近有幾位Intel投資者因為股價下跌造成重大損失,所以要提出集體訴訟。這件是剛剛開始,結果會是怎樣很難說,或者到時可能Intel要賠款了事,但這樣已經對公司構成打擊。
Intel的市值高達$2,042億美元,大約是港幣$15,927億元,比中芯國際市值大了7倍以上!在2019年,Intel 的收入來自兩個部門: PC Center 和 Data Center。兩者的收入相當平均,所以在2019年裏,公司的總收入高達$720億美元,經營溢利有$233億美元,溢利率高達32.3%,算是一個很不錯的生意。每股盈利$4.71美元。每股派息$1.26美元。以現在Intel的股價$48.03美元計,股息率大約是2.62%,不算很好,但總好過沒有息派 (註: 中芯國際過去6年,沒有派過息)。
Intel股價從最高峰的$69.29美元一股 (2020年1月19日) 跌至現在的$48.03美元,跌幅也有三成。是否值得吸納呢?

總結
無論是中芯國際,還是Intel,最近股價都是比較疲弱,但原因各有不同。中芯國際很有可能被美國政府釘上,加上它的晶片發展落後,往後的市場發展,就只能夠緊扣內地。如果它能夠得到中國政府的保護,要繼續運作落去也並不困難。但不要忘記,和外間脫鈎,科技現在是發展一日千里,稍為落後,要追回來便更加困難多了。

至於Intel,周圍的競爭對手磨拳擦掌,稍有不慎,將會被人後來居上。所以Intel要在研發方面繼續大量投資,務求在晶片製造商貼近對手,甚至要超越對手。最起碼要以台積電作為假想敵。晶片這個世界很現實,誰領導這個晶片界,誰便會變成霸主,所以Intel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既然兩隻股票現在的股價都是慘慘淡淡的,大家可以慢慢去研究到底那一隻股票,能夠在將來更加發光發熱。有一些小投資者,喜歡在中國市場投資,也有一些喜歡在香港股市投資,但為何不能夠好好研究一下,在美國股市投資呢?你若果能夠行出第一步,可能是海闊天空。當然,風險也會相應增加,始終是隔山買牛。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科技進步,通訊設備也很先進,分鐘前在美國發生的事情,下分鐘在香港便能夠了解到。在那麼方便的通訊設備下,買賣美股還會是困難的事嗎?

大家如果有興趣看一看我之前所寫的Intel文章,可以到以下的連結閱讀。再次多謝各位的捧場,希望大家可以幫手按一按廣告和在閱讀後給予一個「Like」作為支持,感謝每一個讀者的幫忙!